《亮剑》中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人曾在晋西北打出了名声,所以也有“晋西北铁三角”之称。这三个人从资历上看,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早年参加红军,而且都在红四方面军,还参加过长征,也差不多同时提拔为团长,抗战时期,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为何最终只有孔捷一个人能去朝鲜,而李云龙和丁伟都没资格呢?
抗战胜利后,孔捷和丁伟都带着部队去了东北,也就是后面率属于东北的第四野战军,而只有李云龙仍留在老部队,也就是后面的第二野战军,淮海战役时,又被划入了第三野战军。而朝鲜紧邻东北地区,所以能够优先入朝作战的,肯定是第四野战军。而李云龙的老部队当时负责解放的地区都在南方,甚至是福建沿海一带,防御对象主要是退守到台湾的国军。
也许有人会问,丁伟也是第四野战军的,为何他也去不了呢?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第一,第四野战军从东北一直打到了海南岛,解放的国土面积广阔,而丁伟的部队说不定就在南方参加追歼国军残余的任务,而孔捷的部队说不定就在东北驻防;第二,丁伟的性格因素导致,丁伟与李云龙很相似,过于大胆,多少有点“莽撞”的意思,而孔捷则不同,性格稳重,执行力强,尤其是服从上级命令坚决,从不打折扣。第三,就是运气因素了,也许只有孔捷的运气好点。
这里不妨再提出一个设想,如果上级决定让李云龙带一个军去支援朝鲜作战,那么李云龙还会回到军事学院学习吗?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孔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入朝参战后没多久就被调回了国内,参加军事院校的学习。李云龙与孔捷都是泥腿子出身,文化水平低下,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部队的高级将领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