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黄肠题凑”是汉代的最高葬制,在《汉书▪霍光传》中有“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的记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墓主人的棺椁外面,用统一标准的木方,垒出一道严丝合缝的木围墙,最后盖上屋顶,好比一间屋子。
黄肠题凑不仅是封建社会等级的象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墓主人的棺椁不被破坏。虽然史书记载,“黄肠”指柏木,但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很多汉墓用的都是比柏木更加珍贵的楠木,甚至是金丝楠木。
中国现在出土保存最好的黄肠题凑,是位于扬州市高邮的天山汉墓,墓中黄肠题凑的面积比著名的马王堆汉墓足足大了十八倍。关于这座古墓,还要从1979年说起……
1979年春天,在距离扬州市90里的高邮市天山(今神居山)上,一群采石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的忙碌中。在一次放炮炸石之后,走上前的工人发现了一个黑黝黝的洞口,不清楚情况的工人立刻将情况报告给了领导,随后赶到的考古队通过现场勘察确定,下面是一座古墓。
由于炸山对古墓破坏较大,经上级部门同意后,考古队开始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最开始,考古人员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汉朝古墓,可随着发掘的进行,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大墓并不简单。墓中出土了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黄肠题凑,考古人员心情变得激动起来,这很可能是一座帝王陵墓。
最终通过墓中出土的文字,考古人员认定大墓的主人是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夫妇。《汉书》记载:刘胥是汉武帝第四个儿子,被封为广陵王。据说刘胥生的虎背熊腰,力大无穷,能够徒手举鼎,赤手空拳与老虎、黑熊搏斗,堪称项羽再世。
汉武帝死后,刘胥不甘心做一辈子藩王,他暗中相信巫蛊之术,对昭帝、宣帝进行诅咒,后来又和楚王串通预谋造反,事情败露之后,刘胥自杀而亡,广陵的封国也被除名。
古墓虽然历史上被盗,但由于黄肠题凑的保护作用,考古队仍然在墓中出土了一千多件珍贵的文物。其中金缕玉衣、漆塌、木履和成套的浴具都堪称国宝。其中代表汉代最高礼仪的“黄肠题凑”占地面积237平方米,全部使用珍贵的楠木堆砌而成,共用木材超过540立方米。
据考古人员介绍,当古墓的封土被揭开,露出墓中的黄肠题凑时,在场的队员都发出了惊呼:“虽然不是皇帝陵墓,却比皇帝陵规模还大!”看到堆满地宫的楠木之后,有人开玩笑的说道:“全是珍贵的楠木啊,这回可要发财了!”
天山汉墓发掘结束之后,文物部门将整座墓葬进行了迁移复原,在扬州市北郊建立了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现在已经对有人开放。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