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早教吗?你现在还以为早教是让孩子提早学习识字,算术和英语以及各种各样的技能吗?不,你错了,这样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从根本上厌恶学习。这并不是早教的意义。
其实从胎儿时期到学龄前都属于早教时期。早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而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对孩子进行一些日常的引导,比如与孩子对话,做游戏,从而培养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大孩子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从而实现一个良好循环,完成另一层面意义上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那么,怎样进行早教呢?
从最早的胎儿时期开始,妈妈们就可以放一些舒缓的或者欢快的音乐给肚子里的小宝宝们听,或者是读一些童话书,给宝宝们讲述一些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这样做能刺激肚子里宝宝的听觉,经过外界的一些刺激,可以增加宝宝们的脑容量,提高宝宝们的身体素质。
等到孩子出生后,找到让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着重培养。也可以孩子接触到什么就教什么,比如路上的广告牌,食品的包装袋,平常能接触到的文字或者图画之类的,都是一种向孩子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这样,会大大降低因为填鸭式灌输使孩子对学习所产生的逆反心理。
同时,早教教育的也不单单是孩子,还有陪护孩子的大人,因为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同时,大人既应该是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应该是规则的实行者,大人必须要给孩子做出一个好榜样,只有这样身体力行的教育才会使孩子打心眼里产生认同感,比如你教育孩子垃圾必须扔到垃圾桶里才对,但是你自己却不这样做,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质疑,可能无法再认同你往后说的话了。
多与孩子交谈,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向孩子传授知识,这样既可以调动起来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热爱学习,也会使大人感到轻松,不用在传统式的向孩子大吼大叫。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让大人和孩子都受益无穷。
归根究底,早教的一切目的不外乎是引导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厌恶,开发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丰富孩子的人生,为孩子将来的发展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