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健康一直是爸妈的心头大事,平时都担心宝宝吃不饱,吃不好,影响吸收,因此拼命的给宝宝塞进去。宝宝因为年龄小,有时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饱了,妈妈却可能误以为宝宝不舒服,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宝宝的消化就越来越差,吸收自然也受到影响。因此妈妈一定要学会如何观察宝宝的饮食状态,避免“喂”出病。
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超过宝宝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传统的过度喂养是指宝宝因摄入奶量过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
症状表现:1、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2、呕吐,吐奶不能用拍嗝所缓解。
3、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
4、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从4个方面去观察是否吃饱、吃好:
1、看宝宝体重是否按月增加,并且达到了相应阶段的正常值。
2、看宝宝吃完奶后情绪好不好,是否能安静地睡2~3个小时或玩耍一会儿。
3、看宝宝大便是否呈正常的黄色软膏状。
5、看宝宝吃奶时间是否在15~20分钟,过长有可能是妈妈奶水不足。
所以,妈妈们不要总是担心小宝宝吃不饱,或者营养不够,而应该学会判断宝宝吃饱了没有,怎样避免过度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