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大多都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再加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压力,于是乎,见到孩子的一些问题,就容易情绪焦躁,诉诸于行为时,我们就容易采取一些辱骂和体罚行为。中国古代文化,似乎也支持这样的教育方式,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深蒂固,支持的人也不在少数。
现在主流教育理论不允许体罚和变现体罚,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新的教育环境和形式对家长和老师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孩子要具备正确的心态。
其实“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应该说,也无可厚非,只是要注意“公平”二字, 不要给孩子提超出孩子年级段和心理承受限度的要求。不要总拿大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许多时候,面对一些问题,我们作为大人都不一定能够做到,或者做得够好。家长和老师只要想想,自己当年在孩子的那个年纪时,自己做的怎么样,自己能不能做到,然后再确认比较现实的目标去要求孩子完成就可以。
第二,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莫让教育变成情绪宣泄。
我们冷静下来想想,许多时候,我们在责骂和体罚孩子时,多少都融进了一些情绪的宣泄。孩子不听话打到听话为止;孩子犟嘴,感觉自己尊严受到侵犯;孩子撒谎,在外闯祸,家长和老师就仿佛觉得孩子犯了天大的罪过似的,认为决不可轻饶。其实,是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难道真的语言交流沟通就达不到目的吗?只要孩子犯的不是性质恶劣的或者程度比较严重的错误,应该都可以通过比较缓和的方式去解决吧。
总之,家长和老师要注意教育孩子时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切莫让教育行为变成自己的情绪宣泄,伤害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灵,结果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