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悠悠长河,千百年的风沙都被浪花带走,这历史太长,穿梭于历史之间能留下的太少。回想上世纪那个动荡的年代,战争中奋勇献身的无数战士们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用身躯报效祖国,用青春谱写历史,但记录历史的人却寥寥无几,我们没能一一铭记这些英雄。
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场著名的以少战多的战役——衡阳攻守战,这场战役中国民党第十军仅有1.7万兵力,敌方日军却有十一万之多在那个仅有两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国民党第十军坚守孤城47天。这场战役最后以国民党军死伤1.5万,亡7000多人军长方先觉和参谋长与副市长被俘虏为结局,致敌损伤7万余人,亡4.8万,还将日军师团长旅团长击毙。不禁让人感慨,这么悬殊的实力是如何做到能让敌人损失这么惨重的呢??
这场战役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在1944年,日本想要打通东亚大陆作战的生命线,于是就发动了豫湘桂大会战。而衡阳是这场大会战的第二阶段的主要战场。驻守衡阳的是由中将军长方先觉带领的国民党军第十军,日军投入了十一万人约有四个师团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攻下衡阳。但方先觉接到蒋介石的命令是要让他拖住日军七天,以便争取到时间。
在6月23日,衡阳攻防战正式打响。各怀战志的两支强军从一开始就预示着这场战斗的惨烈,以火炮攻击为主,也有其他武器的交火,甚至在走投无路之下发展到了肉搏!蒋介石仅要求拖延七天时间,但这帮战士跟敌军持续战斗了一个月,虽双方伤亡惨重,但并没有分出胜负。
因为物资紧张,敌人在人数上占有巨大的优势,为了节约弹药,方先觉决定改变战略,以守为攻,带领着士兵们不惜一切代价誓死保卫衡阳城。日军对这帮带着誓死决心的人却没有一点人性,排炮和飞机的轰炸之下,让这个战场增添了一层灰色的色调。战场上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炮灰如同面纱一般遮住了本该明朗的天空,偌大的衡阳城硝烟四起。敌人的炸弹把张家山高地轰炸的烟尘弥漫,木屑和硝烟一同腾空而起,场面十分壮观。
这样的暗无天日战况一直持续到了8月8日,在日军联合了四个师团的兵力之下,对着衡阳城肆无忌惮的轰炸,衡阳沦陷实属无奈之举,就这样这场历时47天的衡阳保卫战结束了。虽然国民党第十军输了,但在兵力和军事力量以及武器的实力如此悬殊之下还狠狠的拖了47天,我们虽败犹荣!
后来蒋介石得知这场战役的详情之后,十分感动。他能有这么优秀的指挥官,能有这么多愿意为国捐躯的战士他感到自豪!这场战役光荣之处在于到现在为止,日军也不敢将他们在衡阳保卫战中的伤亡人数公之于世!
战争是结束了,这场四十七天的战役只有参与过的人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英勇献身的战士们也无处可寻。被历史铭记的一直都是我们所认为的过去,默默无闻的在战争前线洒热血的士兵一样值得我们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