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新改革开放模式 中国模式(4)

 中国全新改革开放模式 中国模式(4)


  从功能上看,民本政治的“四大支柱”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民本主义的民主理念指导核心执政集团,核心执政集团维持绩优选拔和分工制衡。抛弃了民本观,后面三个支柱就会相继垮掉。

   

  从性质上看,中国政体不是西方议会政党制,因为先进无私团结的执政集团是中华政体的核心。政体功能最强大的部分来自执政集团,最脆弱之处也在这个集团。当这个集团先进、无私、团结,整个中华民族就势不可当。当这个集团丧失民本理念,官员谋私,涣散分裂,就会脱离人民,导致 “群龙无首”,一盘散沙,被人民推翻,直至诞生一个新的“先进、无私、团结”的执政集团。

   

  从历史角度看,四大支柱明显传承了中华的传统政治文明,民本模式的土生性和传承性远强于外来性。六十年的历史不算长,但其渊源何止千年。中华历史没有被共产党割断,也没有被传入的西方文明割断。如同中国象形文字在计算机时代依旧生机盎然,中华政治文明也代代相传,生机盎然。

  从结果看,尽管民本模式有很多缺陷,但适应国情,并不“落后”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六十年来,民本政体相当出色地满足了“百姓”眼下和长远的需求、部分和整体的需求,以及既要发展又要安定团结的需求。

   

  多数决不是维护、平衡利益的唯一方法,而且从道义、概念、逻辑上讲都谈不上“普适”。多数决有概念困境:反对票并未投给当选者,当选者为什么代投反对票的人民“做主”?多数决有道义困境:为什么少数要服从多数,为什么一定要信奉“数量”决?多数决有逻辑困境:若社会均分成两个利益集团,50%加1票确为多数;若社会只有一个利益集团,多数决就丧失了利益集团抗衡的本义;只要社会均分为两个以上的利益集团,多数决就恒定成为绝对的“少数决”,即相对多数,绝对少数。于是,只好用“复决”制迫使社会“呈现”为两个利益集团。换言之,多数决在逻辑上包含着自我否定的悖论。没有对多数决的制约,上述三大困境孕育失利集团的反抗。西方制约“多数决”的手段是以司法独立为核心的分权制衡,即不依赖选举的“法制”。西方法制与西方民主构成一对出色的矛盾均衡。西方法制加西方民主,称为“自由民主”,是西方独有的政治体制。

   

  世界上采用“绩优选拔”的领域远超采用多数决的领域。经济、教育、科技、军队、医疗等领域都不用多数决。即便在政治领域,选拔公务员和法官也不用多数决,联邦制是对多数决的替代,联合国要是多数决机构早就崩溃了。多数决用于解决危机或僵局非常简便。但没有必要神话这个产生“人民代表”的方式,制造思想僵化。依宗教信仰把人类分成“基督徒与异教徒”两类,是中世纪的蒙昧主义;依是否有直选把世界分为“民主与专制”两类,是新世纪的蒙昧主义。

   

  政治问题的实质不在“游戏规则”,而在协调和均衡“利益”。承认政府可以被社会利益集团分肥的制度并不普适,谈不上普世的“合法性”。世界人民不可能都同意实行多数决而忽略绝对多数相对少数的“利益”。追求公正廉明地维护和促进“百姓福祉”的民本政府也不“普适”,而是来自缺少社会分化的特殊社会结构,以及这结构沉淀出的特殊社会意识——拒绝强权政治。笔者对“多数决”会成为未来“大同世界”选贤任能的手段深表怀疑。

  常有学人云,西式集团竞争型的政制比中式统一集团执政的政制更支持社会“持久的稳定和秩序”。此说颇为可疑。中国政制历两千两百年,汉,唐,宋、明、清五大朝代即占一千七百年,平均三百年一朝。在这两千两百年间,西方连“文明”都“断裂”了三次。近现代史总共才三百年。仅在这三百年间,大英帝国从骤然崛起已然衰落至无形,正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美国内战后稳定了一个半世纪,尚仅及中国主要“朝代”寿命的一半。欧陆国家则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刚打完两次“世界大战”,迄今方六十年有余。更有照抄西制的亚非拉地区深陷社会冲突乃至战祸。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人性如此,是兴衰的缘由。宇宙尚有寿命,何况“国族”?天下大同,兴起“世界政府”,大概用不了三百年了。谈“延寿之方”是科学;谈“跳出”兴衰循环的“根本”途径是神学。

   

  中国革命的幼稚时期曾接受“共产国际路线”,导致了惨痛的失败。全盘接受“西方民主教”,另起炉灶搞拆故宫建白宫的“政治体制改革”,鼓吹党争,会大幅降低我国政府的质量,无中生有地制造社会分裂,导致政治倒退(political decay)。审视大中华区各政治实体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我们可以检验上述结论。

   

   

   

  结论有三条: 第一,强大的先锋党是根本,能维持行政主导,建设并巩固法治。第二,西式的竞争型选举政治能分裂执政党,摧毁行政主导,削弱法治。第三,与新加坡和香港政体相比,中国民本模式里的法治不够健全。

   

  从可持续性上看,如果中国共产党能避免落入台湾式的选举陷阱,厉行法治,走群众路线制止腐败,民本模式可望完善、持久。

   

   六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超党派的“民本政体”?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的特异性质大概是迄今最有效的解释。先进的执政集团,绩优选拔制,分工制衡制,皆诞生于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

   

  中国传统社会由独立、自由、自足、平等的小农家庭构成,没有催生西式的阶级或社会利益集团,也就没能催生集团政治意识,或称“强权政治”意识。集团利益和基于集团利益的集团政治在中国意识里缺乏支撑。中国的现代工业主要由家庭企业和国有及社区集体企业构成,也没能催生西式的现代利益集团和普遍的集团政治意识。亲民、公正、廉明的政府才是正当的。

   

  中国的社会特征催生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体制。社会体制是中国政体独特性的直接原因。反过来,中国政体的质量也为中国社会体制的质量提供保障。笔者称中国当代社会组织模式为“社稷体制”。

   

  “社稷”初指“民以食为天”,拜五谷神的庙堂,后亦泛指官民在利益和意识上的统一体,介乎“民”与“君”之间。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不同于西方的“国家与社会”两分。社稷系于物质福祉,亦系于伦理精神,较适合描述中国官民互动的“责任”机制。在社稷中,官与民不是所谓“国家与社会”孰大孰小,孰强孰弱的关系,而是鱼与水,骨与肉的关系。官民之间离心离德,社稷就分崩离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009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深化改革元年: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2 结婚2小时休妻

5、改革首要问题是统一好执政党的思想和力量。《决定》要求,“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保持全党认识高度一致,行动高度自觉。首先,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再不进行深化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前,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对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进行的讨论,我们主要

声明:《中国全新改革开放模式 中国模式(4)》为网友承诺似雾如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