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模式:帝国黄昏?(2)



 正是这些,确保了富士康前20年的高速发展。

  规模悖论

  “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厂,不过它是一个压力锅。”富士康前执行顾问信怀南在接受香港《星岛日报》采访时说。

  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7月,富士康集团再次登上《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其2008年营收达到618.61亿美元,是同登榜单的大陆民营企业沙钢集团的3倍。

  不过,查阅近5年鸿海精密年报可知,净利润率却并没有随着整合的深度与广度获得明显提升。“我们许多供应商都是客户指定的,价格也是他们谈好的,这中间我们不会赔钱,也没有太高利润。”李金明表示。事实上,鸿海“赤字接单,黑字出货”的成本控制秘诀和规模扩张,依然是最快捷的增长方式之一。

  2009年的鸿海股东大会上,郭台铭放言,2009年营收依然要延续他每年增长三成的目标,他自己也慨叹,“超过一兆的公司一年要增加三千亿营业额,就好像每年要生一个二十五岁孩子一样。”而2008年公司增长仅22%,郭率先垂范,经常开会到半夜,压力自他而下逐级传导,最终承接的是一线工人。

  富士康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富士康国际(02038.HK)2009年财报显示:截止2009年底,员工数量11.87万名,相比2008年的10.82万名,增加9.7%,但员工成本总额却从2008年的6.72亿美元,减至2009年的4.85亿美元,同比减少28%。富士康国际以手机代工为主,近年因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崛起,日子并不好过,其财务数据虽不能代表整个集团,不过集团对人工成本的控制,却能略窥一斑。

  通常,工人一天工作十小时,中午有一小时休息,有的岗位需要工人站着,约每隔2小时休息10到15分钟。对多数工种来说,工人最大的对手不是劳动强度,而是枯燥乏味。“每天重复一个简单工序,确实是一种心理压力,虽然没有什么体力活,但要求不能随便走动,否则一个工站的积压会影响下一个工站。”陈宏方说。

 代工模式:帝国黄昏?(2)
  郭台铭并非没有意识到代工产业的特点与人性的冲突,他力图将工作与生活分开,工作中诉求控制,生活中诉求快乐。走进龙华园区,俨然“企业办社会”:免费网吧;更便宜的大润发超市;亚洲最大的中央厨房,每天要消耗30多吨大米,30吨蔬菜,200头猪,6万个鸡蛋;还雇下深圳四家最大的洗衣公司,为员工免费洗衣,每年为此支付6000万费用。

  不过,这些设施面对的是一个不断膨胀的人群,每人所能分享到的慷慨就微乎其微。五个游泳池,如果不限制人数,就会出现“煮饺子”盛况。投资1500万修建了体育场,2007年请林志玲来演出,5万员工进来一人踩一脚,草皮就全没了,只好又花600万铺上假草皮。在“心理发泄室”里,员工可以把主管照片蒙在橡皮假人上一顿痛打,不过假人只有两个,哪怕十分之一心怀不满的员工来发泄,一天之内它们也就粉身碎骨了。

  硬件的改善,远跟不上富士康的扩张。即使金融危机也没令其放慢脚步。富士康曾在2008年底暂停招聘,不久就因接下一笔大单,又得招聘1万人;在门口贴了张告示,应聘者就从凌晨开始冒雨排队。各个办公室张贴的公司全球分布图,每隔几个月就要更新一次,IE学院有一个2009年5月的版本,已相当过时。

  当管理半径放大到80万人的范围时,郭台铭的指示与想法就难以准确、迅速抵达公司每一处神经末梢。“这是我们最苦恼的事情之一。”李金明喝了口茶说。公司内部将来自集团的命令叫做“军令”,“军令”需在24小时内传达给最底层的员工。事业群主管会下去抽查,发现员工不知情,就会追究上一级主管的责任;目前12个事业群中只有一个能做到这点。

 管理断层也在于此。“军令”在中层尚能畅通无阻,再向下传递就有滞涩感。特别是组长、线长的管理行为往往不易控制。“他们有自己的生产安排任务,本身也着急,有时候下属不听话,他一急就口不择言骂人。这个很头疼。你对这一类主管也不能直接说‘你不能这样子’,否则他一撒手不管了,可能质量上又惹出个大麻烦来。”李金明深感左右为难。

  线组长是兵头将尾,PCEBG部门资深副理万红飞认为,提高他们素质是集团当前的重点。“他们管理责任大,可管理能力不够,这是制造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富士康是个放大镜下的企业,不能和小公司比。”形成这一问题的根源,还是速度,集团扩张太快,90%以上的线组长是从普工中提拔出来的,只不过比普工进厂早一两年,订单压力之下,他们哪有时间琢磨管理技巧。

  普通员工的感受往往是,得到的激励少,受到的惩戒多。一位线长的苦恼是,生产量高时,平均每天生产十几个机种,每片板上几百个点,每个点都需目检人员确认,连续多个小时同一动作,流出不良品的状况难以杜绝,所以几乎每天都有员工记过。该线长受专理、课长的要求惩罚这些员工,但想起入厂三年半来,从未给部下记嘉奖,“真是惭愧得要死。”

  规模产生效率,规模产生利润,但随着规模日增,边际效益在下降,规模也会产生烦恼,尤其是当数十万产线作业员都处于躁动的青春期时。“代工之王”富士康,最先重重地撞上这面玻璃墙。

  集体反思

  尽管批评家们认为,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代工企业,是“血汗工厂”模式。但企业界人士认为,代工模式在中国远未完成其历史角色,中国在短时期内不可能也不适合丢掉“世界工厂”的帽子。只是,把客户视为上帝之时,企业也应让工人分享更多。

  不过,代工企业通常不愿与客户博弈。郭即为代表人物之一。他甚至因客户压力而替换掉负责IDPBG事业群的“爱将”蒋浩良,不过,郭马上又成立第十二事业群—云端事业群,由蒋担纲。

  2009年7月16日,富士康员工孙丹勇跳楼自杀,起因也是由孙保管并邮寄给苹果公司的16部iPhone样机少了一部,富士康曾因此饱受抨击。批评也同样指向苹果,正是它苛刻的“保密营销”,才令富士康对丢失样机如此重视。

  “当A客户(苹果公司代号)向你伸出手来,任何人都无法拒绝它,接下它的单子就等于向世界证明你的代工能力。”富士康一位离职高管说,“可这个客户也最麻烦,不要说丢了样机,它的任何不满都会令集团高层震动。”不只苹果,富士康的每一个客户都无比巨大,失去任何一个客户都是它所不能承受的损失。

  2009年临近春节,恰逢iPhone需要的量特别大,富士康便以3-4倍的工资招人,而一旦订单做完,人一下多出了几万,又不能随便裁掉,至于这些难题,苹果自然不用担心,它们与代工企业签有合同,类似责任都与它无关。

  即便如今,苹果依然“落井下石”,称要对富士康展开独立调查。“其实他们每个月都有稽核,调查一向都很独立,”这位离职高管说,“它们对富士康情况相当了解,现在是不得不做做样子。”

  实际上,代工企业并非全无博弈能力,如果客户离开了富士康,也是双输格局。iPhone在全球80多个国家同时上市时,就要依赖富士康相关事业群提供的垂直爬坡量产服务。该事业群从2009年开始生产iPhone第三代手机,为此架设了18条线,富士康一位高管透露,2009年5月27日到6月6日,富士康用短短10天就组装了苹果急需的64万部手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0288.html

更多阅读

从2012春晚看营销(2):情感营销,给你的菜里加一点盐

系列专题:春晚营销观察从2012春晚看营销(2):情感营销,给你的菜里加一点盐在营销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适度运用情感营销的策略,有时候能够起到春风化雨般的作用,今年春晚最大亮点是有了主题“回家过年”。该主题巧妙地运用了情感营销的力量,

代工模式:帝国黄昏?(4)

 为此,郭台铭有时会对李金明半开玩笑半批评地说:“你不能这样子。”意思是每个高管都要找自己的接班人,在高管退休时能顶上来。李同样半开玩笑地回答:“董事长你也不能这样子。”意指郭也应加快自己的接班人计划。   鸿海各事业部负

代工模式:帝国黄昏?(3)

 在郭台铭推出令人震惊的加薪计划之时,苹果终于开始“发善心”。先是乔布斯力挺郭台铭,称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厂”,接着,一个未经苹果证实的消息是,它与富士康达成共识,将为代工的苹果产品提供2%补贴。现在正值富士康与客户就明年订单举

代工模式:帝国黄昏?(1)

  作者:采访|《中国企业家》记者 张刚 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杂志】“如果将富士康看做一个人,他选择了一种很累、很苦但很有效率的活法。”对富士康素有关注的心理分析师杜思遥评价说,“他的特质、文化,带有一种焦虑感,代工类

万达电商 蜕变新模式 代工模式寻求蜕变

  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中国代工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成本危机向“中国代工模式”敲响了警钟。我国在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预示着中国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以及工人体面劳动成

声明:《代工模式:帝国黄昏?(2)》为网友长绊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