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路演创业大赛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3)



 聚贤

  1917年,初冬。华北平原刚刚下了第一场雪,天地间一片洁白。

  天津,太和里,范旭东寓所。

  妻女都去北京哥哥家了,天刚蒙蒙亮,范旭东就起了床。他身穿家做便服贴身丝棉袄,头顶瓜皮式样棉帽,一副当时并不多见的近视镜架在鼻梁上。一个人来到院中,范旭东用手去迎接那飘舞的雪花,仰起脸去感觉雪花的冰凉与清新。

  “铃铃”急促的铃声打破小院宁静。会是谁,大雪天一清早儿就上门。

  范旭东拉开门,门外,雪花中,三位并不相识的客人。

  跃入眼帘的是中间那位清秀的年轻人手中的一束冬梅,梅花已经开放,洁白的雪中一点点鲜红亮眼!

  这三人是热衷于中国碱业的东吴青年,清秀者是东吴大学教授陈调甫,旁边分别是上海制造商王小徐,苏州汽水厂老板吴次伯。他们三人已经在实验室里成功制造出碱的样品,但没有办法量化生产。这次从苏州远道而来,刚刚下船,就打听道路,直奔范家求援。

  “你是管家吧,干什么愣着?我们是苏州来的,快去通报范旭东先生。”吴次伯说,用手捂着发僵的耳朵。

  “哎呀!是远方的客人,快请进屋!”范旭东很惊讶。

  小客厅不大,温暖如春。范旭东帮客人扫掉身上的雪,又忙着打开墙角的炉子加煤。只是三个人都不坐,坚持站着。

  “咦,你们怎么不坐?请坐呀!”“我们是慕名来访的。范先生是我们心中楷模,我们在路上已经说好,要先行拜师礼。此时尚未见到师长,学生怎敢落坐!”陈调甫说。“三位太客气了,请坐吧,我就是范旭东。”

  一句话,使三个年轻人都愣住了。

  久大精盐厂享誉海内外,获利颇丰。他们以为范旭东一定已成为一位知性阔佬,怎么却如此寒酸呢?待意识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陈调甫激动了,满怀崇敬地向范旭东深深鞠了一躬。

  “富而不显,先生真是令人起敬。为了中国的化工事业,我愿投奔先生。”这次雪地踏访,将为中国的化学工业开出一片新天地。

  第二天,一辆灰色轿车由天津驶向塘沽。

  到达海边后,范旭东领着陈调甫三人走向盐场,呼啸的海风灌得他们几乎站不住脚。北方的风真凉,尤其是海边的风。南方来的三个人虽说穿上了棉衣,还是觉得寒风透骨。

  “一个化学家,看见这样丰富的资源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我死后,还愿意葬在这个地方。”范旭东深情地说。陈调甫的心怦然而动,再看范旭东时,后者已是泪湿双眶了。

  几个人在海滩上跑这跑那指指点点。他们都是三十岁上下的年纪,正是创业的黄金时光。海风,来得更猛烈一些吧!中国的碱厂,就是要在这群热血青年手中矗立起来!

  这次来访,让范旭东意识到,要光大中国的化学工业,如果不能团结一群人为之奋斗,那就没办法迈进更高境界。

  1918年11月,范旭东在天津召开了永利制碱公司创立会。从此,在范旭东的号召下,留日学者李烛尘、留美博士侯德榜……,一大批有志于中国现代化学工业人才慕名而来,永利成为名副其实的聚贤庄。

  美国,纽约,伊利诺大学。

  上完进修课的陈调甫顾不上与学友打招呼,便急急走出研究室。他一边走,一边穿上从中国带来的藏蓝色毛呢大衣,围紧围巾。一出楼门,刺骨的寒风立即示威般地向他刮来。这种天气,学生们都在围炉喝酒,谁愿意顶风冒雪在外面受罪呢。

  来美国一年多了,制碱工艺还是没弄明白,陈调甫心中万分焦急。他冒雪出门,就是去邮局发信,给范旭东介绍人才招聘与工厂设计图纸的情况。陈调甫在信中以难以抑制的情感写道:“我已在美物色到您所需要的人,他的名字叫侯德榜。”

 不久,范旭东回信来到。信中说:“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设计搞出来。多花费些时间、金钱不要紧,塘沽的厂基已经买好三百亩,只等你的设计了。有了侯德榜,有了陈调甫,中国的化学工业敢不振兴吗?”

  纽约,化学所俱乐部。

  陈调甫、侯德榜正与美国工程师孟德谈判。

  孟德曾是美国一家碱厂的厂长,离厂后,在报纸上打广告,代人设计碱厂。此时,在化学所俱乐部,陈调甫、侯德榜和孟德正在就设计费砍价。

  孟德圆乎乎的手指不停地在沙发扶手上弹跳着,然后向陈、侯伸出两个手指。

  “二万?美金吗?”侯德榜急切地问。

  “当然!”孟德傲气地说。

  想起范旭东信中的话,陈调甫的心颤了,手抖了,一咬牙和孟德签订了协约。外商对制碱技术保密非常严,别说图纸,中国人连厂门都进不去,机器更是别想见到。

  为搞外快,孟德真是豁出去了。他不择手段,从碱厂偷了一套蓝图,然后照葫芦画瓢,很快就把图纸设计完了。

  陈调甫提醒他,“孟德先生,请结合中国情形略为变通好吗?”孟德两只手一摊,“要修改是你的事,我不负责。”也难怪老孟如此,这家伙照猫画虎,哪有“变通”的可能啊!

  一手交图,一手拿钱。两万美金到手了,孟德吹着口哨,找酒馆喝香槟去了。

  陈调甫带上图纸,立即启程回国,他知道塘沽有焦急等待图纸的人。一见面,二人紧紧握手。范旭东发现,陈调甫比去美国前瘦多了,眼睛内布满一道道的血丝。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啊!

  “美国人讹了我们两万美元!”陈调甫心疼地说。“不怕!等我们建成了碱厂,等我们有了自己的化学工业,到时候,哈哈,到那时我们也不去讹人。”范旭东的手一挥,大笑着说道。从陈调甫手中接过图纸,范旭东决定马上转交给上海的王小徐,让其按图制造。

  中国最早的制碱厂,就这样一路磕磕绊绊地凑合着建起来了。

  反间

  “出碱了!出碱了!”

  经过数年磨难,1926年6月29日,永利终于生产出纯正的口碱。这一天是永利厂史上难忘的一天,也是中国重化学工业大喜的日子。

  爆竹点燃了,噼噼啪啪地响起来。锣鼓擂响了,咚咚咣咣地敲起来。

  很快,永利制碱公司日产量就达到30吨以上。曾经被临时裁减的300多名工人又回到厂里了,中国人依赖洋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怎么会这样?!”垄断中国市场多年,过惯好日子的英国卜内门公司中国总经理李立德震惊了。这个打着传教的幌子,用福音推销洋碱的英国佬开始发慌。

  李教士不甘心,他的上司更不甘心。

  “卜内门的洋碱降价了!”

  从上海、汉口、长沙先后传来消息,范旭东先是震惊,随即他明白了对手的用心。又是价格战!这些老外们,难道就没有什么新招?

  降价,降价,你降我也降,谁怕谁?范旭东指示各代销店,比洋碱便宜三角钱出售自家的红三角碱。

  卜内门公司的算盘是:消耗永利,待其无力招架时,他们再杀回马枪,将损失的钱捞回来。

  过一段时间,永利还是正常产销,一点不像被拖垮的样子。英国人急了,开始变招。这一回,他们更黑,更阴,决定使用经济间谍。

  物色间谍自然是个极秘密的事,李立德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自己的儿子小李立德,小李选中了卜内门公司天津区的中国职员老王。

  老王是直隶人,父亲曾以“二爷”身份伺候过李鸿章多年,本人学得一些粗浅英文,所以能混进洋行任职。老王喜欢吃羊肉馅饺子,还喜欢喝点烧酒。

  一天,小李邀请老王下馆子,进了天津有名的白记饺子馆。这让老王简直受宠若惊。

  喝着吃着正美时,小李说话了:“老王,我看你对这饺子挺有感情。这样吧,我每月另外发你三十元银洋,专供你吃饺子,好不好?”

  “哎哟,那敢情好!”老王高兴地笑了。又一想,今天太阳难道从西边出来啦?小李将脑袋凑近老王,悄声说:“不过,你必须设法搞到永利内部的情报!”

  “没问题!”趁着酒劲,老王一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清早,酒醒后,老王一琢磨,不对劲呀!“自己是中国人,帮助老外整自己同胞,这不是缺德吗?可不按小李的话去干吧,自己的饭碗可就砸了!”

  正为难之时,老王想起一个人,此人叫余啸秋,是范旭东的英文秘书,二人曾有一面之缘。

  一个漆黑的夜晚,老王拎着小李准备的好酒、好烟、好茶,上余啸秋家拜访。进了屋,老王的屁股在椅子上没坐稳,便一五一十地讲了小李要他干的事。

  余啸秋觉得事关重大,他先稳住老王,然后立即去太和里,连夜向范旭东作了汇报。

  “卑鄙,太卑鄙了!”范旭东气得直拍桌子。忽然,他心中一动,何不将计就计呢?

  第二天晚上,老王又来到余家。

  “永利哪打得起价格战呀,天津这块地盘能保住就谢天谢地了!”余啸秋观察着老王说。

  老王觉察到了,拍着胸脯保证:“余先生放心,我决不会把这话告诉小李立德的。”

  “不!请王先生一定要把这话告诉你们少东家。”说完,余啸秋拿出三十元钱递到老王手里。

  “这?!”老王眼珠一转,明白了。

  转天一大早,老王就来到小李的办公室。听完老王的密报,小李一声冷笑,心中很是佩服老爹的英明,天津按兵不动,一旦其它销售区站稳市场,然后再来收拾天津。看来,范旭东已在准备后路了。

  “VERY  GOOD。”小李称赞老王两句后,便急忙去向老爸报告去了。而老王也揣着赏钱,出门直奔白记饺子馆。就这样,洋行二流职员老王,居然成为一流的双面间谍。

  退出,做梦去吧!

  范旭东这头湖南犟驴子,哪会干这种事!他不但不会退出竞争,而且正秘密地和日本三井财阀接触,要在国际市场上和卜内门公司争个高低。

  日本的三井与三菱两大财阀正在争霸。三菱产碱,而三井没有碱厂,竞争中处于劣势。范旭东得此信息后,立即找到三井天津首代,邀请三井在日本代销永利生产的红三角牌碱,允许他们降价,但必须打好广告,压过卜内门公司在日本行销的峨嵋牌碱。

  真是想啥来啥,三井财阀一口答应。三井在日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推销甚便,一下子,卜内门公司在日本的市场被永利的红三角碱冲得乱七八糟!

  卜内门公司的英国CEO火了,急电李立德,让其马上与范旭东谈判。

  李立德立即上门求和,他与范旭东签了协议。协议规定:卜内门公司今后不再搞降价倾销,倘洋碱价格变动,需先征得永利一方的同意;并约定“以永利百分之五十五,卜内门公司百分之四十五比例,成立配销协定”。

 大商路演创业大赛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3)
  这是当年外资公司少有的对中国本土公司的让步,这个协议也是一个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协议!

  黄海

  与很多本乡本土的实业人士相比,海归企业家范旭东更以科技为本,更为尊重人才。在永利制碱初创之时,他就将眼光瞄向长远的科技创新。

  “中国广大众民,本不应患贫患弱。中国如没有一班人,肯沉下心来,不趁热,不惮烦,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至心皈命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艺,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这是决定成立化学工业研究社前,范旭东在日记中的一段内心独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0670.html

更多阅读

杭州海归创业政策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4)

  既然决定创社,就必须有一名合格的社长。  这位社长既要有资历,又肯坐冷板凳,能“沉下心来”“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  在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这样的社长,能找到吗?  时任教育总长的范源濂,向弟弟推荐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

大商路演创业大赛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3)

 聚贤  1917年,初冬。华北平原刚刚下了第一场雪,天地间一片洁白。  天津,太和里,范旭东寓所。  妻女都去北京哥哥家了,天刚蒙蒙亮,范旭东就起了床。他身穿家做便服贴身丝棉袄,头顶瓜皮式样棉帽,一副当时并不多见的近视镜架在鼻梁上

深圳海归创业优惠政策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2)

  而与盐商沆瀣一气的政府主管方面,只允许久大精盐在天津东马路设店行销,离开东马路行销就以“越界为私”论处了。  不打开销路,久大就是死路一条呀!“去北京想办法,一定要打开这局面!”  站在寒气袭人的塘沽海滩上,面对着蓝天与大

桐城农商银行 汪建国 汪建国 内心的强势(3)

 汪建国曾经在2004年试图引入世界银行作为投资者,当时看中的是与其合作无需签署对赌协议,但是最终也正是因为世界银行的因素,原本打算作为红筹股在香港上市的五星电器因为政策壁垒而功亏一篑。这边五星电器上市计划无疾而终,那边国美

声明:《大商路演创业大赛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3)》为网友追风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