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 片儿白 白明 中国陶瓷的新语言



 文  渝渝    

  他是中国现代陶艺界在国际交流中出现最多的艺术家,他编写的专业书籍成为陶艺界的工具书、教科书,他创作的白氏青花在景德镇被竞相模仿,眼前的白明还很年轻,一身对襟衣服,朴素亲和,想像不到他承载了这么多光环。

  一位美术评论家说,在白明的绘画中有他的“陶艺魂”,在他的陶艺中我们似乎找到了它的解读,就是把个性和材料融为一体,最自然地展现和表达出来,但是何为自然,只有在白明的内心才能找到答案。

   张扬中融合

  在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专业之前,白明已经画了很多年画,还曾拿过全国油画竞赛的一等奖,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一直是他的理想。后来走上了陶瓷艺术创作之路,一是因为毕业后留在了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任教,更因为陶瓷是一种很神奇的材料,居家可以画油画、水彩,甚至做版画,但很少能做陶瓷,一旦接触到它,你就会着迷,会体会到独特的审美和制作过程,白明这一着迷就是20年。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有了学术界定义下的现代陶艺的发源。陶瓷有很多门类,白明实践过很多材料和泥料,最终选择了更适合自己审美观的瓷,他觉得瓷的材质很贵族化,纯洁,在视觉文化中更能代表中国。“我最初进入陶瓷创作时,是很张扬的当代,完全是个人的,没有考虑到和传统有什么对应关系,是一条年轻人愿意去实践的道路。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心的表达方式,我那时特别想把自己要做的都通过材料张扬出来。”在白明接受了一项对景德镇千年制瓷进行全面解读的科研任务后,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经过7年的考察,他写了一本《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2002年出版,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扬,获得了当年的中国图书奖。后来这本书的版权卖到法国,翻译成法文和英文在欧元区发行,这在国内所有研究传统制瓷技艺的书籍中是第一次。

  在研究景德镇传统制瓷的过程中,白明也在调整自己对陶瓷的认识,艺术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个人的秉性如何和材料融为一体,作品要既能体现陶瓷本身的语言,同时也能表现艺术家的语言,一方面张扬自己的创造性,同时不能违背瓷本身的语言,瓷本身是有语言的,它很纯粹,烧成上釉之后莹润如玉,是一种特别东方的审美。白明多年来都是朝此努力实践,他的陶瓷作品在装饰、器形、色彩处理上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融入自己的理解方式。

 白明 片儿白 白明 中国陶瓷的新语言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这么走?你又做了什么?艺术不是你想要突破,就能往前走的,不断去爱它,了解它,让个人强制性因素降低到最低点去适应它,当它自然地展现和表达,和你想要展现和表达的,恰恰处在一个相对一定的层面时,你的路子和风格就出来了。”

   白氏青花开创新风

  白明的青花瓷作品是外界关注最多,评价最多的。十年前,美术评论家贾方舟慕名来到景德镇,恰好在那里带学生实习的白明做了“向导”。后来贾方舟在《生活的感动——白明的青花世界》一文中写道:在这之前对白明的瓷作,虽也有一种异样的清新之感,但没有这个背景的衬托和整体的关照,对它的价值和意义看得还不是那么清晰,来到这里才知道,他的瓷作在景德镇所产生的影响。不少人都在摹仿他的风格,许多店铺都摆有他的仿制品。这种现象说明,他的瓷作已具有一种成熟的可供摹仿的风格形态。

  贾方舟认为,白明的瓷作一般人喜欢,文化人、艺术圈里的人更喜欢。究其原因不外两个:他的作品既保持了传统青花的精美、典雅、纯净,又符合现代人自由洒脱的审美趣味;既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的温文尔雅,又具有现代人的造型观念和新颖手法。也正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临界线上,白明的瓷作展现出自己特有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个人特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奚静之曾撰文《蔼蔼白氏青花》:“人说白明的绘画中有他的‘陶艺魂’。其实,他的陶艺、绘画和青花瓷所表现的主题是一致的,那就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赞颂,对物质世界的挚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自由活泼创造的迷恋。当然,他的创造也不乏理性精神。”

  “我期望我的青花是这些评论的综合,有的作品我只追求其一,比如极为空灵、简约,就是一根青花线。我的青花有水墨感,但并不具体代表某个物象,晕染的感觉,像植物花卉,甚至抽象的涵义。用青花表现水墨的韵味,表现东方人的哲学观,对色彩的细腻把握,这些综合起来一定要达到瓷器的审美。”白明觉得,自然给予了人们很多想象,但要把它变成艺术形式时,就一定要换一种语言出现,才有创造性。以点带面,表达对生命、对美好的情感,而视觉本身要美。

  中国陶瓷要做出一种新语言是非常艰难的,文明的系统越深厚,向前迈出一步就越艰难。白明体会到,如果你把自己的思考强加于它,泥土、釉色、材料可以被你改变,但陶瓷本身不一定回应给你期望的那种美,它有自己的个性。

  白明研究传统,研究技术,但所有的目的和方式是为了不再重复,艺术是求异的,他对作品的要求是,不重复传统,不凌驾于技术之上,去霸道地使用技术。“传承传统不是传承一种样式,而是继承审美,每个时代陶瓷有不同的风格造型和语言,华夏文明是一种脉络,就是东方的审美精神、东方的哲学观、东方的形式美,区分到具体作品风格时各不相同。”

  现代艺术家要有深厚的审美渊源作基础和营养,但不能重复模式,传承的是审美。“你感觉我的作品跟传统不一样很新颖,但你又觉得它很东方。”白明说,一旦有人这样看他的作品,这就是他最成功的地方。

   不知疲惫的传播者

  作为一名陶艺老师,白明最觉得焦虑的是,他的学生看不到世界各国的同行走到了一个什么层面,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位置,文化是需要在交流中被确认的。至今白明已经写了20多本书介绍国内外陶艺,朋友称他比一个作家还要勤奋。2004年,白明荣获了“中国现代陶艺推广贡献奖”,当时全国只有三人获得该奖。当他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时,很多人都吃惊于他竟然那么年轻。 还有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白明不太会用电脑,所有的书稿都是手写的,现在这些手稿堆起来已经有一人多高了。

  欧美有很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家,中国陶瓷艺术家数量多,但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并不多,但中国在国际陶艺界无疑是一个被关注最多的国家,白明认为他们关注两个极端,一个是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他们认为是一种文化思考和更新的面貌,国家文化的活力是在这里证明的,另外考察最传统的技术。

  去年白明在法国举办了三场个展,今年在法国、上海和台湾还有三个陶瓷展览。他也早就开始了一种用书籍进行国际交流的道路。1999年,白明出版了《世界陶艺概览》,第一次用中文叙述世界陶艺现代史,填补了国内在陶艺专业图书方面的空白,几乎成了陶艺界人手一本的教科书。之后八卷本的《世界著名陶艺家工作室》面世,在这套书里,白明不仅介绍了世界著名陶艺家的成长经历、作品风格,还解剖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和示范,因为陶瓷一旦烧结之后,很多过程会消解在表象中,看到结果并不知道是如何得来的。这套书全方位解读了世界100多位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陶艺协会IAC会议上推广。2003年,白明又出版了《中国今日陶艺》,向西方介绍中国的艺术家。他的这些介绍中国陶艺的书籍都可以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的图书馆和欧洲很多大学的图书馆里看到。

  白明坚持所有的书都用中英文写作,其实白明的英文并不好,他坚持这样做是觉得有责任把世界重要的艺术家介绍到中国来,还要让西方重要的艺术家来读中国人写的书,这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

  白明画水墨、做雕塑,写书、教学,还出版了五六本油画集,做陶艺国际交流的同时,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的秘书长,有人很奇怪他就是24小时不睡,也做不完这么多工作呀。“这是我的爱好,工作时心情的愉悦让你有更大的创造力,换一种工作方式当休息,写书累了就画画。”白明把自己的个性也融入到了工作之中,获得了和他的陶瓷作品一样的愉悦。

  对话白明

  用眼睛去收藏

  Q:与传统瓷器相比,当代陶艺是一个什么范畴?

  A:陶瓷作品当代性的界定是和以实用和完美工艺为标准的传统审美相比,强调创作者个人的偶发以及情感表达方式、主题风格方式;跟完全满足功能化,把人的想象力、创造力融在高超技艺当中的传统陶瓷相比,现代陶瓷更加张扬,不仅张扬艺术家本身的创造性,同时也有材料本身的美感,现代陶艺的独特审美观中,人和材料都是主体,材料本身有性格和语言,参与到艺术家赋予它的创造中来。这是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在美学上的界定。还有一种相对宽泛的判断方式,社会上陶瓷产区和行业协会都喜欢的一种观点,当代艺术家手工创作的作品大部分都可以划为当代陶艺创作的范畴。

  Q:一件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陶艺? 

  A:首先这件作品一定是艺术家手工创作,而且风格独特,艺术品如果没有独创性,还不如买个产品。作品要符合陶瓷材质的审美,容器型的陈设瓷器一定要釉色亮、透,发色雅、清,造型端庄,作品本身没有破裂、斑点、发色不均匀等缺点。

  建议所有收藏现代陶艺的人千万不要用耳朵买作品,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去买作品,所以就要接受基础的审美教育,最好的办法是去美术馆、博物馆,看这个行业里最重要的好书,做一些基础的积累。让煤老板去欣赏柴可夫斯基,他一定会打瞌睡,因为他对柴可夫斯基不熟悉,所以不能理解热爱音乐的人为什么要花很多的钱,穿着绅士般的衣服,正襟危坐地欣赏几个小时的音乐,他认为是有毛病。“陶艺也是一样的,想收藏的人一定要接受审美教育,它会帮助你用眼睛去买作品,而不是用耳朵,现在很多人到产区都是用耳朵买作品,卖家一吹是某某大师的作品,他们就没有判断力了。

  Q:中国现代陶瓷市场上的价值低估是否严重?

  A:中国现代陶瓷市场状况开始改善了,在收藏界逐渐被关注,拍卖公司也将其作为一个门类来拍卖,在一个高档别墅里面,什么艺术品都没有,只有按摩椅,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当人们生活富有后,艺术一定是被关注,被收藏的,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前几年,当代艺术市场非常火爆,这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文化潮流的影响,当这一波热潮平息时,一些收藏家回到了自己更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门类,像古代字画、瓷器,同时肯定会有一部分人关注当代,选择陶瓷、水墨、油画等。卖到100万左右的当代陶瓷价格并不算高,与同时代艺术家的上千万的油画、水墨相比,受到更多因素局限,成型过程更艰难的陶瓷,提高艺术品本身的稀有度,将来还会引起更多收藏者的关注,但会不会像当代艺术一样,一两年内就出现千万价格的作品,还很难说,目前价格还存在很大的空间这是可以肯定的。还要看收藏家怎么去观察,是收藏真正有今天文化特征的纯粹艺术家的陶瓷作品,还是收藏跟传统紧密联系、甚至图饰纹样都很相像的工艺美术大师的技术性作品,各有所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0719.html

更多阅读

钱天白:中国因特网的先行者

钱天白:中国因特网的先行者2014-07-30 崇安区档案馆 无锡档案1987年9月20日,一封以“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为内容的电子邮件,通过拨号上网,从北京的一台计算机经意大利发往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

白酒业 健康白酒,中国酒业的新风口!

深陷产业深度洗牌的中国酒业,很多酒企仍处在艰难挣扎的困境中,但业内也迎来了新的利好消息。截止目前已公布2015年年报的酒企销售数据显示,茅台、洋河、古井贡、金徽等销售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这意味着大众白酒消费有稳定保障。但酒业

cad如何寻找坐标点 寻找中国营销的新坐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营销依托本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创新,高举高打、渠道下沉、深度分销、终端促销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赋予了中国营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一个个时代印记。然而,30多年的筚路蓝缕和不断追寻之后,中国营销却在21世纪的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的新国际竞争力

     同时,应该关注利益相关方,了解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并准确地回应,这是中国企业从简单的慈善捐助,转化成为战略性社会投资的必由之路。  中国企业的新国际竞争力  善的商业模式,其关键词就在于“模式”两个字,为什么不叫善的商业

声明:《白明 片儿白 白明 中国陶瓷的新语言》为网友落月成孤倚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