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民的生活 美国农民眼前的“中国机会”



 将在25年后建成的美国首座粮食出口仓库,将建在太平洋上游66英里处,距离美国中西部产粮区逾1500英里,中间横亘着两座山脉。

  这一地理位置很容易解释:以往一直将美国多数剩余粮食出口到墨西哥湾的交易商,如今希望离亚洲更近一些。“中国是主要的推动力,”拉里8226;克拉克(Larry Clarke)表示。他是大宗商品交易商Bunge、伊藤忠(Itochu)以及韩国船务公司STX Pan Ocean组建的一家合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正在华盛顿州建设这座造价2亿美元的粮食码头。

  就在美国政客因为对华贸易赤字及美元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无法安眠之际,美国农民正关注着本国今年创纪录的140亿美元粮食出口。今年头4个月,美国对华农产品贸易顺差为40亿美元,帮助同期贸易总赤字收窄至710亿美元。在今天月度贸易收支数据公布之际,这一关系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美国对亚洲的农产品出口,正在重塑着美国的物流格局。新建的龙威港(Port of Longview)粮食码头,每年的处理能力为800万吨。在附近的格雷斯港(Port of Grays Harbor),一个中西部大豆合作团体正在扩建约5万吨粮食的存储量。

  为美国洲际交易所(ICE Futures)编制的一份报告称,沿着太平洋海岸线往南,加州已超越新奥尔良,成为美国最大棉花出口港。墨西哥湾南路易斯安那港仍为北美最大粮食出口中心,中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这个港最大的粮食出口目的地。

  龙威港执行董事肯8226;奥霍拉兰(Ken O‘Hollaren)表示,该项目将聘用50名长期员工。他表示:“很显然,他们心目中要去迎合的增长市场是中国。”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和棉花出口国,而中国是这两种作物的最大进口国。美国农业部表示,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美国出口呈现了“爆炸式”增长。牲畜和纺织行业的日益增长,推高了对动物饲料和布料的需求。美国大豆协会(American Soyabean Association)贸易及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孟澜迪(Randy Mann)表示:“需求巨大。”他在肯塔基州2500英亩的土地上种植玉米、大豆和小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三分之一的价格可能与中国大豆市场有关。它能够产生这种影响。”10年来,大豆价格已翻了一番,至每蒲式耳10美元。

  美国对华农业出口是双边贸易关系中的一个相对亮点,尽管两国在农产品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紧张局势。例如,从2003年开始,由于担心疯牛病,中国禁止从美国进口牛肉,而美国鸡肉进口也面临着高额反倾销及反补贴关税。奶制品也是一个双方关注的领域,两国目前正就美国奶制品进口的一项新认证要求进行谈判。

  然而,中国对大豆和棉花等农产品几乎没有设置任何非关税壁垒。例如,中国已批准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也没有设置进口上限。

  美国政客们表示,中国可以在进口外国农产品方面做更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正就一项申诉进行调查:即中国的粮食进口仅限于几种产品。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蒙大纳州民主党议员马克斯8226;布卡斯(Max Baucus)表示:“我们在中国市场面临不公平的限制。”美国总统巴拉克8226;奥巴马(Barack Obama)上周提名伊利诺伊州粮食贸易和加工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总裁帕特里夏8226;沃特兹(Patricia Woertz)加入一委员会,建立该委员会的目标是提振美国出口。

  中国政府将农产品的自给自足作为国家目标,中国的小麦、大米和玉米生产通常都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今年,由于上一季中国国内收成不佳,15年来首次从美国进口玉米,不过进口总量较小。

  耕地面积不断缩小、水资源供应有限、技术过时以及小面积种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国农田地块的面积中值不到1英亩,因此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美国农业部表示,中国通过为农民提供补贴和价格支持,在小麦上基本上仍能实现自给自足。

  美国农业部在最近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先前对大豆和棉花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产品政策的放开表明,在价格高企且农作物不是“太具有战略意义”的情况下,中国愿意放弃自给自足。”

 美国农民的生活 美国农民眼前的“中国机会”
  但在一些人看来,中国政策放开的速度仍不够快。在上月一个贸易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美国土豆种植主声称,在禁止进口美国土豆时,中国表现出了“把检疫问题政治化的意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1061.html

更多阅读

形容把握机会的成语 把握变化中的中国机会(节选)

     在《跨越:中国企业下一个十年》一书中,谢祖墀博士就跨国公司如何把握变化中的中国机会,提了五个问题:如何获得所需的当地知识,从而打开中国各线城市的市场?管理者如何获得工作所需的切身经验?企业应如何培养所需能力,从而应对市场

危机与机会 第8节: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目录(6)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①为什么要到马克思那里寻找金融危机的答案?/159  ②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来理解这次金融危机?/160  ③如何将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与这次金融危机进行比较?/163  ④本次金融危机的前景

危机与机会 第7节: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目录(5)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①改革开放30年,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125  ②怎样看待飞升的房价与摇摆的工资?/126  ③这次危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27  ④如何打破经济增长魔咒?/129  第十三章 如何从民生角度

声明:《美国农民的生活 美国农民眼前的“中国机会”》为网友爾氵曼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