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0急需解决的经济问题(1)

 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0急需解决的经济问题(1)


  金融危机或许只是一次随机的抽考,现在,真正牵动命运的大考似乎才刚刚到来。在轻松保八之后,中国经济形势并没有就此变得清晰,反倒更加不确定性——“2010年将是最复杂的一年”。

  的确,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可能触动到中国经济敏感神经的因素,来说明今年中国经济的“最复杂”。譬如:国际经济形势、刺激政策退出、出口回暖、通胀预期、汇率与利率、资产泡沫、高房价、就业形势、社会保障、城市化进程等等。而这些也都是充满着“不确定”的因素。

  如果说预测2009年的经济走势是我们在危机时代对于自身发展命运的一种信心加持,那么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则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命题。因为,“最复杂的一年”所预示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的心态图在新一年中可能出现的波折,实际上,它包含的是我们对于中国经济更长远、更持续发展能力的反思。所以,更加有意义的是对“复杂”的抽丝剥茧。如何发现主要矛盾,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如何平衡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如何根据更长远的发展目标来夯实眼下的每一步,才是我们要追索的答案。

  本期《英才》杂志,特别为读者奉上的是本刊记者独家专访到的,10位来自政府研究部门、金融界研究机构以及高校学府等的国内知名经济学家,10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判断,以及他们的务实建言。

  (以下经济学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挖掘另一半人口红利

  口述|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昉

  对2010年整体经济形势,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蔡昉的判断是乐观的,他认为金融危机之后的V型复苏是完全确立的,今年GDP增长9%以上也应该不成问题。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究竟来自什么?相当多的人同意是来自人口红利。我认为有两种人口红利,或者叫第一次人口红利和第二次人口红利。前者是人口转变早期出现的现象,就是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导致人口劳动力供给充足和高储蓄率。这部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后我们还会产生第二次人口红利。

  但现在,我们发现,原来意义上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只用了一半,至少还有一半的潜力没有挖掘。

  人口红利具体表现之一是城市化。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率达到年平均3.2%,这是全世界最快的速度,属于超常规增长。

  其实,这个城市化率并不全面反映城市化水平。因为到目前为止46%城市化率是用统计上的常住人口达到的,这种城市化仅意味着就业转换,虽然包含在人口红利中,但是其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绝不仅限于就业转换,还有消费模式转换。让农民工进城,不解决户口,他还是要回家的,他的消费潜力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被调动起来。

  过去这几年中,中西部地区发展很快,制造业和工业增长速度也快于沿海地区,差距在缩小,但是它的制造业的技术构成是资本密集型,背后是政府主导的工业发展,投资驱动型的发展方式不符合它的比较优势,也不利于改善投资环境,竞争力长期看很成问题。

  我们本来预想,把沿海地区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这些劳动力密集产业依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是按照现在政府主导和投资驱动型、重化工业化的西部工业发展,恰恰走了违背它比较优势的道路。这样,中西部地区很可能会成为像意大利南部和德国东部地区一样:曾经有比较快的发展,但很快停滞,地区差距持续不降,即出现所谓的“梅佐乔诺”现象。

  蔡昉认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办法是:政府不要主导地方经济,而是让市场主导。政府要做的则是把钱花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上。

  优惠政策不恰当,就意味着扭曲了生产要素的价格,比如,我去某沿海城市看过一个农民工的公寓,管理得很好,一天交1块钱的住宿费、一天三顿饭是7块钱的成本。但其实等于是政府的建设和投资,变相补贴了企业应付的工资。

  有一种理论叫“刘易斯悖论”:政府的失败既可以是由于政府无所作为,也可以是由于政府干预太多。政府职能越位了,扭曲了生产要素价格,同时让地方企业不再依靠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了,就意味着政府已经做过了,这就是一个短期GDP和长期可持续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拉动内需不靠喊,其实老百姓没存多少钱,普通老百姓存点钱绝对是必须的,是未雨绸缪,因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现在大家都去抢着买房,其实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人们对自己的社会保障预期不稳定。

  过去经济危机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干了那么多事,他那些公共工程到后来基本都被批评,但是没有人否定他在经济危机时期扩大了高等教育、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基础,这两件事情到现在都被称颂,被视为美国成为中产阶级社会的起点。

  现在说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建材下乡,其实这些钱作为社会保障更好。我们做过一些统计,就是在低收入者的保障指标中多增一项,就能刺激一定规模的消费,这是最实实在在的促进内需的办法。

  2010年要解决三农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不是简单说给户口,应该赋予跟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包括社保、教育、医疗等待遇。当农民工仅仅作为劳动力为城市打工,转变成市民在城市生活、工作、做贡献时,这两者之间至少有相当大的潜力是可以开发出经济增长的源泉,这就是另一半的人口红利。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 孙瑜

  曹远征摆脱出口导向型经济

  口述|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

  在接受《英才》记者的专访时,曹远征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资产价格上涨超过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引起,完全不同于以往几次由于产能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因此,其解决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2010年情况比较特殊,从表面上看,通胀不高,经济增长还不错,G D P有可能达到10%以上。除了投资增长率比去年可能会略有下降,其它都将会是很好的指标。但表面上很好,其实是暗流涌动。

  从国外看,世界经济是没有就业的复苏,2009年三季度欧美经济相对触底反弹,但是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甚至略有增长,达到10%以上。这个复苏,从另一角度看是资本市场跑的比实体经济快,是资产价格在恢复,实体经济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恢复。

  过去所有的危机都是生产过剩引起,解决方法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降低利率来调控。这次的危机从金融方面出来,又叫“资产负债表式衰退”,是由资产价格垮了,债务负担过重导致了实体经济的萎缩。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出口可能长期来看还是有问题的。中国虽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太大的打击,但是世界需求突然萎缩,导致出口出了很大的问题。出口是否可持续成了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复杂因素。

  由于全球需求量在萎缩,失业率在增加,如果中国增加出口那意味着其他国家失业率还在增加,这时国际贸易摩擦必然会日益加剧,将来可能会引起社会矛盾。

  如果从全球来看,复苏的基础要按传统理解是指望消费率的提高,那么现在看来全球储蓄率是上升的,储蓄率每上升一个点市场要损失600亿—800亿美元,也就是市场本来就不扩涨,现在市场又萎缩,那么就意味我们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要加大,这些问题都会给中国出口型经济带来很大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1368.html

更多阅读

公司发放高利贷的几个违法操作方式 高利贷违法

民盟杨毅信息2012046号公司发放高利贷的几个违法操作方式温州宁波泉州厦门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连续曝光非法吸储和放贷导致崩盘,造成一定社会问题的情况,笔者近期也办理了一些以正常“民间借贷”名义,从事非法吸储和发放高利贷的违法

如何突破传统公司法务面临的十个问题 传统企业面临的困境

如何突破传统公司法务面临的十个问题 【摘要】公司法务在一个经济组织中的作用与价值究竟何在?法律逻辑下的大道理并不能说服企业决策层和核心业务部门将更多的资源向法务部门倾斜。公司法务人员必须学会用管理逻辑和经营逻辑来思

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经销商公司化转型的关键问题思考

我的一个经销商在一个地级市代理着一个知名的低档白酒品牌还有一些食品品牌,平时他一个人带着业务员干,公司现有8名员工,年销售额大约在1千多万元。前几天在一起聊到想公司化转型的想法,我问题理由,他说:一是现在对销售根本没有什么管理,

急需解决问题的报告 2010急需解决的经济问题(5)

  2010年政府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是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例如,中国在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医疗、社保方面支出的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应该

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0急需解决的经济问题(3)

  劳资改革和国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中国不能总靠把产品卖给外国人过日子,必须要靠内需。内需从哪来呢?首先穷人要有钱。即使富人买奢侈品,也是给外国人做贡献。解决中国经济动力问题的核心就是解决国民收

声明:《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0急需解决的经济问题(1)》为网友白衣未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