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典学术丛刊 百年大刊风中之烛



  曾被誉为美国最成功商业杂志的《商业周刊》换了新东家,2009年10月13日,彭博社接替麦格劳·希尔集团,成为它的新老板。

  《商业周刊》有着80年历史,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目前发行量约为93.6万册,每周拥有480万名读者。相比之下,彭博社成立不过28年,仅拥有30万终端用户。

  10年前,《商业周刊》每年能卖6000页广告,2008年,广告变成了1900页,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只剩下了590页;10年前,《商业周刊》每年能赚1亿美元,可去年,它给东家带来了4300万美元的亏损。

  《商业周刊》绝不是个例。不到两个月前,美国《读者文摘》正式向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而此前,《读者文摘》的发行量仍居全美期刊第二位,营业额居第六位,全球读者人数超过1亿。20世纪70年代,《读者文摘》在全球曾拥有高达1700万册的发行量,但2008年,其发行量连这个数字的一半都不到,广告收入则比前一年下降了18.4%,2009年上半年再度下滑7.2%。

  如今,处境尴尬的纸质媒体名单中还有如下一些曾经如雷贯耳的名字:《时代》、《财富》、《远东经济评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巴尔的摩太阳报》、《西雅图邮报》、《旧金山考察家报》.....它们或面临被东家出售、或停刊、或申请破产、或宣布随时可能倒闭,其中很多都是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老牌纸质媒体。

  美国知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乔·斯图尔特在节目中调侃道:“什么东西是黑色加白色、而且快要完蛋了呢?报纸!”

  纸媒无前途?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0家美国报纸倒闭,1万多名媒体工作人员失业。

  2009年2月的最后一天,拥有150年历史的报纸——美国《洛基山新闻》决定停刊。在最后一期的告别文章里,一位体育版记者写道:“我直到现在仍不明白,一份拥有20万订户、数十万网络读者的报纸怎么会挺不过去?这不是我们的错误,而是行业模式出了问题,谁能来改变这个行业模式?”

  如果不是媒体本身的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

  沃伦·巴菲特每天要阅读五份报纸,但股神却对自己公司的股东说,千万不要买报纸的股票,报纸行业也许永远也不会复苏,因为它缺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根据美国报业协会网站公布的数字,2008年,美国纸质媒体的广告收入首次出现了-17.7%的两位数负增长。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0家美国报纸倒闭,1万多名媒体工作人员失业。

  相比之下,2008年彭博社却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财务业绩。与传统纸媒主要收入依赖广告不同,彭博卖的是内容终端。虽然也拥有出版社、月刊、周刊,甚至电视台、电台,但它将自己的核心业务定位为“彭博专业服务”。

  这项业务和其他媒体服务被整合到彭博终端这个平台上,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用户提供实时行情、交易信息、市场历史数据、投资组合分析和通讯工具等。彭博社的用户主要是各大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新闻机构、金融和法律专业人士,人数大约为30万,每位用户每年收费高达2万美元。因此,虽然彭博的终端用户数量只有《商业周刊》的1/16,其收入却比后者高得多,而且没有“广告商被网络抢跑”的烦恼。

  在传统纸媒的一片哀声中,也有例外,比如《经济学人》。虽然其定价比《商业周刊》高出好几倍,但发行量一直保持稳步上升,2008年的广告收入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金融时报》中文网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员陈旭敏表示:“《经济学人》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懂得杂志应该做什么,专访、深度调查和专栏,只提供观点、不报道新闻,在网络速度下,杂志报道新闻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

  两年前,《商业周刊》的一次失败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陈旭敏的观点。2007年10月,《商业周刊》曾进行过一次重大改版:减少深度报道的数量、增加纯新闻的报道。这种变化招来了读者的不满——“与其回顾上周的‘旧闻’,还不如直接去买报纸、看网站来得快。”

  毫无疑问,互联网是每个人眼中的未来之星。4个月前,在《商业周刊》宣布寻找买家的第二天,《福布斯》的网络业务负责人吉姆·斯班菲勒宣布辞职,随后成立了自己的网络出版咨询公司。

  互联网打乱了传统媒体的节奏。它取代了日报,并且将日报升级为“秒报”。《商业周刊》的媒体作家汤姆·劳瑞说:“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得新闻,对于新闻类周刊来说,他们必须依靠深度分析取胜,然而,在他们的文章出版前,也许网络和电视已经分析过无数遍了。”

  多次开发读者

  一条资讯可以在报纸、网络、电视台、电台甚至户外、楼宇等多种介质上出现,“相当于一样东西卖几次”。

  《读者文摘》的破产申请中写道:“在现在这个时候运作媒体,如果不懂得去开拓利用新兴得势的各种平台,注定只有死路一条”。

  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看来,美国纸质媒体的“死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们自身的“惰性”造成的:“我观察到,目前美国出现危机的纸媒大部分都是比较严肃的主流媒体,他们过去是所谓的‘舆论领袖’,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地位使他们总是试图去维持现状,对新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甚至抵制。”

  8年前,就有媒体观察家形容,美国报业是一个“看起来很漂亮但内里已经烂透了”的苹果。相比之下,欧洲的纸质媒体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就面临危机,因此,他们反而在互联网浪潮来临之际获得了转型先机。

  在美国,很多人在为挽救传统媒体的颓势做着努力,有人提议立法将报业转型为非营利机构。这意味着报纸不仅不再需要为广告和发行收入缴税,捐赠收入也可以免税;也有人力推通过小额支付模式来挽救报业;还有人提出政府介入,比如政府为公务员、学生订阅报纸,或给予他们高额的订阅补贴??不过,这些方案,都无法回避新闻在今后可能丧失独立性的问题。

  2009年2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美国知名大报上都出现了相同的整版广告,一个名叫“报业工程”的组织表示,纸质媒体并没有处于消亡边缘:“我们承认,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媒体世界,报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有人认为报纸及新闻工作者提供的颇有价值的内容没有未来,我们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然而,一纸风行天下的年代或许真的已经过去了。资深媒体人何力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纸质阅读的市场正在发生某种改变,这是毫无疑问的。在传媒行业,靠单一产品打天下已经不太可行了。在未来的市场中,具备竞争力的应该是那些全方位的媒体集团,既有基础资讯产品,又有增值服务。”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现在到了多次开发读者的时候。喻国明表示,如果一家媒体花费很大成本采集到的资讯,只通过一次性落地、一次性收费,实在很奢侈,资源应该被多次使用,一条资讯可以在报纸、网络、电视台、电台甚至户外、楼宇等多种介质上出现,“相当于一样东西卖几次”。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事先将各种各样的介质整合起来。因此,在喻国明看来,“媒介融合是未来的大趋势”。

  让我们回到彭博社对《商业周刊》的收购。这是彭博社成立28年来的第二次并购,虽然MarketWatch的传媒行业分析师Jon Friedman认为“这笔交易毫无意义”,但彭博看中的并非《商业周刊》杂志本身,而是其读者群。这笔收购能让彭博社“接触到以前接触不到的人,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彭博社董事长彼得·格劳尔说。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 百年大刊风中之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1819.html

更多阅读

韩国十大经典长篇连续剧 十大经典连续剧

韩国十大经典长篇连续剧动辄就上百集的韩国日日剧非但没有因为其过长的篇幅而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反而是越看越耐看,到一部剧结束时还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陪伴过观众无数日夜的经典日日剧吧!1.《没有阻挠地High

十大经典科幻电影 十大经典动作电影

十大经典科幻电影jigsaw 发布于: 2008-11-21 17:30魔幻、悬疑或者恐怖、惊悚这些选题都是好莱坞导演们所不能割舍的,因为他们中间都拥有着坚实的拥护者,但是所有类型电影中关注度最高的要属科幻片,没有拍过科幻题材电影的导演是可悲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经典电影歌曲 十大经典摇滚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经典电影歌曲一1956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乔羽作词、 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二1956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卢芒作词、吕其明作

经典电影《荒野大镖客》 荒野大镖客 经典片段

(一)电影海报(二)推荐词:影片《荒野大镖客》讲述发生在墨西哥小镇上的故事,一位大镖客来到该镇,看到镇上的居民被两个大私枭,一个贩卖私械,一个贩卖私酒,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出于正义,他终于以其身手,弄得两派火并,把镇上的恶势力一网打尽,使镇

声明:《百年经典学术丛刊 百年大刊风中之烛》为网友月影依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