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前所未有的机遇



  巢湖市坐落在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之滨,是全国唯一以湖命名的省辖市。这里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距今30万—40万年的和县猿人遗址,将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连为一体;距今5300多年的凌家滩古文化遗址,是中华城市文明的最早雏形。这里人文荟萃,流传着有巢氏筑木为巢、商汤放桀于南巢、伍子胥过昭关、楚霸王自刎乌江等历史典故,留下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刘禹锡的《陋室铭》等传世名篇。这里名人辈出。培育了冯玉祥、张治中和李克农“三上将”,以及项羽谋士范增、东吴大将周瑜、唐代诗人张籍、淮军将领丁汝昌、一代草圣林散之、中国奥运会第一块金牌获得者许海峰等古今名人。这里风景优美。境内拥有三大温泉、四座国家森林公园、五处溶洞,八百里巢湖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区位优越。地处皖中,襟江环湖,毗邻长三角,是安徽东向发展的前沿城市,也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一员、省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识巢湖,得缘于这次采访。当我乘坐的汽车驶过城市的中轴,道路延伸两旁沸腾的建筑工地,错落有致的高楼,空气中不断膨胀的混凝土和水泥的味道,更让我感到了这座小城无处不在的扩张、成长的力量。在这样的感触中,我见到了巢湖市政府副市长罗平。听我描述完路上的见闻,罗平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居住环境的变化,不过是巢湖市变化的冰山一角,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抓住它!再过几年,你来看,这里一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巢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丰富的物产,温润的气候,让这里的人生活安逸,心态平和,也养成了他们相对传统、保守的个性。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地处江淮之间的巢湖人习惯性地叫长江以南的人“蛮子”,淮河以北的人“侉子”。虽是戏称,但也反映了巢湖人身居小城怡然自得、眷恋家乡的心态。那时城区内大多是三层左右的红砖小楼和高低不一的青瓦房,还很难看到五层以上的建筑。

  1999年,国务院批准巢湖撤地设市;2000年初,省辖巢湖市正式成立,罗平当选为第一届巢湖市政协常委。同年,她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史专业博士毕业,毅然放弃北京、江苏、上海几家不错的单位邀请,回到巢湖师专担任物理系主任。2001年巢湖师专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巢湖学院,罗平成为巢湖学院院长助理,为学院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2003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

  2005年,巢湖市政府第一次换届。在市二届一次人大会上,罗平当选为市政府副市长,分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科技、档案、地方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 在这届政府的5年任期内,巢湖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GDP由2004年的268亿元增加到530亿元,上海华谊化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民营经济快速发展,40家企业进入安徽民营企业200强,县域经济增势强劲,8个镇财政收入超亿元;其次是城市面貌明显变化,城区面积扩大了1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大幅提高,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街心公园、湖畔绿地逐年增多,2008年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加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教育、文化、卫生、广电、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

  2010年,巢湖迎来了更大的历史机遇。1月1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一规划确定了安徽沿江城市将建设产业示范区,将极大促进安徽的发展,加强安徽与泛长三角区域的合作。巢湖市作为皖江产业带中肩挑合芜双核的重要成员,将在皖江北岸约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打造以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为重点的集中示范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但我们也警醒机遇和危机并存,之前城市发展遗留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产业结构不合理,或者重复浪费,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们会小心避免!”罗平说。

 巢湖:前所未有的机遇

  《长江》: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什么?

  罗平:在城市规划中,政府同时扮演着策划者、实施者两个角色。作为策划者,政府要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城市发展策略、空间结构、城市职能、规模特色、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建设导向等,加强前瞻性研究,并组织力量对专业规划进行修编;作为参与者,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其经营城市和公共服务的功能,确保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通过信息公开来广泛征求市民及社会各届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社会参与度。2005年以来,我们按照“一腹两翼、拥湖发展”的发展思路,不断改造老城区,开发建设政务区和滨湖区,重点推进人民路等6大区域旧城改造,建成洗耳池公园等一批活水工程,实施了巢湖港和汽车站搬迁,开工建设城北、花山污水处理厂,新增城市绿地403万平方米,并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城市面貌和居民城市生活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长江》:您如何理解城市“竞争力”? 

  罗平:我认为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包括经济实力、社会、文化、发展、城市建设、市民生活水平、市民素质等多方面。以前我们巢湖是“鱼米之乡”,农业重镇。“十一五”以来,我们启动实施了“千亿工业振兴计划”,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尽快扭转工业断腿的局面。经过5年的努力,二产占GDP的比重上升了11.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上升了12.4个百分点,市经济开发区面积扩大了1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实现税收分别增长4.3倍和11.5倍。同时,关闭、淘汰了一大批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和工艺落后的生产线。

  另外,除了外部“竞争力”,本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内心感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幸福感”指数和整体素质也是城市竞争力的很好体现。为此,我们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投入了大量资金,围绕市民“看病难、入学难”等问题,组织实施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30余项民生工程,同时,不断强化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帮扶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目前,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不断提高。

  说个具体点的例子。过去几年由于城市的发展飞速,一些配套措施难以跟上,有的开发商建了房子,却没有配建学校等公共设施,城区中小学总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在外出考察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编制了《巢湖市市区教育网点布局规划》,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成立了规划建设协调机构,同时针对落实开发商承担配套义务,对2002年以来的市区54个商品住宅小区开发项目(10亩以上)配建教育设施情况进行了清理。通过3年多的运作,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规划》得到了较好落实。当然,随着城市的发展可能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长江》:巢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社会建设方面有哪些变化?

  罗平:近年来,由于工业强市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市的经济实力增强了,与此同时,对社会建设的关注度和资金投入也逐年加大,先后完成了市紧急救援中心、疾控中心、妇儿发展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气象监测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传媒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和8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城市功能健全了,品位也提升了。

  目前我们正围绕合巢同城化、一体化,全面对接合肥经济圈、全面呼应合肥滨湖新城空间布局,启动了“滨湖新区大建设”、“路桥大会战”以及巢城“活水工程”,力求迅速拉开城市新框架;构建集商业服务、生态居住、文化办公、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中心城区拓展区,集观光旅游、休闲居住为一体的滨湖新区;突出“显山露水”的景观特色,形成“城市在山水中,山水绕城市”的景观格局;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充分发挥“中国温泉之乡”品牌效应。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品位的不断提高,将巢湖建设成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滨湖城镇福地。

  同时,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摸索、建设独有特色,不重复,不浪费资源,不和周围的城市扎堆!坚持走好自己的特有发展路线,力争和周边城市实行错位发展。

  《长江》:接下来巢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罗平:未来几年是我们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面临三大机遇:一是全省建设合肥经济圈,我们计划抓住建设合肥经济圈的机遇,把“拥湖西进”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取向,加快合肥和巢湖同城化进程;二是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示范区的重要部分,我们会联动皖江产业带,加快建设新型工业经济高地。巩固提升电工器材、建材、采掘、农副产品加工等现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重化工、装备制造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打造6个超百亿产业,建设六个超百亿园区,实现超百亿企业零的突破,实现巢湖向新型工业城市转变。三是国家实施的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随着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全面建设,京福高铁、商杭高铁前期工作的快速推进,S105一级路改造和北沿江高速、北沿江铁路的启动,我市将很快形成东进西出、南联北接的快速交通骨干网。同时,随着巢湖新港、巢湖新船闸、裕溪船闸、合裕线航道整治,我市内河与沿江水路的通航能力也将得到较大提升。

  为此,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滨湖城市宜居福地、新型工业经济高地、高效现代农业基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千方百计改善社会民生,努力把巢湖建成经济富裕、生态优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宜居、宜商、宜游城市。未来5年,我们希望能实现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和巢城市区规模实现“6个翻番”。到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1170亿元,年均增长22%;财政收入110亿元,年均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0亿元,年均增长18%;旅游总收入100亿元,年均增长35%;巢城市区面积由36平方公里扩大到72平方公里,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以内。巢湖水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壮大,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长江》:最后请谈一下您在长江商学院就读EMBA的收获。

  罗平:收获很多!首先是让我个人在专业上有所加强,对宏观经济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和思考,在工作上更有发言权。其次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友情,大家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同时这些联系我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整个课程对个体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2450.html

更多阅读

养生堂: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

养生堂: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一)发布日期:2010-5-5 9:58:43一、养生堂——营销创新的第一高手中国快消品领域有一个传奇企业,它推出的每个新品和品牌几乎都可以成为年度经典案例,它就是中国营销策略创新的第一高手——养生堂。它拥有深

今日感慨:男人的忌讳

今日感慨:男人的忌讳回忆一下,我们发现很多英勇名人结局惨淡,他们曾经辉煌风光,但路却越走越窄,终毁了一生。其中不乏仕途明朗的官员,本该平步青云,但或因贪污受贿而被双规,或因滥用权力而被杀害,或因艳照事件而落马。其中不乏雄霸一方的

前所未有的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

最近几年,我写了大量的文章分析世界将要发生经济危机。今天,我想说的是这场危机前所未有。 为什么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呢?理由如下: 1、产能和产品过剩前所未有; 因为生产水平和科技的提高,再加上大量的货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机遇 抓住城镇化给药店带来的历史机遇

     一、城镇化带来内需增加  十八大文件中有这样的表述:“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

声明:《巢湖:前所未有的机遇》为网友紫荆私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