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业之痛(2)



系列专题:中国家具业

  买地招商

  一个“膨化”的商业模式

  中国家具市场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扶持中小企业,如何提高它们的产品档次,如何提高它们的产品附加值,已成迫在眉睫的市场研究课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再不能划地为牢,设置障碍,以“泡沫”垄断市场、压榨市场。中国家具业、中国家具市场,应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疯狂和理智,水火不相容。一个成熟的市场,发育于千百次健康有序的竞争。合力打造中国独具特色的家具业,乃是中国家具业界共同的目标。“世界500强”,是一块充满诱惑的蛋糕;“国际化企业”愿景,也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但对于中国家具业,首先必须咬住“本土化”,扎根“本土化”,这是拉动内需市场的根本途径。舍此,任何脱离实际的做派都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家具业起步之初,改革开放大潮将一批吃苦耐劳、诚恳勤奋的聪明木匠推上了创业的大舞台,其中不少人如今已经成了新兴的企业主。但传统的锯拉刨推养成了中国家具业的“性格缺陷”:不少企业主具有自耕农式的先天不足。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家具业进入门槛低。 

  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家具市场先天性发育不良并没有引起业界的冷静思考。相反,一个特殊形态的商业模式在迅速“膨化”和放大。买地、建商场、招商、开业被定义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个被“膨化”和放大的模式,看似脱离了“低端”,实质上与市场终端的功能大相径庭:它只是将经营场地出租出去,居间收取高额租金。这种商业模式,效果如何?2001年10月,美国沃尔玛总裁李斯阁前来中国考察市场,他只看了法国家乐福和德国麦德龙,对于中国的商场和卖场,一家也没看!这对于买地建卖场,以合作、租赁、参股、加盟等方式催化的“商业模式”,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嘲讽。

  中国,缺少的不是制造业,而是准入的门槛。在行业发展尚不成熟的背景下,这个被膨化和放大的商业模式只是个被迅速膨化和催生的市场怪胎而已。

  急功近利

  优质品牌被无情稀释

  大海育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惟其如此,闪烁的明珠才会价值连城。而品牌的蜚声于世,不只是商品营销且为大众家喻户晓的结果,更在于其内在品质的凝练。考察当今世界上一如明珠闪烁的品牌,概莫如此。

  1846年,29岁的路易·弗朗索瓦以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L和C环绕成心形组成的一个菱形标志,注册了卡地亚公司,这颗心形的标志象征着一个奢华王国的开始。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卡地亚这才完成了全球三大时尚之都的布局;西班牙家具业大亨比森特先生旗下的企业,规模不小,但倘若要寻根,却是他曾祖父创下的,后来经过爷爷、父亲,再传到他的手上,整整四代人。

  席梦思,一个传承百年美国的经典传奇品牌。但我们对于席梦思的理解,曾经是肤浅的,甚至是以偏概全的。1875年,美国威斯康星州Zalmon Gilbert Simmons先生读报时发现,有一种生产钢丝床垫的机器在康涅狄格州面世。彼时,床垫都是用手工制造的,价格昂贵。Simmons先生受到启发,萌生以机械生产钢丝床垫的念头。他随即联系上那个发明人,并将制作技术注册为专利。第二年,席梦思公司成立,在其后长达130多年的时间里,著称于世。

  皮尔·卡丹是法国的十大富翁之一。他打造了庞大的“卡丹商业帝国”,每年生产的卡丹牌领带,若头尾相衔,可绕地球两圈。他不愿走别人走过的路,在巴黎时装界破天荒提出了“时装大众化”主张,把时装设计的重点转移到普通消费者身上,让更多的消费者买得起、穿得上。他的名字,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时装概念。一石激起千重浪,巴黎时装界被皮尔·卡丹离经叛道的举动激怒了。但是,皮尔·卡丹坚信“时装大众化”是未来的消费潮流,他一定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多少年后,市场给出了回答:皮尔·卡丹是成功的。

  以皮尔·卡丹的“时装大众化”反观奢糜 成风的中国家具市场,不只是哑然失笑,更多的是深思:中国家具业向何处去?

  我们在阅读一个经典故事时,往往会十分关注这个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内容以及故事本身的走向,却少有人关注这个故事的孕育过程。在璨若群星的“世界500强”排名中,京都陶瓷公司不过名列第451位,但其营业收益率却在强手如林的500强中排名第19位,而且是进入前30名中的惟一一家日本企业。其资本收益率排名全球第15位,是进入前50名的惟一一家日本企业。总裁稻盛和夫用了40年时间打造出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创业以来,他和公司成员一直以“同志”、“伙伴”相称,他觉得必须坚持让全体成员回归到创业时代去,让大家成为公司的经营者。稻盛和夫划小公司的经营机制,按照工程类别、产品类别在公司内划成较小的组织形态,让每个这样的组织形态都像一个中小企业那样去经营,去进行独立核算。但是,这样的组织形态并不固定化,而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可以进行自我增值和变形,以求最大限度的合理化和成长率。稻盛将这样的组织命名为“变形虫”。这样,每个变形虫组织的成员都可以把握自己组织的目标,并共同完成这个目标。但要完成这个目标,前提条件是公司必须有一种被大家认同的经营哲学。他用哲学观点为公司开出了一张处方:回归创业原点。稻盛力排利己主义,反复陈述“关怀对方”和“利他主义”的重要性,要求作为同一公司的组织既要互相关心,又必须要公平竞争。

  民族的、大众的,也是世界的。以史鉴今,这将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于一个闻名世界的品牌的认识:一个知名品牌,有其内在的魅力,足可提升我们对于市场的想像空间,导向作用不可小觑。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在品牌战略的竞争,再好、再美丽的商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品牌作为依托,很难植入消费者的心里。优秀的品牌是赢得市场的一种资源,一经亮相,就以自己的个性给人以它的市场认知度,它体现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素质和信誉。今天,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并将品牌战略作为一种经营韬略,体现了中国企业家洞察趋势、把握先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睿智。经过20多年沉淀,在中国家具业界已出现了不少为人熟知的品牌,这是十分可喜的一件事情。可惜的是,由于不切实际的规模高速扩张,急功近利,急火攻心,品牌的含金量正在被稀释。目前,中国家具业的产值已过万亿,产能明显过剩。据有关方面披露,上海有1900万常住人口,每户家庭拥有5平方米专业家居卖场,以商场200元/平方米租金计算,每户家庭要为家居卖场付出10000元月租金。上海家居的盲目扩张可见一斑。

  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现金流断裂申请破产。随后,30多家次贷机构如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引发美国次贷危机。很快,发端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演绎为一场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席卷全国,波及实体经济。受此影响,中国房地产业急转直下,株连家居业。在金融海啸冲击下,家具市场直面的一个严峻现实是:国内外消费市场疲软,消费者持币观望。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困难,经销商信心指数下降,商场撤柜现象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在无情地拷问:家具大卖场如果继续“失态”扩张,给中国家具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痛定思痛

  假如全世界只有一个品牌

  在一个没有曲线、没有风格的年代,所有的家具被蒙上了程式化油彩,无论是从工厂的流水线,还是从民间手工作坊流向社会、流向家庭的家具,款式单调、色彩暗淡,生活因着它们的存在而失去光彩,失去活力。然而,当千人一面的家具终于剥离了千篇一律的程式化脸谱,历史在啧啧感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家具彻底告别了陈旧、呆板、死气沉沉的模式,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雍容华贵,越来越富有灵气和个性了。如今,几千平方米的家具展示厅,上万平方米的家具大卖场,乃至10多万平方米的主题家居广场并不少见,流畅的家具生产线以及快捷的供货渠道,为人们的需求提供了足够的保障。尤其是随着中国居住制度的改革,百姓的住房宽敞了,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了,为中国家具业奠定了复兴基础。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使一度沉寂的家具家饰业迅猛发展,近年来,建材装饰业年产值突破了1万亿元,其中居民住宅装饰消费超过6000亿元。家居家饰业,已经成为城市消费品行业的一大亮点。目前,仅上海市场的消费总量就高达300亿元,并且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面对这样的市场,任何一家企业,倘要图强思变,向着高端化、国际化品牌战略进击,并且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产品陈旧不行,观念陈旧更不行。上海,是一座情绪激越的海派文化城市。这座城市,流淌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多少企业家在上海大有作为,多少大有作为的大企业家在上海海派文化的熏陶下,一步步登上历史和文化的“日月榜”!

  臣服,不是中国家具市场的选择。商品经济的美丽,就在于商品世界的丰富多彩,如果全世界只有一个卖场,或者只有一个购物中心、一个专卖店,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人只穿一种款式的衣服,只住一种样式的楼房,只吃一种品牌的汉堡包,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状?也许,这样的情状,离生态进化的终结已为时不远。

  在世界经济之林,有许多著名的大卖场,其中不乏品质高尚、为民称道的大卖场,它们也讲竞争,也讲垄断,但决非我们想象中的恶意竞争和恶意垄断。今天,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大卖场,它们也有竞争,也有垄断,但基本上处在健康、有序的胶着状态。“卖场一家独大”是中国家具业界的一种特有现象,这种现象是并非正常的。5.6亿保证金和推广费只是商业进化河床中泛起的一个水泡而已。

  卖场的疯狂扩张导致品牌厂商的盲目跟风,一边是规模拼命扩张,一边是销量下滑。于是乎,定位雷同、低价营销、不讲诚信、欺蒙顾客、恶性竞争,如此等等,成了商家的促销手段,这是中国家具市场的一种“病痛”。

  中国家具业,不仅要“痛定思痛”,而且要“止痛”,更要努力治“痛”。舍此,别无出路。

 中国家具业之痛(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2539.html

更多阅读

红豆男装 什么档次 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六)

系列专题:中国男装品牌多产业笔者在《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二)》中曾经提到,“显然,如果依靠单一品牌,红豆无法拥有今天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地位,同时如果依靠单一产业,它亦无法屹立于中国民企500强”,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雅戈尔、杉杉等以服装

黄与黑:中国公关的污名化之痛(二)

舆论暴力 公关开始黑化当被污名化的公关还没有彻底摆脱色情印象的困扰,公关又要经受黑色暴力的考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今年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的4亿大关,达到了4.2亿,并且这一数字随着国家信息化工程

阿莱西亚 默多克的阿莱西亚之战(2)

  对于默多克心中传媒帝国最为生动的刻画,或许来自新闻集团1997年的年度报告:“作为世界上最垂直一体化的媒体公司,使我们得以在好莱坞生产电影,在世界各地生产电视节目,并通过福克斯电视网(Fox)在美国、STAR TV在亚洲、BSkyB在英国传播

中国东部家具产业基地 中国家具业之痛(1)

系列专题:中国家具业  日前,中国家具业爆出一条内幕消息:2009年12月,广东、北京各大家具、建材厂商陆续接到与上海一知名家具集团签署2010年战略伙伴协议书的通知,该通知称:厂家如与其缔结战略联盟伙伴关系,须缴纳200万元保证金和80万元

声明:《中国家具业之痛(2)》为网友故人载尘而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