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危机 剩女不是危机



  剩女不是危机。有的剩女期待明天就遇到合适的老公,有的剩女在自己欢快的自由生活中“乐不思蜀”。焦虑的家长数量远远超过女儿。

      记者/王倩

      剩女只是那么一小群人。剩女不是危机。有的剩女期待明天就遇到合适的老公,有的剩女在自己欢快的自由生活中“乐不思蜀”。她们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多元社会里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不是所有人都带着平视的眼光。4月描写34岁大龄女青年姜大雁找对象的家庭剧《大女当嫁》在CCTV8播出时,导演孙皓说片方特地把片名从流行词汇“剩女”改成了“大女”。30岁的主演小宋佳也说,她特别不喜欢“剩女”这个词,觉得是一种人身攻击,会让这些女生们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效应。不知道是否因为他们理解的“剩女”格局太小,所以与“剩女”这个被广发关注的社会现象相比,这部电视剧并没引起同等数量级的关注。

      全世界都有剩女

      我一个人回家、吃饭、看电视、收拾房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人觉得我很孤独,我却认为安静地生活很好。这是一个女性网友说的话。

      中文里何时出现“剩女”一词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教育部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里就有“剩女”一词。通常人们是在说大龄未婚还没找到对象的女性,像“三高”和“白骨精”这样的词汇往往会和剩女拥有很多交集。最早“剩女”出现时,很多女性也会在网上发帖抗议“剩”字,他们觉得这带有剩下的残羹冷炙,货架上卖不掉的商品等贬义。但也有人欣然接受,他们从最初就没觉得“剩女”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剩女的生活精彩纷呈没什么可自卑的。

      《欲望都市》风靡全球,美国的剩女群体“3SLADY”——single(单身)、seventies(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和stuck(意为“被卡住了”,即嫁不出去了)——也传之世界。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约40%的美国成年人呈单身状态。还有一个未知来源的数据是,在美国45岁以上的女性中,有近一半即2500万女性是过着单身的生活。2010年3月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发表了对32位超过30岁的未婚女性进行的访谈研究,调查家庭社会对她们的看法和影响。研究者拉里·加农说,“我们研究发现,社会环境不断给未婚女性施压,要求她们遵循传统生活方式。”

      在日本,2005年三浦展提出“下流社会”观点(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缺少生活的意欲,而非吃了上顿顾不了下顿的下层阶级),他在这个观点背后提出过很多假设并通过调研来一一验证。其中的假设之一就是,假如不结婚的话就将沦为下流阶层。后来日本出炉的12项“下流指数”中就有一个是未婚(男性33岁以上,女性30岁以上)。而2009台湾偶像剧《败犬女王》引用了这个概念,这部电视剧对于内地剩女们的抚慰和指导意义,远远超过了《大女当嫁》这样明显以中年女性为首要考虑观众群的伪偶像剧。

     不管中国、美国、日本,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有些大众观点是一致的:25岁以下女性一个人过很正常,35岁以上单身女性早已习惯独身生活且不会抱怨太多,而25岁至35岁是烦恼最大的时候。烦恼来自三方面:意识到自己在变老、适婚男子不断减少、怀孕危险性增加;父母和亲朋好友或善意或恶意的询问相当于不时地提醒她们,单身是有别于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别人的品头论足让他们感到不安。

 剩女危机 剩女不是危机
      全家都有“恐剩症”

      有时候很难分辨出,个人的某种感觉是别人给予的还是自己生成的。众所周知,《欲望都市》着力刻画各种游戏情场的女性主义者,但拉里·加农同时意识到该剧安排主角以嫁人收场。这种观点的一个前提是,他们认为剩女是刻意维持单身状态,或者说为了剩而剩着。但在单身的生活中,遇到一个相爱的男人,然后告别单身,这不是很正常的人生嘛。

      其实,剩女里患有“恐剩症”(3Slady-phobia)的人还真不少,他们等待的就是像《欲望都市》里的女人们一样拥有一个相爱的男人。焦虑的家长数量远远超过女儿,在韩剧《不能结婚的男人》里,一个事业有成的40岁单身女医生在爸爸的眼中是只有52分的不及格女人,担心她的魅力随着年龄而消逝。但还有很多家长无法承受同龄人群对于女婿和孙辈的“炫耀”,转而用各种方式把压力传递给了女儿。与二三线城市相比,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剩女过得更自在一些。一,没有太多的指指点点,在这儿不结婚没啥大不了的。二,尤其是外来的剩女们,因为父母们离得远,管不了太多。

      2004年上海出现最早的大型相亲会时,媒体上热衷讨论男女3:7甚至2:8的比例,但到了相亲会场,你就会发现女儿们大多无聊地坐着站着,仿佛事不关己,而爸爸妈妈却热络地拉着数量不多的男生,甚至拉着记者帮忙介绍好男生。据说上海的人民公园已经出现了90后孩子的家长,而最“年长”的90后女性今年只不过20岁呀。

      值得注意的是,在患有严重“恐剩症”的强迫性家长们身边,女儿们的不安甚至到了无法认同自己的地步,尤其是面对父母们无意识的人格上的辱骂。我已经多次在女性论坛上看见类似的疑问,我没结婚就是失败和变态吗?可怜的女孩,从小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指点下,偶尔有了自我,却遭遇了如此的挫败感,以至于只能寻找陌生人的支持。有花才有果,家长们不能在女儿读大学时禁止她谈恋爱,刚毕业就要求她嫁人,她根本还没学会怎么和男性自在地交往呢。更何况,这还需要家长们意识到,交往不等于民政所的盖章。与其责骂女儿,不如尽早“断奶”,让她搬出家去独立生活,拥有对自己生活全权的决定权。家长们的恐慌也是正常,因为数据在提醒和告诫生了“招商银行”的他们,“建设银行”不多了。一份《2008年中国网民婚恋调查报告》指出,超过结婚年龄的“剩女”总是多过超龄的“剩男”。这份调查显示,中国网民心中男性最理想的结婚年龄是30岁以后,而女性的结婚机会从25岁逐年递减。超过90%的女性认为30岁左右的男子是她们最理想的结婚对象,但即使男人到了40岁,还有15%的女性愿意选择。但年龄对女性是残酷的,65%的男性认为最理想的结婚对象是25-28岁的女性,25%的男性愿意娶30岁的女性,仅有20%的男性愿意娶35岁的女性。

      任何一种生活,都是有正反两面的,重要的是别无谓放大其中的任何一面。由你的内心来告诉你,你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别不舍得放弃,也别只考虑自己。正如《败犬女王》里,面对25岁恋人卢卡斯的求婚,33岁的“败犬”单无双最终没有选择结婚,“现在的我,已经不怕孤单,拥有幸福。我找到了深爱的力量,我想就这样谈着恋爱也可以,败犬或者胜犬都无所谓,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眼光,最终的是你自己觉得快不快乐呢,因为幸福的标准由你自己决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2637.html

更多阅读

谈剩女 剩女不打折

周立波谈剩女来源: 和超平的日志剩女:就是剩下来的女人。她和剩饭剩菜不是一回事,但也差不多。所谓剩女,就是指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因为择偶要求比较高,迟迟没有找到理想的归属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是剩女的重灾区。

澄清:《白宫陷落》和《惊天危机》不是一部电影

澄清:《白宫陷落》和《惊天危机》不是一部电影有的下载资源把名字搞错了。甚至连某些电影杂志和电影网站都搞错了。我也搞错过。为了防止观众下载到自己不想看的片,特此声明。《白宫陷落》:奥林匹斯陷落 OlympusHas Fallen (2013)导演

声明:《剩女危机 剩女不是危机》为网友过自己生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