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转型节点 用工荒,转型中国的节点

 战略转型节点 用工荒,转型中国的节点


  自2004年以来,用工荒成为每年开春媒体的例牌报道内容。而今年的情势,似乎又显得格外严重,珠三角缺工的人数已从当年的15万激增到了200万,缺工的种类从技工蔓延到普工,缺工的区域也深入到了内地甚至边远的省份。对于长期生活在“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这类话语体系下的中国民众而言,这幅图景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和难以接受。

  但细想一下:一群人,每天匆匆穿梭于自己亲手建造的城市,却从来无缘与城市乃至企业的相应福利亲近;生活在城乡二元的剪刀差之下,却遭受着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权的不公待遇。城市需要的只是他们低廉的价格,而他们所需要的养老、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就业权利,却不过只是无根浮萍。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城市生活几无意义。

  这种数十年不变的景况,和80后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环境和尊严的要求迎头相撞,再加上“人口红利”走过峰值导致的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国家在技工教育上长期的不重视和投入不足,读技校低人一等的社会心理,全国范围区域规划的相继出台带来的新一轮投资冲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陆的转移,甚至汶川地震后大规模的重建……遂酿成了愈演愈烈、且会在未来长期存在的用工荒。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就业问题并没有因为用工荒的出现而得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用工荒”时代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

  乍一看,用工荒现象似乎只是微观经济中的小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加工资就是了,但在现实中,有能力大手笔加工资的企业却并不多见。虽然用工荒在一时之间不会动摇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但可能的产业空心化的隐忧却并非空穴来风。如果我们的企业躺在原有的优势上睡大觉,那么失败可能会来得很快。要想继续生存下来,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企业向上提升的内在动力,而员工的工作意愿、能力和忠诚度,自然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中国工厂到了必须重视员工的时候了。

  因此,用工荒的出现是一个节点,它昭示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结束、由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中国式经济奇迹的结束,使得多年来难有突破的社会改革,有了破冰的最大可能。但是,并不必然意味着城乡二元结构的迅速打破和一个崭新的“以人为本”时代的到来。如果没有一系列制度和规则的保障,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人民的幸福和尊严”,都可能沦为一句空话。

  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漫长道路上,我们需要改革分配制度,让经济社会发展的阳光普照全体人民;需要创造条件,对权力进行有效的限制和监督,改变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平等”的不合理现象;需要政府从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改变成保护每个人的利益,保护每个人的人权……只有这样,用工荒才真会成为刘永好先生所谓的“大好事”。到那时,全社会引颈呼唤的那个“以人为本”的时代,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3594.html

更多阅读

英国汤恩比博士:拯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唯有中国的孔

敦伦尽分,老实念佛 净空老法师主讲 (共一集) 1998/2 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 档名:19-10-01净空老法师: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我们又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在这一段时间当中,多半都是在新加坡教学。现在新加坡的培训班,每一年办两次,每一次

北京 工厂 转型 工厂转型中的老板转型

     转型或者升级,这是摆在很多工厂老板面前的挑战,除非在原有的基业上无路可走,没有人愿意走“停业”这个第三条路径。  从工厂变身为品牌商,从纯粹的制造延伸到经营自有品牌,在战略上来说比较简单,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就可以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 用工荒与裁员热

     2013年,蛇年春节刚过完,林源就和公司的员工们一起来到田地里开始劳作。作为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林源本可以不参加这些劳作的,但春节过后公司人手不够,为了保证生产,他和工人们一起干起农活来。林源说在他的公司里

制造业用工荒 “新用工荒”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中国制造在世界拥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并且会持续存在。——这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武常岐教授的论断,他经常在课上讲,中国制造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革了机器的命”,代表企业就是当年的比亚迪,因为民企资金问题,买不

声明:《战略转型节点 用工荒,转型中国的节点》为网友放下所有悲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