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不死的乌贼(2)



     纽约《滚石》杂志将高盛称为世界经济的“一只巨大吸血乌贼,盘卷在人类脸上,将吸血漏斗伸入每一个有金钱气味的孔隙”。高盛在全球兜售有毒金融衍生产品,俄罗斯、阿根廷等国曾深受其害。世界深陷金融危机之际,唯独高盛在大发灾难财,仅2009年就创下134亿美元的历史盈利纪录。

      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卡尔·莱文说:“像高盛这样的投资银行为了一己之私推销一些有风险的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是导致这场危机的因素之一。它们将有害的抵押贷款放入复杂的金融工具,在信用评级机构将这些工具评定为AAA级后将其卖给投资者,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放大并扩散了风险。同时它们又往往把赌注押在自己所出售的金融工具的对立面上,在损害客户利益的情况下牟利。”

 高盛:不死的乌贼(2)
      英国首相干脆说高盛“道德沦丧”。

      丑闻推动“金改”

      华尔街观察家认为,美国证交会在4月16日决定采取的行动,真正目的或是帮美国政府在推行金融监管改革法时减少阻力。

      奥巴马在4月20日的演讲中,要求国会迅速行动,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奥巴马还宣称,如果法案不包含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内容,他将行使否决权。

      2005年,以高盛为首的华尔街五大投行,集体游说美国政府,要求放松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游说成功了,祸根也产生了。

      前总统克林顿说,他在任时的两位财长鲁宾及萨默斯,一直太过轻视衍生工具的破坏力,最终误导他作出无须过分严格监管的决定。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说,证交会不愿意先进行和解磋商,然后再把相关指控公诸于众,尽管这才是正常流程,尤其是对于众人瞩目的案件。而且,选择在此时公布这一消息,更多是与政治(而非监管)有关。一场围绕危机后金融监管改革的激烈斗争正在华盛顿展开,在这种形势下,高盛人士认为,奥巴马政府需要向反对新监管制度的阵营展示一件重大战利品。

      华尔街投行的“能量”,主要产生于其混业经营的优势,使其在竞争中往往能领先于商业银行。金融泡沫的产生,就是投资银行搅出来的。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约翰·加普说,查尔斯·埃利斯(CharlesEllis)所著的《合伙制:高盛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指出了高盛的担心,如果高盛坚持其分离代理业务和自营业务的传统做法——将客户咨询和资产管理业务与利用自有资本的冒险隔离——就会被商业银行超越。埃利斯接着写道:“高盛不同的复杂业务之间肯定会有大量冲突。”

      动美国易,撼高盛难

      针对证交会的民事诉讼,高盛表示“并不感到意外”,准备“对于任何信息方面的要求都将全力配合”。

      4月27日的国会听证会,观察者认为高盛打败了国会,辩论过程中,国会议员完全处于守势。

      高盛指责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从高盛向它提供的约2000万页的文件和电子邮件记录中精心挑选了区区4封邮件来说事,完全是无中生有。这4封邮件显示,高盛高管们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崩溃时因做空次级抵押贷款牟取暴利而自诩。

    如高盛主管唐纳德·马伦一封2007年发出的电子邮件中说,因信用评级公司已经降低了对与房贷相关的投资的评级,“听起来我们要大赚一笔了”。高盛公司首席财务总监戴维·维尼亚发给同事的一封电子邮件中称,因高盛下注房价会跌而在一天赚了5000万美元,这样的事“告诉你不做这桩买卖的人的下场”。

      华尔街律师表示,这些邮件真的不能说明什么,也不会产生证交会所期待的证据效力。华尔街律师认为,证交会和国会“过度”使用这些邮件,显然表明他们并没有掌握有力的证据。

      高盛的财报证明,2007年至2008年,公司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亏损了超过12亿美元。在“保尔森合成CDO”案中,高盛称,尽管他们确实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佣金,但他们最终也没有完全对冲风险而损失了1亿美元。

      从查尔斯·埃利斯的书中可以看出,高盛是如何“控制”了美国: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保尔森是高盛前总裁,现在的美国财长盖特纳也是从高盛出来的;为欧盟领导着危机应对事务的马里奥·德拉吉,是高盛的前副总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是高盛的常务董事;被美国政府委派监管7000亿美元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的卡什卡里,也曾在高盛任职,这些人被媒体称之为“高盛帮”,即是以高盛为基础的政商轮动模式。从这个意义说,动美国易,撼高盛难。

      高盛也遵循着华尔街的生存规则:“太大不能倒”。无论奥巴马政府如何想惩罚高盛,高盛一旦出了财政问题,问题还是会得到政府的协助解决。

      只有股价才能在高盛内部引起震荡。4月16日证委会起诉高盛的消息传开后,股市反应强烈,但只是短期效应。4月30日再传出高盛将受刑事调查后,股市再次动荡。“劳埃德很善于争取董事会支持。”一位高盛前高管表示,“但耐心可能很快就会耗光,特别是如果再有不利情况传出的话。”

      最好离高盛远点

      高盛在香港设有分部,在成功进入中国内地后,先后在上海和北京设了办事处。

      高盛初入内地时,一直散布中国银行坏账太多的“危险论”,终于成功低价购得中国银行股,然后上市,股价推高后,不停套现。据《环球时报》报道,一位中国经济学家称,中国国有银行2004年改制的时候,高盛相继发表报告,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说“不值一点钱,坏账太高了,不值钱,你们都别要”。但结果是,高盛等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银行上市的股权。仅某个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高盛等华尔街公司就赚了1300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每人给了美国100元。

      高盛的“杰作”还不止这些。高盛玩转西部矿业,套现70亿美元,把西部矿业沦为垃圾股,坑害了中国成千上万散户。高盛炒高石油,声称油价要到每桶200美元,诱使中方高位吸纳,最后石油跌入每桶40美元,中方巨亏。还有以前中航油炒金融衍生品遭受巨额损失一事,也有传是高盛做的“局”。

      正如高盛对美国证交会的指控进行争辩一样,高盛所做一切,均出于“市场惯例”,各管各的事,不能以一方的获利就视为必然是另一方的损失。对于金融功课还做不到家的中国来说,与“道德沦丧”的高盛打交道,最好多留点心。如自认为自己的技术力量不能满足获利需求,那最好三思而后行。总之,现阶段最好与高盛这样的金融大鳄保持一段“尊敬”的距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3796.html

更多阅读

唐骏:改写你的简历(2)

系列专题:个人简历      中信出版社以及《唐骏日记》的合著者沈威风则在7月8日分别发表“勘误声明”,声称在“印刷中出现失实错误”、“作者介绍有失误”,是“引用互联网资料时候不慎造成”。      中信出版社亦在解释中提

李锂:被异化的“首富”(3)

  “这一路走来,从×亿元的6年期长期贷款,到高盛几千万美元的入驻,这其中都有着某些关键人物的作用。应该说,这样一位关键性人物对于海普瑞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此人的存在,根本没有人会知道海普瑞的存

李锂:被异化的“首富”(2)

  1992年3月,时年28岁的李锂和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通达”)签订了肝素钠技术承包合同。该公司1990年8月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由重庆师范学院下属的重庆通达生物工程技术公司(30%)、国资重庆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30%)、

曼纳哈塔工程:“山水城市”的憧憬(2)

  在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面前,中国所面临一系列经济问题其实都源于“中国制造”,因为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就是个OEM;来料加工,深层次讲就是没有品牌的“制造”,最低级的制造。此次商务部主动以中国政府的名义推广“中国制造”的

《阿凡达》:事件营销的胜利(2)

系列专题:《阿凡达》营销  除此以外,麦当劳还推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在线游戏——潘朵拉任务,其中包含中文版。玩家可以进入丛林搜集目标物品:RDA研究小组的背包、水壶,乃至印有巨大醒目金色拱门Logo的麦当劳薯条、巨无霸……达成目标

声明:《高盛:不死的乌贼(2)》为网友背水一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