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传奇1.76 大商传奇荣氏兄弟之得道多助(1)



  荣宗敬,荣德生,这对来自无锡荣巷的农家子弟,是民国时期中国商界最耀眼的双子星座。与盛宣怀那样的官商不同,荣氏兄弟完全是草根出身,白手起家,一个是雄才创业,一个是老成持守,打造了中国最大的民间财团。

  荣氏兄弟既是面粉大王,又是纺织大王,鼎盛时期拥有21家企业,在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1921年,荣氏兄弟已有茂新、福新共计12个面粉厂,每日夜可出面粉7.6万多袋,占全国面粉产量的23.4%。1932年,荣家9个纺织厂织出来的布,接起来长达1.0236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2.55圈。

  最难得的是荣氏家族势力在时代的暴风骤雨中绵延下来,成就了中国财富史上富过四代的传奇:哥哥的子孙在海外创业发展,成就骄人;弟弟的儿子荣毅仁成为红色资本家,最后官至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文   胡冰  

 兄弟传奇1.76 大商传奇荣氏兄弟之得道多助(1)
  1900年8月,无锡青年荣德生从广东三河口厘金局(税务局)辞职返乡。此时,八国联军正在攻打北京,北上的航班稀少,荣德生在香港等船很久,每天去问船期,他发现埠头一片雪白,这是装卸面粉时落下的粉屑。

  船到上海,等候在码头的哥哥荣宗敬发现,弟弟黑了、瘦了。兄弟俩都是天庭饱满,浓眉大眼,不同的是:哥哥下巴颏长而凸起,坚强外向;弟弟下颌柔和,一脸和气。

  晚上,广生钱庄阁楼,荣家兄弟对坐洋油灯下,对话未来。

  “宗敬,上海钱庄多如牛毛,我们的人微本小,很难出头。”

  “那你想做什么?”

  “开面粉厂。”

  “能赚钱吗?”

  “面粉是洋人食用,不用纳税,当然有利可图。”德生坚信,这个世界上有比开钱庄更赚钱的生意,那就是实业。

  弟弟的建议引起哥哥的深思。荣宗敬对江南各地的汇兑业务谙熟,他发现,汇款中绝大多数是买卖棉、麦的,其中两家面粉厂的汇款又占大半。义和团在京津造反后,上海市面萧条,但北运的小麦、面粉依然畅销无阻。

  荣氏兄弟从不同角度得到一个共识:面粉业可为。当天深夜,兄弟俩仔细合计后,决定创办自己的面粉厂。这是一个改变荣氏家族命运,也影响了民族工业进程的重大决定。

  那一年,荣宗敬27岁,荣德生25岁。

  投亲

  办面粉厂,创意不错,做起来不易。

  首先需要一大笔钱。荣氏兄弟人微言轻,广生钱庄本小利薄,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朱世丈。

  朱世丈名叫朱仲甫,出身江苏太仓富室,家居苏州。他是荣家兄弟的姑丈,也是他们的父亲荣熙泰的老友。算起来,荣家后来能大富大贵,最大的贵人就是这位朱老兄。他不仅是荣氏兄弟自主创业的最大金主,更是荣熙泰成家立业的恩人。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放在荣熙泰身上,那是十分的恰当!

  1860年春天,11岁的荣熙泰与小伙伴们藏猫猫时,躲进荣巷西浜码头的邮船里睡着了。一觉醒来,船已开往上海,他便央求船老大带他去上海玩玩,并因此留在上海一家铁匠铺当学徒。不久,太平军扫荡无锡,荣家几乎全族遇难,小熙泰成为家中仅剩的男丁。

  一次偶然的机会,荣熙泰听说一位族叔在南方当官,便前去投奔。这位长辈曾帮助朱仲甫谋到“磨刀口厘金局”总办的肥缺,为了报答,朱仲甫就将荣熙泰安排在厘金局当管事。

  苍天有眼。荣熙泰深知机会难得,工作极其勤恳,不久就升任总账房,从此一干数十年。这份差事,不仅让荣熙泰得以娶妻生子,还为儿子开办广生钱庄准备了最原始的资本。

  荣熙泰去世后,朱仲甫感念老友,对荣家兄弟特别关照。荣德生两次赴粤,都是他特意邀请。荣氏兄弟心里清楚,朱世丈为官多年,囊中颇丰,关系也多。他如参与进来一起投资实业,开粉厂就十拿九稳了。

  荣德生不善交际,话也不多。要办面粉厂,他一没有经验,二不懂技术,三缺乏资金,算得上是“三无创业者”,但他做事执著,愿意各方奔走,虚心请教。

  当时,全国只有四家粉厂:天津贻来牟、芜湖益新、上海的阜丰和增裕。两家是中国人办的,两家是外商开的。他通过熟人关系,由近及远,逐家前往参观。他还到瑞生洋行打听磨粉设备价格,美制钢磨要十余万元;英机与法国石磨合用,每台2万元。

  心中有数了,荣德生立即去苏州见朱仲甫。朱仲甫盘算了一下说:“美国钢磨太贵,我们财力不够,就用法制石磨吧!集资3万元,我认一半,另一半你们兄弟想办法,自出或招股都可以。呈请立案由我来办,具体事项由你们兄弟运作。”

  老朱一席话,让小荣不胜欢喜。他马上致电宗敬,两人议定:每人一股各3000元,从广生钱庄拆借;剩余三股总计9000元,在无锡或上海另招。

  外股9000元,荣德生原以为不难招够,但他四处奔走半天却无人买账。上海的富豪,热衷的是做地产、典当和钱庄,没有人肯投资办厂;无锡的缙绅重士轻商,不相信办粉厂能赚钱。荣老弟不仅处处碰壁,还受了不少奚落。

  他也是个要面子的人,想到机器已定,土地已买,花出去的2万多元搞不好就打了水漂,一辈子可能都难翻身,曾想到不如一死了之,甚至连红头火柴也准备下了。

  一天清早,荣德生正坐在家中发愁,一位瞎子族兄荣秉之摸到荣德生家中。几年前,这位族兄与德生两家合股开茧行,因为账目问题,兄弟俩还在家族长辈面前对簿“私堂”。

  “久无来往,今天上门,这位老兄难道是看笑话来了?”德生心中暗忖。

  但荣秉之一张口,却让他喜出望外:“听说老弟要开面粉厂,大哥我决定搭一股。”其实这位老兄对面粉厂的前途并不清楚,但经过上次风波,他认准德生是个人才,这3000元是投荣德生的信任票。这让荣德生大为感动,也大受鼓舞。

  不久,荣德生又在无锡米市上遇到一位怪人朱大兴。朱大兴原是米行小开,曾把一份家业折腾个精光,但这个人胆大,后来靠承办海上漕运发了财。朱大兴常年往返京沪,知道面粉比稻米有市场,开粉厂肯定有前途。见到荣德生,他主动搭话:“老弟,听说你办粉厂差点钱,怎么不来找大哥呢?别人不入股我入!”

  说到做到,朱大兴马上加入一股,还拉来米行老板伍永茂也加入一股。让小荣头疼不已的9000元外股,就这样出人意料地解决了!小荣的际遇,再次说明:很多时候,你永远都不会想到在你最困难时能帮你的人是谁!

  1901年农历二月初八,良辰吉日,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破土动工。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动工时引起全城轰动。

  保兴很小,只有4部石磨,但荣氏兄弟的实业宏图却就此起步!

  挖角

  开厂前,荣德生偶遇一个和尚给他看相,和尚端详他半天后,信誓旦旦地说:“你不宜读书做官,气色已露,不是官,不是商,地位高于道府,但是无印。廿五至卅五露头角,四十五大佳,名利双收,以后一路顺风。”

  荣德生比较迷信,这些话无疑坚定了他办厂的决心。他还很信风水,对祖上坟地很注意维护。因此,荣氏兄弟发达后不少人说他们不仅命相好,祖坟风水更好,特别是他们的父亲荣熙泰的坟地是难得的金蚕吐丝地。

  这些都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式的齐人野语,荣氏兄弟的事业真正壮大确实有一些运气的成分,但真正使荣家事业发展的不是气色或祖坟,而是他们执著的事业心,以及识人用人的胆识。

  1902年2月,保兴面粉厂正式生产。当时无锡人习惯吃土粉,市井传言机器粉里面掺有洋人的毒药。“粉厂的大烟囱是用童男童女祭造,才竖起来的。”“保兴面粉有毒,某地某家姑娘吃了已中毒身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4372.html

更多阅读

重构商业大系统 重构中国白酒商业新版图(7)

超级大商:凤凰涅槃成就商业新版图   超商是中国白酒行业黄金十年成长起来一支十分重要力量,他们或盘踞特定区域,以无所不在营销手法让竞争对手望而却步;他们或拥有丰富上游资源,以战略性资源垄断创造市场壁垒;他们或凭借狼性团队,跨区

群星 十大酒吧音乐 酒商品牌运营“傲视”群星(下)

可以说,成为知名的、专业的品牌运营商是国内很多葡萄酒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奋斗目标,因为,品牌运营已成为未来酒水行业的发展方向。但是,品牌运营模式多种多样,一切都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势而宜。葡萄酒商品牌运营策略关键:葡萄酒行业未来

荣氏兄弟 大商传奇荣氏兄弟之得道多助(3)

 “日本纱厂也是工头制,为什么就不一样呢?”   “日本纱厂工头只用来管中国工人,生产管理和技术改进都是由日本工程师掌握,工头根本无权也不敢过问。而我们的文员多数不懂技术,也没有管理权力,就只有任凭工头摆布,久而久之甚至与工头沆

荣氏兄弟 大商传奇荣氏兄弟之得道多助(2)

 中国人一向信谣传谣,造谣不犯王法,却威力无比,可以使一个人身败名裂,更可让一家企业破产!谣言传得人心惶惶,当地面馆、点心店都不敢买保兴的面粉,宁愿多花钱去买质次价高的土制面粉。  无人问津,保兴面粉严重积压。苦苦经营了一年,虽未

兄弟传奇1.76 大商传奇荣氏兄弟之得道多助(1)

  荣宗敬,荣德生,这对来自无锡荣巷的农家子弟,是民国时期中国商界最耀眼的双子星座。与盛宣怀那样的官商不同,荣氏兄弟完全是草根出身,白手起家,一个是雄才创业,一个是老成持守,打造了中国最大的民间财团。  荣氏兄弟既是面粉大王,又是

声明:《兄弟传奇1.76 大商传奇荣氏兄弟之得道多助(1)》为网友爱要不留余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