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问管理层:你是“财务文盲”吗?



  作为惯例,高管层通常要与营销主管、运营总监或其他直属部下探讨公司的各种财务数据。但这些主管真的懂财务吗?近期,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我们邀请了一组极具代表性的美国经理人代表——上自“C字头”的企业高管(如CEO、CFO、COO),下至基层主管,进行一项基础性财务知识测验。题目都很简单,任何一位CEO或初级财务人员都能轻松拿到高分。但这些经理人竟然只有38%的正确率。多数人拿捏不准盈利(profit)与现金(cash)的差异,分不清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与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的区别;约有七成经理人选错了“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的定义,虽然这是诸多华尔街投资人当前最重视的指标之一。

  财务知识贫乏有无大碍?对个别经理人而言,事关重大。不懂商业术语,在绩效讨论中就难献建言,也不具备相对的升迁优势。公司财务出现任何欺诈或漏洞,他们也茫然不知,一如当年安然公司(Enron)的众多高管。我们二人中,Joe就在一家小型制造企业任CFO,他在招聘时总会让应聘者解读一下公司在过去两年的财务数据,看不懂则一切免谈。

  管理层的财务水平直接影响企业运营。假如某公司计划增加经营现金流(operating cash flow),即使是经验丰富、长于处理损益表的经理人,对于资产负债表中哪些杠杆可以影响现金存量或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DSO)恐怕也一头雾水。又比如,我们正在协助一家医疗保健服务公司增加毛利润,遭遇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教销售团队区分销售与盈利销售。竟然有2/3的受训者认为,推销员提供的折扣不会影响毛利润。

  为什么管理层不能坦言读不懂这些财务“天书”?多数受访者将原因归结为“对自身无知的掩饰”。由于不想让自己在上司或同事面前显得无知,主管或经理人在看不懂的财务术语面前都选择了“装聋作哑”,这对企业的危害不言而喻。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

  国资股东肩负推进公司治理重任

  文/ Robert Gogel,Ludo Van der Heyden

  近一年多来,国资正以前所未有的急进速度挺进私营经济领域,继美英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涉水。资本持有者开始担忧,国有化狂潮会吞噬自由的市场经济。前有美国萨利美贷款(Sallie Mae)、全国铁路客运公司(Amtrak),后有英国利兰汽车(British Leyland)、比利时航空(Sabena)、意大利航空(Alitalia),所有这些企业都在控诉着国资倾注的失败。好在我们也有反例:在欧盟竞争激烈的航空领域,两家前国航——法航(Air France)和德国汉莎(Lufthansa),都为国资股东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这无疑预示着一个新利益相关者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关于公司治理的改革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政府作为国资股东应该如何履行股东权利,完善治理义务?

  首先,政府作为股东,需承诺激活对资本市场的系统性治理。作为资本体系的监管者,政府不仅具有抑制泡沫的力量,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更该肩负起预防泡沫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度监管会再度被提上台面,我们要在“松紧”之间寻求平衡,建立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共同利益目标,小步快走向前进。

  同时,董事会应更多地关注公司治理状况,而非财务报告的“美丑”。必须有更多的“萨班斯法案”规范董事会对受托公司的职责,国资股东自身也应该确立完善的治理审核标准。如果国资股东没有履行法人治理或风险管理的义务,必须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包括罢免董事会个别成员或主席。国资作为特殊的股东形式,行使职责也要秉承特殊的原则——仅在治理出现偏差时出手干预,一旦治理改善便及时抽离。

  此外,国资股东应该增加执行透明度,在维护合法商业机密的基础上完善信息披露流程与问责制。2008年10月,比利时政府接手富通银行(Fortis Bank)就曾引发长达数月的法律纠纷。2003年,俄英合资的秋明石油集团(TNK-BP)也曝露出,俄罗斯政府曾默许三名俄方股东清除英国石油公司(BP)的股份。由此可见,政府委派监管的方式存在弊端,应该建立一个功能独立的中立机构,监督国资股东对企业的干预行为。

 质问管理层:你是“财务文盲”吗?
  沃顿商学院

  后并购时代呼啸而来

  文/ Larry Hrebiniak,Pavel Savor

  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收购NBC环球集团,卡夫食品(Kraft Foods)竞购巧克力商吉百利(Cadbury),惠普收购网络软件及设备生产商3Com公司,谷歌兼并手机广告公司AdMob所有这些如火如荼的企业兼并行为都在向我们暗示:一个崭新的并购时代呼啸而来。

  金融危机迫使公司缩减成本,“撤守回防”,银行贷款数额也直线下降。如今各行业渐渐苏醒,有机增长(organic growth)的需求迫在眉睫,不二法门便是并购。但是不同于以往的跟风浪潮,后并购时代企业并购的战略因素在增加。

  危机前的泡沫时期,兼并一度受到私募股权的热捧,而公司迫于杠杆收购(LBO)的压力,纷纷抢在私募股权插手前进行交易。随着众多私募基金在危机中崩溃,企业的缓和余地更大,并购时对战略的考虑也更加缜密,水平扩张和相关领域多元化扩张逐渐代替了原来的杠杆收购或者风险投资。

  正如通用电气(GE)急于脱手NBC,很多出售方都在“贱卖”不良资产,但是我们尚不能定论如今的并购潮为“廉价交易”。复苏之势强劲的企业也许视其“廉价”,但就一些评估比率来说,可谓价格公道。要基于整体经济态势而非并购小市场中看待如今的价格。

  另一方面,并购似乎是抢占全球新兴市场最快捷的途径,较之直接投资面临的障碍与风险要小得多。但是,如何发挥企业并购后的协同作用依然会成为后并购时代的难点,一系列的高层人员变动和组织结构调整可能会使整合工作持续几年。

  目前还很难预测2010年能否出现新一轮“并购潮”,这要取决于经济复苏步伐和资本市场运行状况,除非经济形势能够赶上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否则很难期待并购市场会过度活跃。但在美元动荡、股市不稳之际,并购的持续升温确实能够树立华尔街的信心,特别是众多商业巨擘的参与会催生出投资和消费热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4450.html

更多阅读

总579期 特别报道:你患有大脑“肥胖症”吗?

你患有大脑“肥胖症”吗?(579期《三联生活周刊》P102-P111)注意力分散是一种流行病——一种认知上的“肥胖症”,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毁灭整整一代人富有成效的思想。记者◎陈赛盖瑞·斯莫尔教授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脑神经学家。他

物流人才:你修炼好了吗?

今年刚被宁波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录取的小雯被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困扰了许久:物流到底是做什么的?虽然很多人对物流这个名词早就不陌生,但碰到这个问题,还是张口结舌答不上来。金华市物流与采购协会秘书长陈宁告诉记者,现代物流是由运输

测试:你是谈判高手吗?

 1、 你认为商务谈判()   A、是一种意志的较量,谈判对方一定有输有赢。  B、 是一种立场的坚持,谁坚持到底,谁就获利多。  C、 是一种得妥协的过程,双方各让一步一定会海阔天空。  D、双方的关系重于利益,只要双方关系友好必

创业测试:你能当CEO吗?

曾经有过当CEO的念头吗?曾经暗自想过自己是当CEO的材料吗?要坐上CEO的神秘宝座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做完本文中的测试问题,你也许就会明白自己苦思冥想的答案。     小测试:在CEO的天平上     如果你还在做CEO的美梦,那就先做一做下

创业:你的计划可行吗?

  当你确定自己适合创业后,你不必急着马上走上创业这条路,还必须先评估一下你的创业计划是否可行:  你能否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出你的创业构想?你应该能用很少的文字将你的想法描述出来。根据成功者的经验,>不能将这想法变成自己的语言

声明:《质问管理层:你是“财务文盲”吗?》为网友含笑饮毒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