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 标志性事件 “国进民退”的代价(1)



 主持人:

  郭洪业

  讨论嘉宾:

  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

  文宗瑜/财政部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郑磊/招银国际投资银行高级副总裁

  夏保罗/中科招商副总裁

  “国进民退”,这个并非是正式政策的概括性词汇,在抵御金融危机侵袭的背景下,随着信贷资源倾斜、央企地王频现、通钢林钢改制、山西煤改、央企夺食创业板等系列事件的频发,备受上自社会精英、下至草根百姓的关注。从某种角度看,这一现象多少折射出转轨进程中中国经济结构与方向的某种突围。

  国有资本的势力拓展,是阶段举措的集中反映,还是涓滴汇洪流的改革新方向,将对中国经济格局产生何种深远影响?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如何体现?在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大方向下,与其拘泥于所有制纷争,是否更应当探求如何坚持市场化取向,确保国有、民营经济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则、付出较少改革成本的基础上有机融合、良性互动,真正构建强而有力的国家竞争力?这不仅是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个现实实践问题。自上而下厘清思路刻不容缓。

  张明:“国进民退”是在走回头路

  政府应当积极调整其救市政策与产业政策,尤其是扩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与政策扶持,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全球金融危机不仅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冲击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而且通过中国政府的救市政策间接改变了中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相对格局。一方面,中国出口行业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而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自然难以幸免。另一方面,无论是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刺激方案,还是2009年上半年7.3万亿的信贷投放,资源都基本集中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很难从政府救市方案中分得一杯羹。

 国进民退 标志性事件 “国进民退”的代价(1)
  此外,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都以产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为核心思想。言外之意无非是国有企业肯定不会有落后产能。在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以及政府明显偏向性救市策略的双重作用下,自2009年以来,中国涌现出新一轮甚至是史无前例的国进民退浪潮。

  房地产行业本是中国民营企业最为发达、对国民经济贡献很大的一个行业。从2009年起,中国沿海大城市的地王大多落入大型国有企业下属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囊中。房地产行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大洗牌,结局可能是国有企业在行业排名中异军突起。在食品行业中,曾经是民营企业标杆的蒙牛最终选择被中粮集团收购。在钢铁行业,持续盈利的民营钢企日照钢铁被持续亏损的山东钢铁所收购。最有代表性的可能是航空业。尽管国航、东航等国有航空公司在2008年的航油衍生品交易中亏损惨重,但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下,这些公司都安然渡过危机。相比之下,昔日吸引眼球的四大民营航空公司,除了春秋航空还在勉励支撑之外,其他三家或者倒闭,或者被收购,落得个一地鸡毛的结局。

  为什么国进民退的浪潮令人忧虑?在笔者看来,理由无非有如下几条。

  首先,国进民退浪潮的结果,将是国有企业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占据垄断地位。经济学原理告诉世人,在任何一个卖方垄断市场,垄断企业会通过压低产品产量来抬升产品价格,最终形成的价格显著高于自由竞争市场结构下形成的均衡价格。相应的福利含义是,消费者的福利受损,而垄断企业的福利上升。这显然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价格管制来限制垄断厂商提价,但这会加剧供求失衡,从而为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创造出新的寻租空间。此外,垄断企业既然能够在现有水平下获得高额利润,它们就没有动力去改进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相应的,用于研究开发以及设备更新换代的投资也相对不足。因此,在国有垄断市场环境下,除消费者福利受损外,国家的技术进步也将会显著滞后,而国内总需求也可能会持续不足。

  其次,从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在解决从农村中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上,中国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国有企业。至少,日常生活的经验显示,大中型国有企业是不愿意直接招募农民工的。如果国进民退的现象进行到底,如果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那么未来中国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日益凸现。如果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那么社会秩序就可能变得动荡不安。

  再次,在社会全行业发生的国进民退浪潮,是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初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初衷相违背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衷是充分发展各种所有制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地位与比重。国资委多次表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有进有退,国有企业应该从民营企业能够持续盈利的行业中退出,重点在国家战略性行业、资源性行业与社会公共产品行业中经营。然而,目前发生的情况是国有企业在几乎所有重要行业中狂飙突进,而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无疑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走回头路。

  综上所述,我们应高度警惕当前的国进民退浪潮。中国政府应当积极调整其救市政策与产业政策,尤其是扩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与政策扶持,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要让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竞争过程中,直接输在起跑线上。

  文宗瑜:国企对手是跨国公司而非民企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还要持续支持并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但是国有企业继续发展的思路及目标定位应该有所纠正

  此轮国有企业的扩张尤其是央企的无边界扩张,开始于2003年,2008年下半年以来达到了巅峰状态。在国有企业的扩张中,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国有资本在垄断领域中的占比,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国有资本在充分竞争领域中的占比。国有企业的扩张,已经从注重国有企业的数量,转变到注重国有企业的规模。与国有企业的扩张相同步,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从国退民进,转变为国进民退,国有企业的作用已经完全转变为国有资本的作用。在当今央企实行无边界扩张,重新进入国有资本已经退出的若干充分竞争性行业,大举推进境外并购之际,似乎把国有资本表述为国家资本更为恰当,甚至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尤其央企的无边界扩张,正在把中国推向“国家资本主义”之路。

  国有经济比重的大幅上升,说明了两点:其一,中国改革开放没有使中国走向私有化;其二,中国改革开放使中国离私有化越来越远。除此之外,还说明:改革开放及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不仅没有弱化国有企业的作用,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国有企业的作用及影响力。这种作用及影响力,不仅表现在国有资产大幅增值方面,而且表现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家技术创新、国防实力提高等方面。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要走“国家资本主义”之路。

  国有企业的发展及成就,与国家政策扶植及政府行政力量的支持分不开。在某种意义上,国有企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地位、所掌控的资源并不匹配,与政府的希望及百姓的渴望存在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还要持续支持并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但是国有企业继续发展的思路及目标定位应该有所纠正。

  国有企业的继续发展要注重质量,并强化风险管控。今天,部分特大型、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无论是与国内民营企业相比,还是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相比,都已经十分大。国有企业继续发展,不是再片面强调规模并盲目扩张规模,而是要在质量、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比率上下功夫。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要在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管控上下功夫。每个国有企业都要思考,离开了垄断及政府行政力量的支持,还能不能盈利。如果未来的10至20年,国企放弃了垄断及其对政府的依赖,还能保持2003—2007年的盈利增长幅度,那么,国有企业就真正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4520.html

更多阅读

追忆张国荣和他的日本粉丝那些事_田_ 日本手机那些事

文/田野一个中国的偶像逝去了9个年头人们非但没有忘记他,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追逐和怀念的队伍,这不能不人深思,究竟是怎样的魅力让他彻底成了一棵艺术世界的常青树,恐怕也只有张国荣这样杰出的艺人才能做到。在这樱花盛开的时节,张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1 李家庄容谷 李家庄

我应该可以算得上鼓浪屿的原住民了,因为听妈妈说从她的爷爷辈开始,我们家就一直住在鼓浪屿,如此算起来也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我和妈妈都是在鼓浪屿出生和长大的,所以我对鼓浪屿的感情不言而喻。鼓浪屿是厦门的一个卫星小岛,面积不到2

声明:《国进民退 标志性事件 “国进民退”的代价(1)》为网友永遠的做承受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