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明星 明星生意进化史(1)



  策划∕ 《商界》编辑部 执行∕《商界》记者 彭 靖 唐 婷 白 灵

  三十年明星路

  如果我们把商人的身份作一个分类,我们听过太多白手起家、贵人相助、子承父业、异军突起的故事,却很少有人去关注这样一类创业者——明星。

  他们拥有台前幕后的鲜花与掌声,身边总是围绕着光环与流言。明星的身份,无疑让他们省去了不少原始积累的麻烦,同时也带给了他们无数的眼球与人气。

  上天总是如此的公平,有带来的,就有带不来的:比如对市场搏杀残酷性的认识,对商业理念的认知,日积月累的管理与营销经验,对财务知识的熟悉和运用自如。一旦明星们走上了独立创业的道路,脱离了原本擅长的领域,其实他们面临的问题与普通创业者并无二致,从与草根创业者们抢地盘,到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从开餐馆、酒店的“玩票”,到越来越多地进入专业化领域、高端行业。这一切,折射出资本门槛的提高,也折射出现代商业理念不断植入,对中国创业者们的影响。此时,明星们才算是真正与草根拉开了差距。

  这是社会的进化,更是商业的进化。

  他们首先是一名创业者,其次才是一位明星。而正是这样的经营智慧,这样的人生转变,才是值得我们去借鉴与深思的。

  “全民公敌”刘晓庆

  萌芽期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在表面的安静和克制下,已然涌动着商业的欲望和无序的骚动。

  当那些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资源,却依然被禁锢在体制内的演艺明星们,体味到这种欲望和骚动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创业。只可惜,他们的生意模式往往太过简单和蛮荒。在这个时期开公司的明星,80%都以失败告终。最典型的莫过于刘晓庆。

  刘晓庆大红大紫的年代离现在有点远。那时候,谈论财富是羞耻的。

  【链接】

  1991年,陈佩斯和父亲陈强注册大道影业公司,到1997年,大道影视一共投拍了6部电影,因为经营不善,叫好不叫座,辛苦一年,账面利润往往不过二三十万元,以致陈佩斯把积蓄拿出来,把房子抵押出去,还扛不住,最后只能走穴攒钱。

  1997年,梁天、葛优和谢园以集体的力量开办好莱西影视公司。浙江一家服装企业用财力和他们的知名度结合在一起,以期创造出经济效益。不料,随着葛优的知名度与梁天、谢园逐步拉开距离,一起合作变得越来越困难。闹到后来三人不得不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李宁:完美蜕变

  蜕变期 仿佛被释放的瓶中精灵,上世纪90年代,不仅演艺明星,体育明星也挣脱了体制的束缚纷纷“下海”。他们依然小心翼翼。幸运的是,他们不仅赶上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全民经商热潮,更赶上了90年代中后期,商业思潮改变中国的契机。

  尽管成功仍不容易,时代前进的步伐已不可抗拒。那个蜕变的时代,属于李宁。

  李宁的1988

  1988年汉城奥运会,李宁失掉了金牌。当被狂热的民族情绪从浪尖抛到谷底,原先的鲜花和掌声变成了无休止的责难。回国时,在机场拿着鲜花迎接李宁的,只有李经纬。

  退役后,李宁没在当官或是当教练中二选一。他成为健力宝总经理李经纬的特别助理。当时全民经商的热潮正在兴起。然而舆论对李宁这样一位有着106块金牌的体操王子“下海”,还是颇有微词。

  尽管如此,李宁终于凭借自己的明星效应,促成有外资共同投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挂牌成立。他出任总经理。

  【链接】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熊倪急流勇退下海经商,在长沙搞了一个“熊倪牌”的服饰品牌,做休闲类服装。可惜不到两年时间,他就全盘皆输,工厂倒闭,专卖点纷纷关门。

  1998年,李小双办起体育服装公司,刚开始名声在外,最后也落得无声无息。

  姚明:他和他们的王朝

  进化期 姚明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标志。他标志着当整个社会进入商业时代,明星效应本身就足以形成一个财富产业链。于是,专业化团队的运作、资本的进入……种种商业力量推动着明星成为市场的主体、资本的新贵。

  样本一:他原本只是出版价值链当中的一环,但他现在成了自行编织产业链条的人。

  在姚之队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一个团队如此专业,如此专一地去挖掘和开发一个明星的商业价值。

  姚明生逢其时。2001年之前,他只是一个有着优秀潜质的篮球运动员,称不上极具商业价值的品牌。姚之队成立后一切开始改观。将姚明引入NBA,就是姚之队进行“姚明”品牌运作的一项创举。

  李静:红杉帮帮忙

  样本二:资本的助力让明星生意找到了更坚实的支点。

  采访过李静的记者说,她是一个最不像创业者的创业者。在东方风行公司,她的官方称谓不是“李总”,而是“静姐”。面对商业类杂志的采访,她甚至会表现出一种抗拒。可是她的东方风行在国内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中,规模和收入仅次于王长田的光线传媒。她旗下包括《超级访问》、《美丽俏佳人》、《情感方程式》等多档节目,仅靠内容销售和广告,年利润近千万元。

  【链接】

  说到电视制作人和主持明星创业,李静的“前辈”杨澜同样借力资本,其商业之路却远比李静坎坷。

  丈夫吴征就是杨澜的“投资人”。他们一起创办阳光卫视,原本准备通过观众付费和广告收入两种途径实现盈利。这种模式在中国却太超前,阳光卫视开播三年亏损资金超过2亿港元,杨澜只能忍痛转手。接下来,杨澜夫妇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和资本运作,计划打造跨媒体平台。问题在于这些项目间缺少内在联系和核心驱动力,所谓的规模根本无法带来收益。

 做生意的明星 明星生意进化史(1)
  关键时候,丈夫吴征无疑是杨澜最坚定的支持者。资本没有弃杨澜而去。

  后来杨澜决定重做电视节目——《天下女人》,将职业女性作为自己的受众群。围绕这个定位,杨澜自己在职业女性领域的影响力才得以完全发挥,阳光媒体纷繁复杂的业务才找到了支点。

  通过作为重要枢纽的“天女网”,杨澜得以整合电视、电子杂志等资源,打造一个中国职场女性的多媒体社区;杨澜还在尝试与中信银行共同推出中信女性信用卡,准备与中粮集团共同开发针对女性的葡萄酒产品……

  李静和杨澜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最后重合于节目制作人和主持人身份上,商业路径则是一个向外扩散一个向内深耕、一个无限延展一个致力精准,因为有了资本助力,最后殊途同归地通向成功。

  郭敬明:独立日

  爆发期 当商业的力量和明星效应日益交融,明星渐渐不再满足于被推动。从立足专业、衍生产业到管理的创新,明星开始了自我进化,在争议中成长,在成长中爆发。

  样本一:他原本只是出版价值链当中的一环,但他现在成了自行编织产业链条的人。

  关于郭敬明的消息,从出道时的抄袭风波,到出版小时代系列狂秀奢侈品,再到观看顶级大牌走秀坐前排,似乎都被放到了娱乐版。明星的光环模糊了他作家的身份,更让人想不起他早已悄然转型——资深业内人士估计,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的月销量大约在30万册左右,每年能赚1000万元。而《最小说》系列刊物,已经占有青春主题杂志书市场份额的83%。

  他原本只是出版价值链当中的一环,但他现在成了自行编织产业链条的人。

  郭敬明以“新概念作文大赛”出道,成为春风文艺出版社的签约作者。2004年,他牵头成立杂志书《岛》的工作室,向春风文艺出版社提供内容。2006年8月,他结束与春风的合作,转而跟长江文艺出版社合资设立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占控股权,并出任公司董事长,合作策划青春杂志《最小说》。他与长江文艺出版社之间的合作被定位为“公司和公司、团队和团队”的强强联手,而不再是出版社和一名作家之间的关系。

  【链接】

  不是出版界的圈内人,对书商路金波的熟悉程度远不如他曾经使用的“李寻欢”这个网名。同样不为大众所知的是,让路金波赚大钱的并不是他手下的超豪华作家团队,而是他打造的文学流水线定制板块。在流水线上我们能看到严密的商业逻辑以及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曾经一个叫可爱淘的韩国女生的书大为畅销,让路金波意识到有一个比韩寒、郭敬明更低年龄层次的市场未被满足。他决定切入这块新兴市场。

  签约作者动笔前,路金波先做市场调研,看消费者需要什么故事,然后征集素材,把这两者结合之后出来一个最可能获得成功的故事大纲,交给作者,由作者最终完成。所有的情节和细节都是流水线上可替换的螺丝钉。郭妮的书就是这样被打造出来的。

  这样的体制明显提高了作者的产量,郭妮一年出14本书,同时还保证畅销。

  当郭妮获得市场认可后,路金波又用同样的操作方式找来一批类似郭妮的作者,复制这种类型化小说,直到完全占领这个市场。有了郭妮对应14岁读者后,他又推出饶雪漫应对17岁读者,沧月赢得20多岁的文艺青年青睐,安妮宝贝类的文风则是满足30岁左右的白领……

  对路金波来说,明星身份不过是个引子,定位商人才是他的本传。

  郭德刚:德云社家规

  样本二:既有中国传统老戏班的情分、做派,又引入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这就是德云社的生存之道。

  总有人质疑德云社的管理。的确,这与一般企业大不相同,这可算是郭德纲的“创新”。郭德纲是德云社的一家之长。

  德云社的前身是北京相声大会,说白了就是一盘散沙,2005年红了郭德纲,想再发展,成立公司就成了必然。可要从草台班子变成公司,这个转变不容易。

  首当其冲就是管人难。没开过公司没办过企业,怎么管人?不知道。后来生搬硬抄,把规章制度一条一条列出来,也不行。譬如一直以来,演员对工资的理解就是劳务费,被电视台请去做节目,对方直接给的就是劳务费,不会给你讲这是不是上过税的。但公司运作后,演员每个月拿工资都必须要扣税,一些演员就不干了。这怎么行?

  索性,郭德纲就真成了“家长”。

  2006年开始,郭德纲面向社会招收学员,开办学员班、培训班,完全按照传统的民间戏班的方式来培养和教导学生,“两年一科,第一科是‘云’字科,第二科是‘鹤’字科,第三科是‘九’,第四科是‘霄’,连起来就是‘云鹤九霄’。”

  既然是老戏班的做派,自然有老戏班的规矩。德云社从最初的三、五人到今天的四十来人,除了经纪人王海、老搭档于谦和最初的创始人张文顺以及李菁等之外,其余的成员几乎都是郭德纲的徒弟或干儿子。

  郭德纲不无得意地说:“我徒弟都是于谦干儿子,于谦干儿子都是我徒弟;徐德亮、张德武是张文顺的徒弟;高峰是张文顺的干儿子;张文顺给我捧哏这么多年,李菁、高峰也是跟我多年的师兄弟,李菁的徒弟又是我干儿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4594.html

更多阅读

做生意的经验 没有经验如何开网店

1、算计的能力。 ?算计的能力是一个人做生意最基本的能力。 ?算计能力不仅仅是计算的能力,一个计算机或数学博士往往在商场上计算不过一个没有文化的但有经验的生意人,这是非常正常的。 ?虽然算计的能力首先是对数字的敏感与心算的能

做生意的十大禁忌 老实人适合做生意吗

做生意的十大禁忌——简介做买卖就是要以生财为目的,动脑筋、想办法,抓住每个瞬时即逝的生意机会。做生意的十大禁忌——方法/步骤做生意的十大禁忌 1、一忌:坐门等客。经商不跑不活,商品市场瞬息万变,商品交流讲究时效性,坐门难见客。只

自己开店做生意要注意什么 合伙做生意的弊端

自己开店做生意要注意什么——简介自己开店创业是一种选择,随着我们社会经历的增加,许多人都会有这方面的想法。开店做生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人还是不少的,总结一下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在自己开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呢?自己开

合伙做生意的基本原则 合伙做生意的帐目管理

朋友之间合伙做生意,闹到最后不欢而散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几乎都是因为没做到“公平合理”四个字。一、利润分配要公平多数合伙人都约定按出资比例分配利润。看似合理,其实不然。毕竟不是股份有限公司,大家出力的程度不同,甚至有人只

做生意要懂的心理学-1 做生意要懂心理学

生意是怎样做成的?有人认为做生意很难,有人则认为生意这潭水很深。其实,难的不是生意,深的也不是生意这潭水。深的是人的内心,难的是如何把握顾客的心理。如果了解了顾客的心理,做成生意就不难了。有个乡下小伙子到城里的百货公司应

声明:《做生意的明星 明星生意进化史(1)》为网友精神小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