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背后 创业板疯狂背后的思考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在准入门槛上仍需进一步降低,其中盈利水平并不是重要的标准,以达到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的效果,让真正存在融资困难、但有科技含量、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进入创业板,大量满足在现有融资体系下得不到资金满足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疯狂的背后 创业板疯狂背后的思考

  郭田勇、裴玉 中央财经大学

  创业板开板即受到猛烈追捧,首日全线飘红,创造亿万富翁130多名,次日又普遍暴跌,20支个股跌停。至11月19日,大面积涨停情景再现,流通市值再创新高,达到253.38亿元。开板以来创业板走势可谓跌宕起伏,牵动人心。疯狂之后,还应当回归理性思考。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鼓励自主创新、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虽然我们对创业板期望殷殷,但是它又能完成多少担当?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创业板的发展大多不尽如人意,目前各国先后建立的70余家创业板只留存了40家左右,中国创业板又能否成为下一个纳斯达克?

  1999年1月受纳斯达克和香港资本市场影响,深交所首次提出创业板的概念,但是随着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创业板市场的呼声也销声匿迹。2004年,作为创业板的过渡形式,中小企业板启动,旨在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2007年股市暴涨至6000点,创业板再成中心议题,意在通过推出创业板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分流主板市场资金,控制主板暴涨的行情。但是随着股市的下跌,创业板再次偃旗息鼓。直到2009年,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扫清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障碍,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小企业受到巨大冲击,扶持中小企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鼓励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成为重点问题。因此,从决策层到业内、学术界,都达成了高度共识,此时建立创业板市场可谓水到渠成。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都是银行贷款,这在中小企业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中小企业融资中银行融资占到了98%左右,直接融资还不足2%;而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出于控制自身风险的考虑,从来都是做一个锦上添花者。创业板推出的核心目的就在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为其开启一个新的直接融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板担当起了雪中送炭的重托和责任。

  但是我们的资本市场规模比较小,只有一个上市场所,只能容纳上百家、最多上千家企业,相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讲,上市资源非常有限,这使得监管层不得不采用“靓女先嫁”的原则来选取上市企业。虽然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却违背了创业板市场建立的初衷。在上市的28家企业中,很多公司达到了主板的上市标准,其中不乏行业龙头企业,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甚至是处于细分市场垄断地位。这些优质的企业本身并不缺乏资金,或者说并不缺乏融资渠道,正是很多银行争相提供贷款的对象,而真正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却不能得到资金的满足。

  冷静审视我国创业板的定位,在准入门槛、监管者职责等方面还应不断探索完善。在准入门槛上仍需进一步降低,其中盈利水平并不是重要的标准,以达到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的效果,使真正存在融资困难、但有科技含量、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进入创业板,大量满足在现有融资体系下得不到资金满足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从纳斯达克市场来看,可以说是没有门槛的,作为一个融资平台,亏损企业也同样可以上市。而我国则由监管部门层层遴选,一方面挤占大量精力,另一方面也容易发生逆向选择的问题。

  监管层忙于选靓女实为越俎代庖,还应把选择权还给投资者,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创业板不是成功板,注重的是企业的成长性和科技含量,当前的盈利水平并不是关键问题。监管层应着力将具有高科技、高成长特点、公司治理和经营透明度符合条件的企业推上创业板。只有使创业板真正成为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才能实现其丰富资本市场层次的作用,实现“看不见的手”——市场的力量,助推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而监管层的主要任务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保证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严厉打击市场中的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将企业真实地呈现在投资者面前,为市场效率的实现做出有力的支持。

  创业板开板首日97.37%的交易量来自散户,成为创业板上市收入的主力军。与散户相比,机构投资者则表现得更为理性,累计买入比例仅占2.63%,基金、社保、保险等并未进行买入。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创业板流通盘子小,一方面不能满足基金投资规模的需要;另一方面短期内容易遭到爆炒从而可能会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因而公募基金可能不太愿意将其纳入投资范围。而且,目前创业板上市企业绝大部分的业务集中在某一细分市场,如神州泰岳的业务收入和净利润都绝对依赖来自中国移动外包的飞信业务,业务的集中性可能会对企业的持续盈利以及成长性造成威胁。另外,严格的退市制度大大提高了高风险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的几率,使得机构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的概率加大。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创业板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创业板风险远高于主板,发行价高企缺乏基础,与其风险不对等,普通投资者又大多属于风险厌恶者,追求比较稳定持续的收益,不必冒更大的风险参与二级市场的炒作。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上,创业板恐怕是杯水车薪。国际上虽然存在创业板成功的案例,但又与我国创业板面临的现实问题大相径庭,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并不存在可以照搬的范例,发展创业板,我国还需摸着石头过河。创业板的前景如何以及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尚需时间检验。但毋庸置疑的是,理性的投资者、发达的资本市场、完善规范的司法体系、审慎全面的监管,是当下促进创业板稳健运行的外部条件。

  我国创业板还将经历严峻考验,方能百炼成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4663.html

更多阅读

吴劲松:维持创业板领涨大盘的观点

周一创业板指数如期强势上涨,收复了上周五大跌的全部失地,成交量却出现了萎缩。创业板大跌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就能强势反弹,特别是在成交量明显萎缩的情况下向上攻击,足以说明创业板之前的下跌是为了清洗持股不坚决的投资者。近一段时间

关于创业板分级指数基金A和B的若干知识(资料收集) 创业板分级基金

一般来说,在板块牛市中,持有分级指数基金是不错的选择。其优点有三,第一,涨幅比该板块指数快,第二,不怕个股踏空,不存在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第三,不怕个股地雷以及个股停牌。那么,什么是创业板分级指数基金呢?通常,市场把原始的分级基金称作母基

如何进入创业板? 如何买创业板的股票

由此进入→9.16实盘日志如何进入创业板(1)具有两年以上(含两年)交易经验的投资者申请参与创业板交易,需与证券公司现场签署《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揭示书》,两个交易日后开通交易权限;

创业板指399006 2014年结构跟踪系列一 跟踪创业板的etf

13年主板和创业板的严重背离引发了市场的极大的关注,而在我去年10月21日对创业板进行板块结构分析后,基本观点认为,创业板仍会是未来一个时期市场主线的概率极大,并且虽然创业板需要整理,但14年创业板指再创历史新高的概率也很大。新的

声明:《疯狂的背后 创业板疯狂背后的思考》为网友青果学院棒爆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