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星 王良星 主攻派冒险家(1)



  文   刘鹤翔

  在拯救利郎的6年时间里,他的策略是只攻不守;

  而现在,他要做的是让创业的狂热冷却下来,去追逐他的“中国阿玛尼”梦。

  香港联交所如今成了福建晋江企业的乐园。自1998年,恒安在那里上市后,经历了近十年的沉默,泉州企业终于爆发。2007年,安踏登陆联交所,创下了一个财富神话,随后晋江企业络绎不绝。

  2009年9月25日,王良星兄弟的利郎(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利郎)成为晋江这个县级市的第16家上市公司,利郎也因此成为首家在香港IPO的中国男装品牌。

  没有几个人知道此前利郎经历了6年的自救。但是正是凭着一股子狠劲,手里没钱,口才也不好的利郎董事会主席王良星,携手两兄弟,硬是把他的家族企业从倒闭的边缘拉了回来。

   转身

    2009年9月25日,中国利郎(01234.HK)上市,满心欢喜的利郎人却在港交所迎来了难堪的破发,以3.87港元收盘,较发行价3.9港元低了0.77%。而且,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内,破发行情一直在持续,直到12月初才迎来上升通道,并在2010年1月4日突破52周最高价,达到5.45港元。

  实际上,破发并未妨碍利郎的王氏三兄弟对上市击掌相庆。“利郎破发时受大盘影响,股票的短期涨跌是正常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利郎已经成功蜕变。”王良星对本刊记者表示。

  就在10年前,利郎还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而通过这些年的步步爬升,它不仅成功复活,而且成了国内服装界的一匹真正的“黑马”。本次IPO,利郎净融资约10.67亿港元,按每股发行价3.9港元计算,中国利郎市值预计在46.8亿港元,持有利郎76.5%股份的王氏兄弟的身价已经超过35亿。

  而作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男装品牌”,利郎的价值也得到了一些知名投资人的肯定,在公开发售部分,不仅获得香港股神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恒安国际行政主席许连捷认购;国际配售也是反映十分理想,已获得中国人寿、瑞士银行及量子基金创办人索罗斯等的认购。

  男装在福建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利郎的上市可谓后来居上。在晋江服装产区,利郎与七匹狼(002029.sz)、柒牌、劲霸、九牧王等比邻而居,利郎多年来一直承受着巨大竞争压力。而赶在多家有实力的同行前实现资本升级,利郎在市场扩张方面的举动多少显得有点迫不及待。“我们在一年多前就做好了上市的一切准备,但因金融风暴暂停IPO,现在,金融危机已经接近尾声,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合适的时机。”上市不久王良星解释。

  根据利郎的招股说明书,利郎上市募集资金,约15%(1.47亿港元)用于各专卖店及旗舰店租金支付;约20%(1.96亿港元)用于公司品牌及产品推广活动;约5%(4900万港元)用于晋江五里工业园生产厂房扩张;约10%(9800万港元)用于企业信息系统服务建设项目。此外,还有约15%(1.47亿港元)用于扩大集团在上海的产品开发工作室、在厦门建设新的设计及产品开发工作室、培训中心及销售中心。

  在全国各地建大型旗舰店是王良星的夙愿,“渠道为王”也一直是他的信条。

  在区域城市的繁华路段开面积上千平米的旗舰店所需的大笔资金,上市后的利郎已经可以应付裕如。他设计的运营模式是,由利郎出资租下商业门面,再交给其分销商运营,利郎向分销商收取租金。

  “我也听说,有许多温州同行去欧洲收购国外品牌,但我现在不急于这么做。我们的国际化还在铺路阶段,利郎向海外发展应该是3年后的事情,现在还是先把国内市场做好。而且主力会放在发展二、三线城市上,每年计划新增300至400家店铺。”王良星表示。

 当然,利郎还是有一点和七匹狼相同,那就是上市之际其多品牌战略也终于启动。利郎的招股说明书上说,用约15%(1.47亿港元)用于集团开发专门面向20~30岁年轻客户群的副产品。而这个副产品实际上就是利郎的第二品牌“L2”。

  如此一来,利郎大大拉宽了自己的客户群。2002年以来,利郎一直是主打28~45岁的商务消费者。王良星把L2的运营中心放到了上海,“这个牌子将于2010年10月面市,首年销售目标为1亿元人民币。”

   低谷  

  除了运动鞋,服装是晋江的另一道亮丽风景,而且这个行业起步比运动鞋早得多。

  在20世纪80年代,晋江的海滨小镇石狮(1992年镇改市)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南方最著名的服装批发市场。伴随着走私和海上交易,晋江在一种诡秘的氛围中出现了第一批富豪。石狮是许荣茂、“民营油王”蔡天真及后来成为“反面人物”的赖昌星的发迹之地。

  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去石狮买布料,在家庭小作坊里加工服装,是许多晋江的服装大亨都有过的经历。王良星兄弟也不例外。“我骑着摩托车在前面跑,税务局的人骑着摩托在后面追。”王良星的哥哥王冬星对记者笑说。

  王冬星是王氏三兄弟中的老大。在晋江的民企老板中,他是学历较高的一个,上过高中,在高考恢复的 1977年,报考福建农业大学差了4分。随后,他很失意地当起了电焊工。而随着石狮服装布料市场的兴起,当“个体户”在晋江成了时髦。看着别人赚钱,王冬星也不甘人后,拿出辛苦积攒的1万多块钱,买了几台缝纫机,把三兄弟聚在一起,还雇了7个帮手,开起了一家制衣作坊。从当时的台湾那边播出的日本电视剧 《姿三四郎》里借了一个字,取名“利郎”。

   80年代的机会成本很低,靠着这么个小作坊,王氏兄弟迅速发达起来。第一年,他们赚了18万元;到第二年,赚了88万元。随后几年,他们的服装逐渐在福建省内畅销。从1993年起,王氏兄弟发现,他们再也用不着把服装送到石狮的批发市场上去了,因为来自福建省内的服装批发商已经纷纷跑到厂里来了。“来厂里拿货的批发商都排队等着,刚从车间里下线的衣服,还没来得及包装就被他们装上了货车。”王冬星回忆。

  然而,也正因为钱来得太快了,王氏兄弟开始对未来不着边际地想象。服装之外,王氏兄弟又干了很多行当,王良星搞了个家具厂,王冬星去安徽搞了个机械厂,老三王聪星则做起了办公用品生意。但是很快,到手的钱还没捂热,就分流出去了。

  1997年的局面让王氏兄弟惊慌失措,不仅新开张的文具厂、机械厂通通没有起色,而一直引以为豪的服装厂也面临倾覆之虞。“资金链断了。石狮的布行,一听说是利郎的人来了,连一两万的布料款都不肯赊。全晋江的人都说利郎要倒闭了。”1997年的痛楚,王氏兄弟算是没齿难忘。

  困境迫使兄弟三人一起坐下来找出路。这一回,首先站出来的是王良星。他对兄弟们说:“我们赚了一点钱,就满足了,分心了,把自己搞死了。我们要跟七匹狼一样,搞品牌经营!”那个时候的王良星,其实也并不清楚什么叫品牌经营,但他看到,晋江的同行“七匹狼”,已经凭借开“品牌专卖店”的办法成了当地行业翘楚。

  好在模仿的门槛也不高。王氏兄弟决定也开“品牌专卖店”,于是把亲戚朋友能用上的都召集起来,放到外面开店去。不过当时问题是,没有钱,拿什么去开店呢?“一年有1200多万销售,表面上赚钱,实际上赚的全是库存里的烂货。从1992年开始到1998年的库存,按出厂价计算值880万。”在1998年成为利郎副总裁的胡诚初对记者坦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5385.html

更多阅读

约会大龄剩女 谈剩者为王——我与管理的约会(58)

     总结出审视公司战略可以参照外部环境,基于价值链,挖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企业战略需要重新进行定位;对企业的整个经营状况,特别是在今后三年到五年的发展趋势,对企业基本的产品定位、服务定位需要重新进行

著名的精神病专家 著名管理专家曾水良职场微语(一)

     『企业倒闭』说:  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意识。 没有淘汰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 善战者不畏战,畏战者不善战亦。而善战者,晴天打鱼,阴天织网练内功! 故,行业不倒,企业倒,而剩者独吃行业蛋糕,曰:信心是金,坚守谓赢,剩者为王!

王正华:我不是搅局,我是顺应大局(1)

 作者:邢少文  不必讳言,王正华频繁地接受媒体采访是追求一种低成本的营销方式,“要不然机票怎么卖?”他说。与其他航空公司不同,他们既不经过中航信的售票系统,也没有通过代理,他们开发了自己的B2C售票系统。  春秋航空成立5年来,1元

创星电视怎么样 创星十年(1)

 如果说2009年中国经济是全球金融危机万马齐喑中一抹亮色,到了2010年,大家看到的却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景象—央企豪赌地王招致政府不断强力调控,货币政策及对股市的打压仍未结束;国家资本对商业空间和市场份额的挤压,达到了令人吃惊

少女时代音乐版权 版权时代≠内容为王—端对端竞争猜想(1)

  在这一轮版权风暴中,以影视剧为代表的内容价格被极大地抬高了。这不免让传统的内容生产者产生某种幻觉,以为属于自己的时代又回来了。遗憾的是,“版权时代”不是“内容为王”的代名词,从媒体发展历程来看,渠道的作用总是决定性的,它

声明:《王良星 王良星 主攻派冒险家(1)》为网友潮男情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