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加速 利用危机加速改革



  刘伟,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北京市政协常委。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转型经济中的产权问题。

 国企改革加速 利用危机加速改革

  从美国房地产市场危机开始,到美国金融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的一系列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刻。中国采取的对抗危机扼制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的宏观经济政策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大,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宏观经济干预与微观经济干预等,政府对经济干预政策的强度和系统性也极大地提高,并且这种政府干预的强化,在全球危机面前,又有着深刻的国际经济背景,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在空前地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那么,这种经济史的背景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的确有些领域和方面存在过度市场化的倾向,但这种过度倾向与其说是市场化进展过度,还不如说是在不应当市场化的领域推进了市场化,在不应当运用市场手段去处理的矛盾和利益关系的领域引入了市场方式,而在更多的存在问题和矛盾的方面,其重要原因与其说是市场化所导致,还不如说是市场化进程不够充分、不够深入、不够完善所导致。因为总的来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还远未完成。

  从改革核心环节来看,虽然已经开始从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环节逐渐向政府和社会公共制度改革方面转移,但企业改革的根本命题仍有待深入处理,包括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造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包括非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和公平竞争条件的创造等等,同时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方式的改革,以及相应的社会公共体制的改革也亟待深入。

  从改革的主要任务来看,虽然商品市场化已基本实现并逐渐转向要素市场化的改革,但商品市场化中交易条件的不公平竞争问题,对非国有企业的制度歧视问题以及产业组织上的垄断问题,都有待处理。同时,要素市场化面临的矛盾更为艰难,劳动力市场化中的体制性歧视、资本市场化的欠深化、土地市场化的制度缺失等等,都还有待改革的推进。

  从改革的主要难点来看,虽然市场机制在作用程度上已经取代了传统计划经济的地位,市场化进程的主要阻力已不再是传统计划体制的力量,市场化的主要难点已经从市场机制作用的规模扩展逐渐转移到市场机制的质量提升方面,但市场机制的结构仍极不完备,并且在各种国内外矛盾的作用下,存在相当大的体制“复归”可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市场机制的公正性和质量的有效性尚需提高,包括市场机制的主体秩序、交易秩序、法治秩序、道德秩序等方面的培育,仍需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对中国体制改革可能发生的影响,必须看到,从长期发展来说,要真正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是使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量扩大真正转变到主要依靠要素效率提高,并使社会成员公平地分享效率提升带来的利益,从而保证效率的持续提升,为此就要依靠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毕竟制度重于技术。而制度创新根本在于深化改革,深化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构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其中科学地、历史地处理政府与市场间的相互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命题。希望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不仅不能动摇和含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和原则,而是使之更深入、更科学、更清醒、更有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5610.html

更多阅读

国企改革的红线、底线和方向 红线意识 底线思维

朱继东:国企改革的红线、底线和方向发布时间:2014-06-11 10:51作者:朱继东字号:大中小点击:893次内容提要:深化国企改革是篇大文章,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不

深度报告:中国国企改革手册

国企改革:2014年最重要的政策主题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进入了改革2.0时代.改革2.0时代实际上是一场"分进合击"的博弈战,在这场战争中,协调各改革之间的关系,重点推进才能达到转型"合击"的效果.改革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生活中

我看国企改革失败的必然性 浅谈项羽失败的必然性

国企改革搞了很多次了,这次还要幅度很大的搞就说明以前搞那些次的不成功,有很大问题!这次又来个什么“淡马锡模式”,令人耻笑。新加坡是一个六十年代建国,连水都要进口的国家。他们有什么治国高策值得天朝如此效仿?新加坡是李氏全盘西化的

声明:《国企改革加速 利用危机加速改革》为网友鸩远一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