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 中国家庭三大难题 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大难题



 文/本刊记者 文 丽  周泽天

  广东省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有效抵御了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作为一个外源型的经济省份,广东省有着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政策优势”与“人缘地缘优势”。广东是我国GDP最大的经济省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广东经济取得的成就,有着自己独特的因素,有着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比较优势。可以说,对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探讨和分析,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与借鉴作用。

  那么,广东如何把中央的要求落实到正确的行动上,破解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题呢?

  中央党校省部班(第46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研究专题第二支部第三课题组,于2009年12月15日至20日,前往广东省进行专题调研。此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分别与课题组进行了座谈。课题组先后赴广州、佛山、肇庆、清远四市,参观了广州大学城和科学城,走访了六个园区即广州经济开发区、广州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园区、佛山广东金融高新区、佛山顺德国家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园区、肇庆大旺高新区、清远市产业转移园区,考察了广汽本田等13家企业。并就有关理论问题,在北京拜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启示。从而形成了破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难题——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的调研报告,为此《经济》记者采访了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也是课题组调研成员之一的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初见宋省长,就被他学者的博学、严谨、内敛及责任所吸引。

  宋海认为,经济永恒的主题就是持续地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愿意转”、“怎么转”和“持续转”三大难题的关键在于各级党政领导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的提高和深化;在于完善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政策措施;在于建立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久制度。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创造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奇迹”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以及劳动力过度集中的严酷事实。如果不改变现有发展方式,将难以继续支撑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的局限性和弊端由来已久,在近几年新一轮周期性经济高增长中表现更加明显,已经造成经济结构内外严重失衡、资源环境约束空前加剧,风险性和不可持续性渐现。特别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再一次警示我们,以低劳动力成本、低水平适用技术推广等支撑的竞争优势,以主要依靠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和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凸现出来的矛盾,中央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强调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环节之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现有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的态度十分明朗,要求和目标越来越明确和具体。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现状依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进入新世纪,我国投资从2000年的35.5%上升到2008年的43.5%;出口从2000年的20.8%上升到2007年的36.3%),投资与消费结构依然不协调(我国消费率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2008年的48.6%),主要工业行业产能过剩,能源消费总量继续加大(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13.8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08年的28.5亿吨标准煤)。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从思想上“不愿意转”;在行动上不知道“怎么转”;在保障上缺乏支撑“持续转”的制度体系。

  那么,如何把中央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正确的行动上,破解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愿意转”、“怎么转”和“持续转”这三个难题?宋省长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广东近年的经验。

  破解“不愿意转”的难题

  宋省长说,早在2001年,广东省政府就出台了《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但是,在实施中首先遇到的就是“不愿意转”的问题。为了使大家统一思想,破除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障碍,广东省委、省政府首先通过对支撑广东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劳动力素质等要素进行分析,使大家清醒地意识到土地瓶颈制约突出、区域发展不协调、社会管理压力加大等“硬约束”,将使广东省现行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其次,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单纯依赖“三来一补”的传统发展方式必将受制于人,过分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拉动将难以抵御国际风险,永远不可能由大变强。由此,大大深化了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对广东实践的调研和本课题组讨论分析,产生“不愿意转”的根本原因是思想认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只看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短期效果,而轻视或忽略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支撑发展的客观条件的恶化,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是主观上不愿意打破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形成的利益格局,不愿意舍弃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愿意承担任何改革创新的风险而习惯于坐享其成。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关键要提高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全局高度上,深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清醒地看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条件恶化对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性的“硬约束”。三是深刻认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紧迫性。

  破解“怎么转”的难题

  宋省长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示出中央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要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关键就要解决“怎么转”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实现既定目标。从世界各工业国家发展过程和我国已有实践经验积累中,我们可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政府调控、政策引导。在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调控和政策引导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可以大大提高单纯依靠市场内在机制调整的效率,大大缩短产业演进周期,以时间换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样,在广东我们也看到了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积极作用。广东省政府以遵循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客观规律为基础,因势利导,创造条件,通过搭建平台、政策支持等措施,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加工制造部分向北部山区有序梯度转移,同时带动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宋海介绍,近年来,广东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省域内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积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逐步推进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广东省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有关部门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实际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各市也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内容涵盖了产业转移区域布局、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省示范园评选等经济结构调整的各主要方面,构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同时,还安排了专项资金400多亿元,用于扶持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奖励珠三角企业转移、扶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重点项目启动与战略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及补贴、耕地占补平衡及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在政府积极出台引导产业转移政策措施的同时,注重于从制度上保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汪洋同志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政府引导的作用:要做到“腾笼换鸟”,政府的作用就是在笼子外边放一把米,出来的鸟就可以吃到米并获得更大的飞翔空间,不出来的就吃不到,继续待在狭小的笼中。

  二是找准路径、重点突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庞大工程,其中涉及收入分配、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抓住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才能带动全局突围。

  从国际经济结构演进历史看,产业转移无疑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二战”以来的国际三次产业大转移都曾先后成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抓住改革开放的先机,主动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大转移,经济社会发展领全国之先。

  由此我们看出,准确把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时主动推进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客观规律。对产业转出地而言,是加速新兴产业聚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于产业转入地而言,则是发挥比较和后发优势,加速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而与此相伴随的劳动力转移,是反映工业化和城镇化特征的客观规律,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并主动运用这些规律,我们就能够抢占先机,把握发展经济的主动权。

  宋海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破解“怎样转”的难题中,紧紧抓住产业转移这个关键点,从2005年3月的《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出台,到2008年5月作出的《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在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步将产业转移工作推向了更高的层次。通过有序的产业梯级转移,有效地缓解了多年来制约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劳动力素质不高且过分集中等突出矛盾,极大地促进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扩大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以及城镇化建设,为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先进优势产业、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

  三是自主创新、形成优势。坚持自主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推动力,是形成新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核心环节抓好抓实。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那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生产的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首先就是转变生产方式,就是由过去依靠“三来一补”的传统生产转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先进生产方式。如果仅仅是适销产品的更替,那就很难以达到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就更谈不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产学研融合,引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一批跨国高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广东省在发展数字家庭产业中,就走出了一条以理念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的路子。

 nhk 中国家庭三大难题 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大难题
  破解“持续转”的难题

  宋海分析指出,全球经济复苏后,传统的发展方式会不会重新抬头,已经开始的转变是否会停止,甚至是倒退呢?汪洋同志的一番讲话也证明了我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他指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不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对于广东省而言,要防止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后停止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甚至逆转的倾向。要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不动摇。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一年一年、一届一届地坚持下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进行下去呢?

  在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强调,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也就是保证“持续转”的关键是要从制度安排入手,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因此,本课题组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尽快制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规划。建议中央尽快制定和出台指导全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关键环节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指导全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行动准则。

  二是健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利益补偿机制。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的关联性,通过政策约束,使得一些地区在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时必须考虑到其他地区而有所控制。这种约束给该地带来的是收益的减少,但是对整体收益的增加是有贡献的。如果仅强调受约束地区的贡献,而不进行合理补偿,必然会带来强烈的主观不公平感以及客观的发展落后,刺激该地想办法突破政策约束寻求自身更大收益,由此就使在更大区域内有利的规划和政策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此,针对国家在不同区域制定的差别化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就必须健全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与区域功能规划实施目标有机结合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或引导市场化补偿的利益平衡机制,或两者兼用的方式,对经济发展受约束的地区进行补偿,以促进建立产业发展引导机制,引导企业到符合要求的功能区落户发展,增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三是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绩考评机制。要用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尽快设计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政绩考评指标体系,克服“唯GDP论英雄”的导向。在生态环境、资源节约、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也要有明确的、可衡量的硬性指标,增强所占权重,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用发展的、全面的视角,合理设计“显绩”与“潜绩”的测评方法,引导干部正确处理短期与长远的关系,消除各种追求短期政绩的行为。

  最后,宋省长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彻底破除一切制约因素,为使我国经济社会集约高效、健康和谐的永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5916.html

更多阅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习心得体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也是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对于促进经济社会跨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两会”前,《人民日报》有篇署名任仲平的重要文章,称我们的问题出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还把转变发展方式说成是“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可是,在我们见到听到的“两会”上,房子的声音、低碳的声音高过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声

nhk 中国家庭三大难题 “宽带中国”最后一公里难题

     “宽带中国”已经实施了一年多,但最终方案却在8月17日作为国务院文件正式下发。  方案的最终文本似乎要让三大电信运营商感到失望,尽管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目标,但方案对于扶持资金的数额只字未提,并且扶持的目标也仅限于农

声明:《nhk 中国家庭三大难题 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大难题》为网友喜旧之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