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科学人本主义的巨大价值



 文/梁莹莹

  《当代经理人》:你与亨利·明茨伯格先生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他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么样的?

  肖知兴:明茨伯格到INSEAD给MBA做一个晚间讲座。那时他的《管理者而非MBA》尚未出版,但他反思MBA的教育方法已经有很多年了。在座的都是MBA,所以,明茨伯格那些批评MBA的话相当于是“当着秃子的面,非要说亮”,MBA也不示弱,双方唇枪舌剑,煞是好看。当时的印象是明茨伯格批评问题很尖锐、很严厉,非常不留情面。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科学人本主义的巨大价值
  参加了INSEAD的国际实践管理教育(IMPM)的项目小组后,我与明茨伯格的接触逐渐多起来,慢慢发现,生活中,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平和与随和的人,一点管理大师的架子都没有,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人。

  《当代经理人》:在你看来,亨利·明茨伯格最核心的理念是什么?他的这一核心理念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肖知兴:在管理学中有三个基本倾向:1)强调经验、实证和归纳的英美学派,与此相对的是强调理性、推理和演绎的大陆学派;2)强调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进步学派,与此相对的是强调管理层权力、崇拜CEO和管理层的超人能力的保守学派;3)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良性结合的实践学派,与此相对的是反对将管理学术化的实战派和执意维护管理学术尊严的学院派。三个倾向综合,亨利·明茨伯格强调的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人本主义的精神,对于任何摆出权威的姿态的东西和被顶礼膜拜的对象发自内心的持怀疑态度。

  这三个倾向分别集中体现在他的三个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中:他关于管理者角色的研究集中体现了他的经验主义倾向;他关于战略过程的研究集中体现了他的平等主义倾向;他关于MBA教学的研究则集中体现了他的实践主义倾向。

  明茨伯格经验主义倾向秉承的是英美哲学的认识论传统,该传统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的主体。这其实也是明茨伯格的管理学思想能够迅速进入管理学主流的原因。明茨伯格的平等主义倾向发扬的是以加拿大和北欧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批判传统,其参照系是美国一贯的对金钱和资本,对资本家的能力和权力进行崇拜的传统。他对MBA教学模式批判,除了与这种批判精神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美国最近二十年过分强调市场的力量、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力量的一种反思(西方名校MBA的主要就业方向为投资银行业、咨询业,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市场机制的一部分)。

  

  《当代经理人》:他的理论意义在哪里?对于中国企业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意义?

  肖知兴:科学的人本主义的意义是跨文化和跨时代的。中国管理界由于科学精神的缺乏、人文传统的失落,面临的问题其实比西方的问题要严重得多。中国企业现在普遍面临创新能力的匮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死循环、产业升级的无能,背后其实都是科学人本主义的缺乏。所以,我们现在比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明茨伯格的思想。

  《当代经理人》:你在明茨伯格《管理者非MBA》(《Managers Not MBAs》)译本一书的序言中曾说:亨利·明茨伯格先生总是向一架运转的大机器发出挑战,一而再,再而三地专干不讨好的事情……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肖知兴:总体而言,强调员工、强调平等、强调实践的管理学理论不容易像强调领导力、强调理性(不管是“灵光一闪”还是各种貌似科学的分析框架)、强调自上而下的战略等管理学理论一样得到作为实际控制企业资源的在位者的同情、认同和支持,“卖相”不太好,所以自然有些吃力不讨好。

  但是,很大程度上,正因为有一些像明茨伯格这样专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的人,西方国家整个商业系统才能顺利、平衡地运转。(摘自《当代经理人》2006年5月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603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苏联解体的“民族推手”:大俄罗斯主义的压制引发愤怒

原文地址:苏联解体的“民族推手”:大俄罗斯主义的压制引发愤怒作者:文史悦读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苏联政府常常忽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20年代末30年代初,斯大林不顾各民族的意愿和经济发展水平,强行搞农业全盘集体化,给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

唯美主义的著名绘画作品 唯美主义与绘画

《唯美主义的著名绘画作品》《安德罗墨达》(Andromeda),作者Gustave Dore。《安德洛墨达》(Andromeda),作者Edward John Poynter。安德洛墨达是希腊神话中的埃塞俄比亚公主,她母亲四处炫耀女儿的美丽,引起海神妒忌,迫使其父母把美丽的女儿捆

声明:《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科学人本主义的巨大价值》为网友前任是个神经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