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转型 低碳经济转型进行时(3)



 与过去相比,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特征就是中国更多地成为发达国家联手施压的对象。

  当美国布什总统在位的时候,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消极态度是各国关注的焦点,相对而言中国的压力较小;奥巴马上台之后,至少表面上作出了很高姿态,国内相关政策也比较积极,所以欧盟和美国的关系趋缓。

  而在这些年中,中国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同时二氧化碳排放也成为世界第一,人均排放也超过了国际平均线,在国际上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发达国家要求我们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还对我们提出的自主减缓行动目标说三道四。发达国家一直想方设法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分离出来,重点对中国施压,还将排放和贸易挂在了一起,发达国家把我们减排作为他们减排的前提条件,美国、欧盟还考虑对我们的产品征收碳关税,

  这也印证了发达国家一直以来采取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削弱发展中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是不会改变的,他们企图利用气候问题锁定南北差距。发达国家不管表面说得多么好,其实还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发展。这都使得这次谈判形势对中国来说异常严峻。

  

  

  低碳经济:竞争将日趋激烈

  《中国投资》:气候变化谈判的实质是发展权的角逐,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那么当前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是怎样的?

  苏伟:现在各国已普遍认识到,要协调气候变化和发展问题,只能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谁先发展了低碳经济,谁就有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所以近年来各国开始围绕低碳经济发展展开竞争。

  英国2003年就率先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把低碳经济作为重大的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欧盟制定了一揽子政策,提出了3个20%的目标。即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能效要提高2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要提高到20%,推行碳交易制度,发展碳市场,并将低碳经济作为国际合作的重点。日本提出了低碳社会的概念,倡导在低碳排放和气候安定的条件下要建设一个富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方案,在78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当中,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奥巴马提出在未来3年内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将增加1倍,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韩国等经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在陆续开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谋篇布局的首选,大家都在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中国投资》: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40%-45%等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该怎么看待未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苏伟:我国提出的目标是相对减排目标,因为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将持续、合理地增长。公约已经明确,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要消除贫困,在整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允许温室气体有一段时间的增长,所以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还是要允许排放有合理的增长。

  挑战方面,主要是我国的能源结构还是以煤为主,煤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一种能源,而我国的煤炭消费一直占能源结构中60%-70%的比例,要改变难度较大。

  另外,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基础还需要完善,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考虑到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由于东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降低二氧化碳强度方面的基础和能力有所不同,在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时就不能一刀切,这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优势及其国内相对发育成熟的低碳市场环境在低碳经济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定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他们为保持目前的优势地位,要通过设置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如在哥本哈根会议谈判期间,欧洲和美国就分别提出,如果他们提出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话,他们就从单边采取贸易制裁措施,设立碳关税,美国提出要征收边境调节税,对中国或者是发展中国家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征税。这些都会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压力。

  

  

  纳入规划

  开展低碳经济示范试点

  《中国投资》: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契机,您认为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哪些有利因素?

  苏伟:我国长期处于资源环境的内在约束下,高污染、高消耗和低产出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系,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发展低碳经济与我们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来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低碳经济既是目标也是手段,低碳经济对当前的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为我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动力。

  同时,还应该看到,低碳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较好的机遇。随着应对气候变化、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深入人心,国际上低碳产业和产品的市场在逐步扩大。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市场的需求也在逐步萎缩,这将引导相关产业和企业加速向低碳经济转移。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具备了一定的重要条件。当前我们已经确定了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并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和机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也纳入了人大的立法程序,继循环经济之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提上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日程,这为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中国投资》:我国已经在哪些方面着手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苏伟:我国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低碳转型 低碳经济转型进行时(3)
  这些举措主要包括5个方面。首先是制订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二是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采取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和行动,鼓励和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三是将单位GDP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建立了地方、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逐级进行考核。四是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企业参与、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水能、核能、太阳能、农村沼气等低碳能源。五是深化能源资源领域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中国投资》:那么接下来气候司将作哪些工作促进目标的完成,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苏伟: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要降低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落实这个目标。

  国务院非常明确,要把气候变化纳入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将作为地方政府制定中长期规划的重要依据,今后我们要研究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中,落实在地方与行业的发展规划中。

  低碳经济是目前各方都关注的话题,大家对发展低碳经济也很有积极性,气候司将研究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因为这是一个新事物,不能一哄而上,应该有组织、有秩序地发展。气候司将根据国情在一些地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这也是2010年的一个重点工作。

  此外,今后还可以试行建立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还可以探索利用市场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和地区开展小范围的碳交易试点。

  2008年我们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2009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年度报告,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成就受到国际上的关注、理解和肯定。我们初步计划每年都发布一个报告,把这一年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向国内外进行系统介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6468.html

更多阅读

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 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时

      在中国所有城市中,资源型城市的比例大概有20%,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多年高速的发展,资源型城市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资源型城市如何突围求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013年发布的《全国资

出奇制胜 经销商低成本火爆销售制胜秘籍(3)

销售真的有那么困难吗?目前,为数众多的经销商由于自身销售经验的缺乏,而多数企业发完货后对经销商的营销支持又十分的有限,致使经销商们拿了货却不知道怎么卖——要么想不出好的销售方法,要么销售方法不管用,要么实现了一段时间的好销售

可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低碳经济转型进行时(2)

 减排指标将分解落实  对于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无论是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还是地方政府官员以及专家学者,均表示按照中国当前的能源结构来看,要实现它挑战还是很大,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苏伟在

声明:《低碳转型 低碳经济转型进行时(3)》为网友踮脚望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