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73岁老人 范国振73岁老人的10年维权路(1)



  73岁的范国振是个快乐的高个子老头,曾是电缆设备高级工程师,然后才一不小心成为了深圳业主维权知名人士,继而从业主委员会主任一直当到居委会主任——这个“意外”至少改变了他10年的生活轨迹。

  

  致市长的一封信

   1989年,范国振入住深圳南天一花园,彼时,他还是德国KARCHER(深圳)公司经理及高级工程师,后来妻子随女儿移居美国,他一人住两层复式公寓,独来独往。没人能想象他将与处理邻里纠纷的居委会主任一类角色联系在一起。

  戏剧性转折发生在2000年。

  南天一花园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发的商品房住宅小区,由于开发商与物业管理公司同属深圳城建集团,同声同气,管理强势而混乱:上世纪90年代开始,花园7000多平方米的架空层就被物业公司改为商铺、仓库用于营业;南天大厦一栋西北侧3000平方米的原规划绿化用地也被占作餐饮、停车所用;小区规划的二栋配套公用管理用房则被开发商改造后对外出租……

  大步流星走在小区内,穿过早已被清空的架空层,老范余忿未消:“架空层一共有108格,每格租金3000多。其中色情发廊就有28家,平均每家5个女孩子,100多个女孩每天化着浓妆,像鬼一样在这里游荡。小区门户大开,香港人和台湾人纷纷闻风而来买春。绿化用地则成了一条食街,炊烟滚滚、老鼠遍地跑。”

  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老范住了11年,也冷眼旁观并忍耐了11年。由此可知,从一开始,他就非一个维权的激进派。

  2000年,城建变本加厉,打算在占用的绿化用地上进一步建起综合大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这段时间里,有业主因为家中被爆窃,对小区治安失望透顶,举家迁离了南天一。

  导火索引燃了积聚已久的情绪,终于有人选择了不再沉默,那是已年届63岁的范国振。业委会成员李太太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境:那个住在隔壁的老头写了一封致张高丽书记、于幼军市长的信,提出恢复规划绿化用地的诉求,然后自个儿搬张桌子坐在小区里,邀请其他业主签名。

  在那之前,小区里没有谁认识范国振,他也几乎不认识任何人。其时大家对业主维权还缺乏意识,对老头子的“上书”并不抱有太大热情。南天一花园1140户住户里,只有数十人在信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但他们毕竟因此记住了这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物。

  令那些对维权持观望态度的业主意外的是,由范国振起草的联名信很快得到了批复,深圳市国土局责成城建集团中止建综合大楼的计划,并将绿化用地恢复原有用途。虽然城建集团并没有马上执行国土局的函令,而是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拖”字诀,但形势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老头,你犯神经病”

   “当大家发现维权真的可以起到作用时,部分业主就主动联合起来组成‘业主联络小组’,决意抗争到底。”李太太说话总是高八度、手舞足蹈,她是个充满热情的人,2000年开始就是业主联络小组及业委会的中坚分子,对范国振推崇备至,“多亏老范基于义愤、拍案而起,把我们给唤醒了。”然而她没有发现老头子在旁边摇头窃笑。

 最强大脑73岁老人 范国振73岁老人的10年维权路(1)

  范国振从不认为自己应与充满戾气的“斗士”们站在同一队列。“啊,不不,我不是个‘维权斗士’。”前11年不义愤吗,为什么那一刻才站出来?只有正义和愤怒并不足以促使他行动,他更看重方式与时机的结合。

  中国的业主维权在多数时候都是一件费时、费力又难见成效的事业。南天一花园业主的几大心结——出租的108格架空层、绿化用地及两栋小楼权属问题,都涉及产权纠纷。如果循正常法律途径进行产权争夺,可争议处有很多,没有几年时间难以寄望问题得以解决。

  老范很现实,“明知道现在根本办不成的事情,就不要去办。”

  那一年,他之所以拍案而起,是因为在地方政府的政策中看到另一线曙光。“当时,深圳市政府正在强调‘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向着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花更多、城更美的目标进行高起点规划’,这个大背景下提出还原绿化用地,政府不能置之不理。”果然,他们乘对了这一程政策东风。

  不过,在业主维权意识被挑动的同时,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反扑亦来势汹汹。正式的业主委员会成立需要经历备案、审批等一个颇长的过程,部分维权积极分子率先成立了一个“业主联络小组”。但是,每当联络小组开会,物业管理公司就以“非法集会”的理由进行阻挠;保安整日火眼金睛地逐家逐户巡视,以防联络小组向其他业主“秘密派发传单”。

  李太太戏称那段日子是“地下党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有几次,老范回到家,发现钥匙插不进匙孔,门锁被异物堵塞了——那是物业给他的“警告”。

  而作为回应,范国振做了一个近10年来最重要的决定——辞去KARCHER公司的高薪厚职,全力以赴推动绿化用地的恢复和业委会的成立。

  远在美国的老伴得知这个消息,气急了,越洋电话打回来,劈头就是一句:“老头,你犯神经病!”

  KARCHER负责人也追问:“是意大利公司把你挖过去了吗,是嫌薪酬不够丰厚?”老范答:“不,我要去做业委会。”对方讶然:“业委会是什么工作?收入很高?”范解释:“No,那是社工。”德国人恍然大悟,竖起大姆指,不再挽留。

  

  理性维权论

  侃起这一段,老范得意洋洋。因为即使是当时那么气急败坏的老伴,事后也承认他的决定是睿智的,并不带有所谓悲壮的“牺牲”色彩。

  “我们来算一笔账。从60岁开始,我每月领取六七千元退休金,女儿不时寄钱回来。老头子除了买书外没别的嗜好,钱根本花不完。如果我呆在德国公司,每月当然还会增加一两万收入,然而这些钱却是我生活中完全用不上的。”弃守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并无所谓“牺牲”,但范国振因而得到的,对一个大都会里的空巢老人来说弥足珍贵。

  2000年11月,南天一花园业委会几经艰难得以成立,范国振即被推举为首届业委会主任。至2010年,南天一业委会历经4次换届,“范主任”的地位坚不可摧。这样的拥戴是以前那个高级工程师范国振想都不曾想过的。那时他一如冷漠繁忙大都市里其他公寓楼的住户一样,独来独往,甚至连隔壁家的主妇姓什么都不知道。如今在小区内略一走动,“范主任”、“老范”的招呼声不绝于耳。“老伴和女儿回来的时候开心啊,走到哪都有人热情问候,左邻右里轮番请客,总是胖了一圈才回美国。”

  但也不是一开始就得到认同。回忆起业委会成立之初的种种冲突,73岁的老人突然童心大起,要考一考记者:“你知道在中国,大家通常会推选什么样的人当业主维权的领导者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6494.html

更多阅读

最强大脑:郑才千“魔方墙找茬”的记忆解密!

《最强大脑》第一个节目“超级找茬王”,初看起来是最不可思议的,因为面对那密密麻麻的小色块,大部分人都会像周杰伦所说的那样,“看两秒就不会想看了”,而从45000个色块里找出一个被调换过的,简直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后来,有部分网友就

《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 燃烧吧大脑 主持人

《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蒋昌建,1965年生于厦门,1993年带领复旦大学队在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折桂,获“最佳辩手”。2001-2005担任《杨澜访谈录》总策划。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担当主持江苏卫视科学真人

最强大脑-金秀贤性格分析 金秀贤最强大脑表现

看了最强大脑中国队和西班牙队的PK,我真是长见识了!~这些人简直是非人类,太强大了!我们一般人在他们面前都变成二般人了。。除了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做震惊状外,还得感叹下这些人是不是都是超级变态。但是,让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则是金秀贤,倒

声明:《最强大脑73岁老人 范国振73岁老人的10年维权路(1)》为网友讲不出過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