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经济 先秦的那些经济官僚们(2)



  孟子说的这些事情,虽然没有发生在当时,然而魔鬼已经放出,就很难再收回,随后的汉、魏、晋和南北朝、隋、唐多少个朝代却因“利”受苦。不知多少王公贵族在屠刀前颤抖时,是否会想起这段精辟的对话!

  而随后的人们中,又有多少人在“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中徘徊、哀叹!可悲的是,时隔两千多年,我们还没有摆脱孟子这句预言的阴影,还在“上下求索”。

  鬼出来容易,收回去难,信夫!

  

  劣币驱逐良币的开始

  战国时的君主们,个个都想“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这一点,和一战、二战时的欧洲各国完全一样,迫切需要把国家建立成一部能吞噬一切的强大的军事机器,激发起人性中最残暴、最贪婪的本能。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其实是一场完完全全的世界大战。当时的时代在呼唤着希特勒类型的人,各国的君主们要在这个人的帮助下“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开始了,中国人在人性上得到解放和自由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当时的“希特勒”是一个卫国人,名叫商鞅。

  公元前359年,在秦国国都的市场南门前,一根三丈高的木杆树了起来,旁边挂了一个告示,只要有人能把这根木杆移到市场的北门,马上就能得到十金的赏赐。

  当时的人们觉得来钱太容易了,肯定有阴谋,所以“怪之”,几天之内“莫敢徙”。发令者一看,居然没人敢动?于是又下令:“能徙者予五十金!”结果有个傻不拉几的人被诱惑了,抱起这根本来就不重的木杆,移到了北门,果然得到了五十金这样他一辈子也挣不到的厚赏。

  第二天,秦国的朝廷下了命令:变法开始。变法的主旨,一切均围绕着建立一个最残忍的政权,“内行刀锯,外用甲兵”,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处理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从此之后,一个黑暗的时代降临到了中国,并且不再离去。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这几句话:一、杀敌奖爵,杀人越多,奖得越多,不杀人就没奖;二、生产军粮越多,有奖,否则受罚,至于工商业之类不生产粮食的行业,除了兵工厂之外,全部取消;三、建立“警察国家”,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 同罪。

  这样一来,举国之内,所有的GDP生产必须全围绕战争,没有任何的享受和娱乐,也几乎看不到任何形式的奢侈品,因为即使有人想做这里的生意,到了秦国,那东西还不是照样充公?

  古时,出兵打仗没现在这么要求高,只要有兵器有粮食就行了。让农民多耕田的效果,就类似于现在建立无数个钢铁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和坦克工厂。

  同时和后来的德国、苏联等集权国家一样,商鞅在秦国还特别注意提高老百姓的生育率,破坏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力。变法特别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时必须分家,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法西斯德国时代的“英雄妈妈”政策,还有婴儿集体抚养政策。历史的事实证明:虽然注重人权的国家各不相同,集权国家却几乎千遍一律。

  杀人得奖,全国成为大军营,家庭不再重要。在这场变法之后,恶魔终于降生了。即使是商鞅后来被车裂,恶魔也不能收回瓶中。

  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想,为什么恶魔会被放出来,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会赞同这个恶魔的出现?

 人类的历史从来被两个相互矛盾的规律所左右:当科技发展缓慢时,各国科技水平相当时,往往是那些能压制老百姓的自由思维、集中最大国力发展军力的国家获得胜利;然而当科技发展迅速时,往往是那些能让老百姓自由思考的国家获得胜利。

  这一似乎相互矛盾的规律,只要有国家存在,既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更适用于未来。所以从历史长河来看,采用商鞅式变法的民族固然能胜在一时,却会成为最终的失败者。

  

  秦朝灭亡,胜利前已注定悲剧

  商鞅变法果然起到了“超级兴奋剂”的作用,在变法时,秦国还只是个被六国视为“蛮夷”的国家,随着战场上节节胜利,积极推动变法的秦孝公终于有了一次和六国会盟的机会,或者用现代话来说,秦国加入了战国时候G6首脑会晤,被承认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令六国没有想到的是,商鞅变法的剂量是如此的猛,让秦国“勃起”得飞快。公元前221年,六国中最后一个国王,秦将王贲在灭掉燕国之后,得理不饶人,继续向南进军,攻打齐国,杀入“不设防城市”齐国国都临淄,迫于秦军的威力,“民莫敢格者”。

  当时中国第二强大的君主齐王建拜倒在王贲的兵车前,希望能有最后的安身之处,结果秦国人把他像一堆垃圾一样地扔在共这个地方的松柏林中,活活饿死。黑暗终于笼罩全国,中国大一统的时代来临了。

  一百三十多年前,秦国不仅被关东六国视为蛮夷之国,势力也一直被魏国、赵国堵截在关中地区,无从发展,经济欠发达,被人讥笑。现在却成为整个中国的主人。或许在秦始皇心中,会有着无比的感叹。

  然而,在统一之后,这个促使秦国强大的力量却迅速成为秦朝灭亡的助推力。这源于商鞅的一条规定:爵位不得世袭,完全以军功而定,也就是说老爷子辛辛苦苦一辈子,出生入死,等到两腿一蹬,儿子要想获得光荣,就得从头再来一遍。这种政策,在战乱纷飞的年代,显然能刺激军队的士气。可是到了和平年代,六国已经灭亡,想找个像样的敌人都找不到,这不是要了那些利欲熏心的秦军将士的命了吗?

  这时候,秦始皇突然意识到孟子“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句话份量。如果不给这群杀人狂找个敌人,那么下面被杀的必然是自己。

  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这是任何集权政权所作的事。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在匈奴没有任何挑衅的情况下,突然出兵。幸好匈奴是游牧民族,移来动去的,喜欢打游击战,战争连绵不绝,这样战士又有仗可打,有人可杀,有爵位可拿,自然安心做杀人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然而,平定六国时,动不动就杀人数十万,秦军人头拿得太多,如果要是按照规定来给他们爵位的话,还是不够。虽然早在白起坑杀了赵军40万之后,(注意,为什么白起要坑杀这么多投降的赵军,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秦国不封赏那些俘获敌人的士兵),秦王觉得实在没办法封他,就找个借口他杀掉了事。

  这种“公告不赏”的事情,也不能经常做,打击面也不能很广,于是秦始皇又想了一招:继续攻击周围国家,扩大土地面积,免得到时候出现内部反叛的情况。于是秦又再次进行“企业大扩张”,发兵攻击南越。

  这样,只要战争不断,那么秦朝这部战争机器就会不断运行下去。这有点类似现代企业治理中的企业扩张现象。

  然而,在现代企业中,一般的经理人都很忌讳企业的过分扩展,因为这会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企业突然死亡的现象。秦始皇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他还不理解过份扩张的会给未来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他只知道,要不断扩张、扩张。

  一个威信很高的董事长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大扩张的后果也许不明显,但是当他的继承人在位时,后果会马上显现。于是在秦始皇死后,虽然“余威震于殊俗”。不堪重负的老百姓“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这是一个朝代的悲剧,也是中国人从此恒久不断的悲剧的开始。商鞅变法破坏了原有的道德约束,破坏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破坏了人们审视内心的传统,激发起了无尽的贪欲,后果波及到了2000年之后,至今我们仍能感受到它的影响。

  一个民族饮了自私的毒药,从此离地狱越来越近,离天堂越来越远。秦的悲剧,从它开始变法时,就已经决定最终的结局。它就象一只贪欲无限的野兽,等到把自己周围所有的猎物全部吃光后,自己就会活活饿死。

  或许我们本来有另一个前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6619.html

更多阅读

imf份额改革 IMF改革的困境与中国对策(2)

 国家间的民主。漫长的20世纪不仅迎来民族主义的春天,也经历若干次民主化浪潮的洗礼。时至今日,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不得不以民主政体作为组织政权的形式,所以阿玛蒂亚8901;森认为“民主的兴起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展”。民主并不仅限于

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先秦的那些经济官僚们(1)

 文/山中小居  最后一次政府破产事件  公元前256年,洛阳的周王城外,愤怒的平民们把国王的宫城团团围住,人们手持债券,高呼着要国王还债的口号,同时不断和阻挡他们进宫和国王理论的卫士们推推搡搡着。  在王宫内,一个神色慌张的老

声明:《官僚经济 先秦的那些经济官僚们(2)》为网友装丿你的本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