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球手机市场份额 中国不能再丧失全球碳市场的话语权(2)



  中国要参与构建全球的碳市场

  记者:您多次强调中国要参与构建全球的碳市场,如果不是这样,将会导致丧失定价权的危险。对此,您能不能展开谈一下?怎么参与?

  杨志:这是关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问题。谁是市场当中的主体?首先要搞清楚是谁引领市场?谁又是资本当中的主体?在市场中,配置资源的,决定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什么成本生产的主体是资本,引领市场体系运行的是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中权力最大的又是权益资本。碳交易,碳金融,从根本上说就是与权益资本运作紧密相连的一种金融品的运作。众所周知,以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为代表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正在构建“碳交易网络”,目的是催生世界各地的碳交易所,链接未来碳交易市场的网络,在重塑世界金融市场中“别开生面”。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同时还面临着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特别是以基于地球系统的总供给弱于总需求的生态危机。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应对并化解这些危机,是摆在人类面前的艰巨任务。当然,历史告诉我们,每逢危机必定会有创新事物产生。实际上,碳交易就是《京都议定书》为全球降低减排成本而设计的一个金融创新。碳交易、碳金融的运作离不开碳市场。当然,碳市场还要包括碳信用、碳保险、碳基金、碳期权等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作为新金融市场,碳市场的特点除了在于其交易配额需要政府、甚至是跨国政府参与之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实际减排的二氧化碳的核定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很密集的知识含量;只有完成上述这些内含复杂的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科制度规定性的过程之后,碳市场才可能将其产品设计或转化成一种金融产品,然后再对其进行金融定价。因此,在技术上实现其可统计、可监测、可核定,不仅是实现碳交易的前提,而且是很复杂的问题。当前,还处在金融危机之中的华尔街的金融大佬们,一时半会儿还不大容易搞清楚它。谁有可能搞明白它,谁就有可能占据有利时机。中国现在是二氧化碳最大生产国,未来是二氧化碳排放权最大的供给国,按照均衡价格形成原理,中国怎么能对构建碳交易市场的规则、标准不闻不问呢?虽然我们的碳减排标准开发得较晚,但可以加快,必须加快。

  2007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的成交量已占世界总成交量的73%,2008年更是惊人的占到84%。尽管中国的实体经济企业为碳市场创造了众多减排额,但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中国创造的核证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后,通过他们金融机构的包装、开发成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及担保产品进行交易。不仅如此,他们还正在全力吸引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到他们所建立的碳金融市场中,进而赚取中国资本的利润。这就像中国为发达国家提供众多原材料与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再出售给中国高端产品一样,他们轻而易举地赚取了“剪刀差”利润!

 2016全球手机市场份额 中国不能再丧失全球碳市场的话语权(2)

  我要强调的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制高点不是钱,而是标准。一旦发达国家把重新构建全球碳市场的标准确立下来,而中国没有参与构建的话,那将永远失去话语权和定价权,而任人摆布。所以,当下的关键是,中国的金融机构一定要跟懂得这一技术的人抓紧合作,积极组织专家建立标准,做数据,做样板,做指数。决不要再重演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丧失定价权的历史悲剧。众所周知,中国之所以没有石油的定价权,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参与石油期货市场的构建,由此导致了中国石油企业无法像跨国石油巨头那样在期货市场大把“吸金”,同时也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靠行政定价来面对国际油价的涨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6704.html

更多阅读

115非手机绑定用户不能分享的下载方法 115资源分享你懂

115非视频文件未绑定手机用户分享的下载方法115今天非手机绑定用户不能分享给大众了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下115资源的 方法有二:方法一、如果有标准提取式的话用115 DiscRobot机器人转存到自己的网盘再下载 这个大家应该都懂的了115 Dis

声明:《2016全球手机市场份额 中国不能再丧失全球碳市场的话语权(2)》为网友乀我拽丶我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