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 中国经济乍暖还寒



 □岳华峰

   回望2009年,中国经济犹如隆冬后的初春,乍暖还寒。这一年,中国政府果断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成功“保八”,并率先将经济引向复苏回暖之路。

   然而,漂亮的数字无法掩盖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政府投资主导难以持续,并可能诱发经济泡沫化风险;出口重创未愈,并可能继续遭遇贸易保护主义围剿;消费欲振乏力,而收入分配改革阻力重重。

 乍暖还寒 中国经济乍暖还寒
   旧难题尚未根除,新矛盾接踵而至。如何加速调整经济结构,如何涉入“深水区”破解体制痼疾,2010年的中国依然任重道远。

   四万亿盛宴

   当经济成功保八之后,我们关心的是4万亿盛宴疗效如何与经济刺激政策何时退出。

   通过4万亿投资的流向分析可知,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占用15000亿,在数量上遥遥领先。各商业银行也纷纷将贷款投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行业。

   而地方对于中央投资的民生项目建设重申报、轻落实。因为这些项目需要地方配合投资,且收益较小。而第一批中央投资的民生项目进展缓慢,也拖累了后续几批项目的展开。

   由于地方财力等原因,前三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75.3%,不到中央的100%到位要求。其中,水利部门的投资项目缓慢,导致地方全部的中央投资项目进展缓慢。

   当经济在巨大投资的刺激下迅速恢复的同时,相应的担忧也相继出现:前期投资进展的相对顺利,会否导致后期无钱可用?众多航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好后,会否会缺乏配套措施而无法发挥作用?地方财力如果难以偿还贷款,有没有成为迪拜第二的危机?

   这些都是4万亿之后的隐性问题,不得不予以重视。

   天量信贷

   2009年全年,新增信贷累计突破9.5万亿,可谓天量。在这巨额信贷背后,是分析人士提出的诸多质疑:天量信贷给了谁?是带来了复苏还是制造了泡沫?中国银行业在盛宴之后将如何收拾当前的局面?

   据统计,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在2009年连续九个月负增长后,于11月转正,且未来CPI涨幅继续扩大的可能性很大。有观点认为,巨额的信贷增量将引发了通货膨胀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原局长吴晓灵表示,M2的巨大增速和新增贷款的天量将给中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过多的货币一旦被创造出来,必然会有个去处。如果商品价格没有一个大的提升,那么就必然要在资产价格上表现出来。国际清算银行表示,如果各国没能及时调整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期的全球通胀将难以避免。

   而令人不无担忧的是,信贷的流向大部分是钢铁、房地产、新能源、化工等十大产业,其间更多的是产能相对过剩的行业。

   不可否认,天量信贷为4万亿投资的贡献和给中国经济发展、就业等的复苏所带来的诸多动力,但也不能忽视因此而带来的通胀预期与产能过剩等多重担忧。预计2010年的信贷仍将维持2009年水平,以确保经济能继续复苏,分析人士认为相应的风险机制也应该及时建立,以免担忧成为现实。

   国进民退

   新一轮国进民退成为受人关注的话题,是始于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提振国内经济而出台的4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房地产、煤炭、钢铁、航空等多个领域进行的大规模重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被整合的对象。很多人担心,国进民退将使国企垄断色彩越来越浓,而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

   在2009年,在政策上,现有以国企山钢集团并购日照钢铁,后有政策力推的山西煤企大重组;市场上,更有银行与地产联动的诸多帝王的涌现。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全国工商联第一副主席胡德平指出,考虑到国进民退完全不利于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政府要建立培育规范管理市场,让一切社会主体各得其所、各随其志,公平合法竞争,鼓励创新,国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民营企业应该逐步进入垄断行业,股份制企业应该加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于国情、民情又和事情相通的模式。”

   事实上,有关民企的生存困境问题,在每一次国进民退的讨论中都屡被提及。不管这是普遍的还是个案的,在我们真实、具体的经济生活中,国进民退的案例、倾向、趋势都是不言而喻,十分明显的。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

   产能过剩

   在保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从钢铁、水泥一路蔓延到新能源,已然变成一种“传染病”,历史总是如此地相似:发现新市场—一哄而上——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为何痼疾难除?目前实施的一系列调控政策,会否走上行政式主导的老路?

   分析产能过剩原因,无外乎有四个:长期积累的结果、行政审批导致的重复建设、垄断产业带来盲目扩张和部分官员追求速度不顾效益。

   首先,出口转内销难与国内需求对接。一方面,内需难以迅速消化因出口受阻而闲置的产能;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国家实施的“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使得部分外向型企业只习惯外销,在产品转内销时往往显得无所适从。

   其次,落后产能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产业、财政、金融和环保等各项政策未形成合力。

   最后一点是保增长引发地区新增产能盲目扩张。这种需求虽然能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但也会刺激部分行业盲目扩大产能,从而加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6747.html

更多阅读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因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简介?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原因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有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抓住人民币升值机遇,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我

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有些失灵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

中国经济今年将进一步面对增长放缓的挑战,世界银行在本周三(5月23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提醒北京政府,应该做好准备面对经济增长突然放缓所带来的挑战。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会波及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报告同时指出,亚太地区在欧洲

中国经济网报道:2014宋庄艺术节见闻

2014宋庄艺术节最大的宣传广告2014宋庄艺术节见闻来源:中国经济网 诗豪天9月29日,2014宋庄艺术节在北京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淘宝街开幕。将有7个展馆加一条“艺术淘宝街”对外开放,除一个主展馆之外全部免费。其中,300个艺术家工作室将集中

声明:《乍暖还寒 中国经济乍暖还寒》为网友黄昏把影拨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