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转移网 产业转移在中国进行了三次



 文|陈东升

  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 很多人下海经商, 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通过与银行勾结,将呆坏账核销,从而将企业变成自己的,也有人倒卖批文、倒卖油进而实现资本积累。而对民营企业来说,资本的积累主要来源于两点:房地产与对资源的瓜分。

  

  港澳资本搞活内地经济

  

  这些人可以分为三拨, 第一拨是从房地产中寻找到商机,第二拨则是双轨制寻租。我写过一篇文章来论述这个命题,我认为第一拨发财致富的人依靠的是个人的胆子,第二拨依靠的则是老子,父辈的关系,第三拨则依靠脑子。因此,在我看来,之后的企业家,如黄光裕,还是比较本份的。他们都从小商小贩开始,通过努力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只是发展起来后,前进的道路有点歪曲了。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贪污腐败其实是一个赎买行为;从法律学角度来看,贪污腐败是一个犯罪学的概念。而从历史学的概念讲,它体现的则是一个进步的概念。因为它打开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

  中国原始资本的积累最早源于个体户与万元户,早期开放的对象则是港澳资本,但它已经达到搞活经济的作用。发展到90年代,基础设施就成为了一个瓶颈,人们要想安装电话,买机票都必须走后门,因此修路、架电话、修机场等成为了社会的主要课题,这也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这个时候,日本的“黑子环流”对我们来说还是有所贡献的。什么叫黑子环流?“黑子”在日语里的意思是顺差,而所谓的“环流”是因为二战后,日本对我们心怀愧疚,因此为我们提供低息贷款,从而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如从大同到秦皇岛的高速路就是由日本出资建设。对这, 我们坚决不宣传,因为如果宣传开来,这就会成为变相的战争赔款。

  除此之外, 我国还向世界银行贷款,并通过人们安装电话上交的安装费与坐飞机上交的机场建设费,集资成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种创新,一种制度的创新。所以,我一直认为,第一步,港澳资本搞活我国流通与经济;第二步,世界银行、日本的贷款,以及我们自己的制度创新,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步,市场初步形成,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进入。第四步,本土经济崛起。其中,第四步非常有意思。在谈论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提及它的两个代价,其中经济上的代价就是四万亿银行呆坏账。它们最后变成什么了呢?我认为,一半变成了资本,另一半中的一半变成了消费资金,其余的则成了呆坏账。

  表面上看, 这四万亿呆坏账要由政府承担,但最终买单的还是老百姓,政府通过税收让他们成为了这批呆坏账的买单者。除此之外,在改革开放中, 我们还承担了一个政治成本,但在我看来,这两者都是非常值得的。现在,有时人们对贪污犯的伏法不但不赞赏, 相反还对其表示同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因为法不责众。而什么叫做法不责众?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对于我们的法制问题,马英九用了一个词,“选择性执法”,我觉得非常贴切。

  

  拉美经济不是一个自助经济

  

  我一直有一个“ 大赦理论” ,我认为,大赦能解决长期贪污腐败的心理障碍。当这个想法形成后,我就特别兴奋,田源主席听后,说了一句让我一辈子难以忘记的话。他说,你说的很对,但不可能,因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为人民。也正因为这个执政基础,它执政的这个政权永远也不可能倒下去。因此,实际上这四万亿呆坏账就变成了原始积累的来源。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感叹市场经济的伟大,北京一幢一幢新楼拔地而起,体现的就是市场的力量。

 中国产业转移网 产业转移在中国进行了三次
 但我们要知道, 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最大的一个国策就是大循环理论,也就是两头在外。这使得我国从搬运经济发展到装备经济,到加工经济,再到制造经济,最后到创造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搬运经济与装备经济都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而创造经济则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搬运经济与装备经济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这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关系。前一段时间,人们就“分工会不会拉美化”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那什么叫“ 拉美化” 呢? 简单一点,拉美化就是高度外向型经济和高度外国资本的统治,以及贫富两极对立与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在经济发展之初,外资的介入使得经济迅速发展,但很快就趋于平静。也就是说,拉美经济不是一个自助经济,而只是跨国公司的附庸。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解读,拉美化就是高度的经济附庸。由于这种附庸,自身不能自由发展,完全被外国控制,而这种控制带来了社会矛盾,两极分化也由此出现。为社会我一直强调中产阶级的崛起呢?正是因为两极分化消极了经济发展的后劲,穷人没有消费力,富人却只投资不消费,所以中产阶级的崛起才是一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但我们知道,从生产性社会变成消费型社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一直认为,我国的现代化有着两个版本。虽然第一个版本的现代化经历史证明是走不通的,但它为第二个现代化留下了重要的遗产。那时,还有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就是1972年的中美建交。那时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而所谓的冷战就是用意识形态将世界划分为两大阵营,这里就涉及一个世界公平的问题。朝鲜战争结束后,我们的宣传口号是“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但事实是,朝鲜战争后,美国控制了联合国。如果当时美国在联合国提出进攻朝鲜的时候,苏联能够投一张反对票,美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就不可能这么高,美国借联合国之名攻打朝鲜的事情或许也不会发生,还有这次的进攻伊拉克。帝国主义似乎又卷土重来了。

  

  历史为我们创造了好的发展环境

  

  翻开历史, 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并依此采取的制裁。由于对中国采取美元封锁,所以当年邓小平去联合国的时候,国库里没有美元,这时霍英东帮了一个很大的忙,而他的地位也因此奠定。当然,中国对帝国主义也采取了封锁。当时,苏联害怕中国搞独立,于是跟我们签订了四份合同,不愿意将大连雨顺港还给我们,也想与我们建联合舰队。但毛泽东采取的独立自主政策,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现在有人在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进行评判的时候,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忽略这一点。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一群健忘历史的人,都是一群发泄私人愤怒的人。这种发泄对不对呢?也是对的,但是不是公正的与历史的就不见得了。毛泽东说,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就是暴动。而有革命就必定会有流血。

  但说回来, 中国外部环境的改善,大三角关系的形成,也得益于冷战时期美国希望整垮苏联而拉拢中国。所以后来有人说,72年毛泽东接见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尼克松访华后, 苏联非常惊恐, 恨不得向我们丢原子弹, 当时的苏联驻美国大使多波雷宁就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而这也是珍宝岛战与越南战争爆发的最终原因。在我国历史上,毛泽东打开了与美国建交的大门,而邓小平则更进一步,彻底走向了亲美的道路。在时间上,1972年到1989年六四事件之前,中美关系进入一个高度蜜月期。只是美国没想到,这样一个弱小的、呈依附性的哥们在若干年后竟会成为自己的强劲对手。

  80年代,我在经贸委做研究的时候,就对世界未来20年的局势进行过思考。第一,日本能否取代美国?经过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能。第二,石油价格能否达到100美元每桶?我们认为能,这也得到了事实的证明。第三,美国何时走出滞涨?80年代,贸易增长达到2%已属高增长,而美国这一数字达到了2.5%,世界其他国家普遍都在0.15%到1.2%。现在,美国经济为3%增长,世界贸易则是6%增长。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尤其是贸易增长超过经济增长。

  当时,谁也不曾预料到中国的崛起。虽然有人说“中国这头东方睡狮一定会醒来”,但这只是一句大而化之的话,而不是从战略上做出的一个论断。当然,当时就有很多人承认,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未来在世界上将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但谁也不曾预料到,中国会对美国的地位构成威胁。

  

  产业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成功转移

  

  在历史上,产业转移总是从一国向另一国转移,比如上世纪60、70年代,起飞后的日本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台湾、香港、新加坡与韩国。但在中国,一国之内就可以进行三次产业转移,这是没有经验可循的。这里我们依靠的后发优势其实就是两个理论:雁行理论和进口替代战略理论,这都是从经济的角度做出的考量。而对企业来说,企业的后发优势依靠的就是一个理论: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按照冷战时期的逻辑和意识形态,台湾、新加坡等在崛起之后也应该进行产业转移,而其转移的对象是自由世界,如泰国、马来西亚。但现实转移出现90度大转折,文化与血缘成为转移的主导,因此四小龙中有三个属于华人国家。但无论怎样,大家要记住的一个事实是,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中美的意识形态之争被搁置,联手遏制苏联。但其实大家都知道,欧洲与日本的崛起只是源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可为什么美国会有马歇尔计划呢?我们又应该怎样评价西方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行为呢?第一,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这是因为帝国主义侵略成性,也不能认为其根源是经济不好时人们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虽然关税曾经高达200%,平均关税也达到40%。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而结束,英国与法国为了使德国从此不能再崛起,对其采取了一系列非常不友好、损人利己的政策。但这反过来更加深了德国的仇恨和德国对民族主义的追求,而这也为希特勒后来的一呼百应奠定了思想基础。随着希特勒的强大,各国都希望与其签订秘密协议,都想着不最先成为德国的进攻对象,随心主义也因此大行其道。这就给美国留下了两个历史教训:第一,成立贸易组织;第二,不能够再像当年英国、法国对德国那样,而应该对其进行反哺。这也就是实施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原因,而所谓的马歇尔计划就是从多方面帮助欧洲国家实现经济复苏。期间,麦克阿瑟就是一个风云人物,他帮助日本实现改革,推出和平宪法。所以,日本从来就只是一个经济大国,而不是政治大国与军事大国。人们经常所说的“日本军国主义”其实只是反映了日本千方百计向军事大国努力的意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7002.html

更多阅读

警惕美国在金融领域对中国进行双重打击 高级战争3 双重打击

警惕美国在金融领域对中国进行双重打击——在金融研究会2013年会上的演讲国防大学教授乔 良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与美国谈判,提到两国直接贸易和有关自贸区问题时,美国人的反应不是很热情?提到建立两国新型大国关系时,美

声明:《中国产业转移网 产业转移在中国进行了三次》为网友岸芷汀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