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刻拍案惊奇 谁导演了“农夫”版拍案惊奇



 ——关于“砷超标”事件的七个问号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文/特约新闻观察员 彭  燮

  岁末年初贺岁档,总得有几部搏人眼球的大片横空出世。今年的特别之处在于,这股贺岁档之风还刮进了现实,刮进了食品饮料行业。电影院里有《三枪拍案惊奇》,生活里也有真实版的“砷超标”版拍案惊奇,一样的惊悚悬疑,一样的令人摸不着头脑,不一样的是前者导演无人不知,后者导演至今无从考证。

  从2009年11月24日到现在,看似本次事件已经有了一个“复检合格,可放心饮用”的结案陈词,但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困惑和问号萦绕在我们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问号之一:

  违规操作为何一而再,再而三?

  从已经得到确认的事件发生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关执法部门在此次事件当中至少有3点值得商榷:一是初检之后,未依规定将结果及时告知相关企业;二是自行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三是在企业未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复检。如果说第一个问题可以归结为“执法机构的轻率和傲慢”,那么接下来的两个问题,是在事件爆发之后媒体和大众强烈关注的背景下发生的,的确很难再仅仅用“轻率和傲慢”来解释。

   问号之二:

  两次检验结果为何出现相反结果?

  时隔数日,从“总砷超标”到“各项指标均合格,消费者可放心饮用”,这完全不同的两份检测结果确实令很多人感到费解。更令人费解的是,农夫山泉董事长曾公开表示,其实更高一级的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第一份样品也是不合格的。而另据媒体报道,复检报告中所标注的“样品标识”,在初检报告中竟然找不到对应信息。究竟是有人蓄意在样品上作了手脚,还是抽检的样品并非同一批次?我们都在等待答案。

 

  问号之三:

  “总砷超标”为何成了“含有砒霜”?

  翻阅各媒体针对本次事件的报道,你会发现“砒霜”出现的概率甚至还要高过“砷”,很多媒体更是直接用“砒霜门”来概括本次事件。其实,你只要稍微查阅一下资料就会发现,即便是总砷超标,也未必就含有砒霜。从“砷”到“砒霜”,媒体的“低等错误”究竟是仅仅由于某些媒体的想当然和追求轰动效应,还是背后有神秘力量操纵?

 

  问号之四:

  事件幕后是否真有黑手?

  饮料行业竞争激烈人所共知,先前的“水源门”、“捐赠门”也都曾被看作是行业之间恶性竞争的具体案例。对于本次事件,相关企业也都提出了“始作俑者是否另有其人”的类似疑问。如果事件果真是竞争对手的恶性炒作,那其中难免存在着经济利益与行政力量、新闻媒体之间的灰色链条。在恶性竞争频发的背后,究竟是竞争过于激烈,还是行业监管出现盲区?

 

  问号之五:

  谁才是事件最大的受害者?

  毋庸置疑,本次事件对于统一和农夫山泉都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据农夫山泉代理律师表示,初步估计损失约为10亿元人民币。但与此同时,政府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在本次事件中也受到了多方质疑,有媒体评论称,这是执法部门遭遇的又一次“信任危机”。另外,被牵涉其中的千千万万的消费者更是如同坐了一趟过山车,“先是吓坏了,后来干脆懵了”。

 

  问号之六:

  我们到底该相信谁?

  面对“砷超标”,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也成了我们面对各类“有毒有害”消息的常规思路。在这种思维定式下,即便产品“复检合格”,消费者一时也难以恢复信心。 “三鹿”事件之后,国内乳业经历的漫长恢复期便是佐证。其实没人愿意生活在恐慌和猜疑当中,这种结果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但如果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信息发布渠道,那么我们只能被动地选择相信所有“有毒有害”消息,无论它是真是假。

 

  问号之七:

 初刻拍案惊奇 谁导演了“农夫”版拍案惊奇
  我们离“放心饮用”还有多远?

  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是食品企业、政府部门共同的责任。但真实的现状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现状表示了担忧。有人说这是过度紧张,但我们真正担忧的是还有多少食品行业的“潜规则”没有被曝光?还有多少“企业内幕”没有被公开?还有多少监管盲区没有被发现?还有多少监管机制没有被理顺?而我们更担忧的是,我们还要像这样担忧多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7055.html

更多阅读

是谁助长了墨镜男的疯狂? 疯狂联盟辅助

是谁助长了墨镜男的疯狂?相关视频:http://video.sina.com.cn/p/auto/v/2011-12-08/104661596205.html在南昌街头近日发生一则交警上前制止违章行驶的摩托车男女的新闻,男的戴着一幅墨色眼镜,20多岁

声明:《初刻拍案惊奇 谁导演了“农夫”版拍案惊奇》为网友男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