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全家便利董事长:创新是永不休止的挑战



    7月20日,我前往美国加州,参加日本全家便利商店在美国第一家新概念店“Famima!!”的正式开幕典礼。 

 台湾全家便利董事长:创新是永不休止的挑战
    这家店位于西好莱坞地区高级都会商圈的圣塔莫尼卡大道上,卖场约112坪,除了品牌、识别系统,与传统的FamilyMart不同,商品结构也创新,朝精品路线及生活概念店发展,并引进在日本相当成功的鲜食便当、寿司、日本茶及进口文具等,还设有用餐区。 

  日本全家为了成功进军美国,并达到2009年全球2万家店的目标,一方面在日本尝试创新业态,也试着在这个便利商店已走下坡的市场有所突破,因为唯有创新业态,才有成功的机会。 

  便利商店(简称CVS)发源自美国,在此却由盛而衰,目前被通称为C-Store,也就是说,不是A级商店,就目前美国一般便利商店的商品结构、服务和陈列来看,也确实谈不上A级。 

  相反的,这个业态在进入日本、台湾,被发扬光大之后,不论商品、经营手法和服务,都成了领先指标型的零售通路。然而一眨眼30年过了,便利商店业在日本也进入生命周期的末期,面临由高峰滑落的危机,创新变革成了业界最大的挑战与课题。 

  创新业态 扭转宿命 

  实际上,不只是超商产业,创新业态对各种零售服务业都是最现实且永不休止的严苛挑战。因为,再成功的业态,几乎都逃不过生命周期30年的宿命,早在1958年,美国哈佛商学院零售专家McNair创立的零售轮理论 (wheel of retailing),即预见这点。 

  他认为,新型零售业以低利润、低价格、低档次的经营方式,挑战成名已久的零售商,后者则因为成本不断增加与价格上涨,而变得肥胖迟钝,最后被新型的业态取代。 

  因应零售轮理论,过去半世纪,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各种零售业,都做了不少创新与变型,在美国零售市场独领风骚的沃尔玛,就是一个典范。 

  1962年沃尔玛成立第一家折扣商店,为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1983年之后,陆续成立会员制批发仓储、大型商场及小型超市;主导欧洲零售业的量贩零售集团如特易购、家乐福等,随着版图扩大,也分别投入批发仓储、超市、大型店、郊区购物商场及小型超市、折扣商店等不同业态。 

    日本零售业以综合百货大店为主,经过40年发展,生命周期也由盛而衰,二大营运核心:食品与包括服饰、家用品等在内的非食品商品,前者有量贩、超市、超商的竞争,后者被各式产品组合强劲、又有价格竞争力的专门店瓜分侵蚀,经营愈来愈辛苦。前几大的Mycal及大荣先后不支倒闭破产,西友则被美国沃尔玛并购。 

  转型 突破困境 

  为了突破困局,近年来,包括伊藤荣堂及永旺集团等,都尝试由综合百货商场(GMS)转型为购物中心,除了利用本身优势,以大型店为购物中心的主力店,也吸纳更多专门店进入购物中心,藉此扩大卖点,共同集客、创造业绩。 

  便利商店在日本经过30年的发展,在高龄化、少子化等社会人口结构转变的冲击下,现有形态已无法完全满足不同客层的需求。 

  为了创造第二成长曲线,部分业者已在日本国内展开业态创新革命,分朝精品便利和平价生鲜杂货两极化发展。例如Familymart的“Famima!”,Lawson的Store 100及Natural Lawson,99超商的99+,ampm的Food-style等。 

  在日经流通新闻6月公布的2005年上半年热门商品服务排行榜中,像Store100这种结合生鲜、百圆均一价及便利店鲜食三大卖点的新形态超商,就与针对金字塔顶端顾客的高级会员制休闲产业、俱乐部及豪宅,分列情境式消费与时间节约型消费的榜首。 

  消费趋势 两极化 

  消费市场这种两极化的趋势,与上述日本超商创新的两极化走向,不谋而合,消费两极化的趋势,则是高龄化、少子化人口结构的结果。 

  高级休闲俱乐部产业,精致化消费环境和细腻的服务,主要诉求的是五、六十岁的熟龄消费者,他们自有资产持有率高,消费潜力强。百圆均一价、超值及便利诉求的超商,满足时间节约型的消费需求,目标客层是不婚、不立(成年却仍仰赖父母的年轻人)的族群,他们资产有限,却重视实时行乐,消费力一样很强。 

  人口结构老化与少子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在台湾也日益明显。所以台湾零售业不约而同地进行“大改款”或“小改款”,例如大润发成立得来速门市,顶好惠康超市另开Jason’s Market Place,松青超市成立MATSUSEI,福客多更新店招的同时,也尝试与面包、咖啡店复合经营。王品集团持续创新餐饮品牌也是一例。 

  台湾便利商店市场进入饱和期,尽管店数仍在增加,但同构型高,加上商圈重迭,单店单日营业额不增反减,造成投资效益递减,要创造第二成长曲线,势必要创新形态或发展第二品牌通路。 

  尝试 才有机会成长 

  日本部分便利商店业者创新业态的做法,成功与否,目前虽然言之过早,却不得不做,因为只有敢尝试才有机会成长,一旦成功,既有店型加上新型店,便可能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个业态的成功,往往是因为符合当代的潮流与需求,但如果陶醉沈迷在成功中,没有及时修正改变,生命就会终结,被新的业态取代。 

  都市发展郊区化、人口结构老化,生活形态不断改变,不同情境下,人类的需求也不同,业态创新多元实属必然。销售技术与科技的进步,让业态创新更容易、创新速度更快,例如1950年代美国率先出现开架自助式的购物模式,这个零售业的革命,让业者可以节省人力,大量标准化展店。 

  销售技术刺激创新速度加快,相对也缩短既有业态的生命周期,可以想见零售轮会愈转愈快。 

  做为零售业的一员,可以沉醉在成功的时间也愈来愈短,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国外同业的做法,可以启发我们的创新观念,及早因应准备,却不能一味模仿,持续成长之钥只有从消费者需求去探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10574.html

更多阅读

阎妮:喜剧是我一生的追求

从《武林外传》到《生活启示录》,她出色演绎了一个个幽默风趣的爱情故事…… 阎妮:喜剧是我一生的追求热情、淳朴、妩媚,既有熟女的韵味,又有几分幽默和喜感,是阎妮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自从在大型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饰演了风情

吴汉东: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

  一个创新的中国必须要注重知识创新,绿色生产,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  文  吴汉东  创新将世界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中国的创新及知识产权,我们必须要用一个国际大视野,站在中国的现实状况来探讨这个问题。  中国离

全家便利董事长:池塘小鱼如何跃海成鲨

   无国界时代来临,零售通路品牌在全球化浪潮下,一波波走向国际化;中国大陆零售业门户开放之后,这波浪潮益发汹涌,就连世界第一大的沃尔玛,近十年来也积极进军亚洲。     它们就如一群巨鲨,游入汪洋大海,正要开始国际化的台湾流通业

台湾全家便利营销:心动,来自共同的感动

    继去年推出“好神公仔”,创造话题并带来实质营销效益后,全家便利商店今年再度推出代表台湾意象的“台湾六星集”小绿人公仔。一连串从本土文化出发的创意营销,不只让人看见全家的创意导入能力,也让全家更加体认,向传统文化取经,

声明:《台湾全家便利董事长:创新是永不休止的挑战》为网友幸福如覆薄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