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 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内容摘要:本文从流通现代化角度分析了我国流通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流通现代化是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新途径,提出了通过流通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方略。

关键词:流通现代化 流通企业竞争力 途径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生产领域构成之一的流通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商品流通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还较低,商品市场体系缺乏规划和资金投入,流通企业系统化程度低,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国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足9%,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达到15%以上;中国社会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7%-20%,而发达国家仅占10%。因此,推进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增加流通企业创造价值能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流通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及问题

 

入世以来,我国流通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上升2位,其中,经济运行排名上升4位,但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依然低下,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如企业效率在2001年排名第40位的情况下,下降到2002年的第43位。这主要是因为流通企业内部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和经济效益不佳

 

我国商业企业在经营中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惯性作用,对现代流通组织与发展形式和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是引入了现代化营销理念,但传统的经营理念还支配着企业行为。经营观念还停留在立足闹市区、商业中心,追求豪华装饰,热衷于经营高中档商品等方面;管理创新明显不足,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含量水平不高,缺乏对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纯熟运用;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缺少能把握现代化经营理念、善经营、会管理的高层人才,导致流通业资本周转率低,经营过程成本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我国商业资本平均每年周转不足10次,而日本平均每年周转15-18次,国际知名的流通企业最高可达年均20次以上。

 

流通企业系统化、规模化程度低,缺少物流化标准建设

 

由于行政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各行业都热衷于发展各自独立的现代物流产业,相互间缺少沟通和协调,人为割裂了现代物流的整体布局,另外,物流标准化更是存在着差距,产品缺乏标准,交易成本增大,物流设备标准不一,为形成统一的市场人为制造了障碍,再有市场分工不明确。2000年全国主要273户大型零售商场商品零售额实现1072.8亿元,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美国仅沃尔玛一家2000年的销售额就高达1932亿美元,占全美国销售额的7%。从流通规模看,在全国1300多万个流通主体中,单体经营的个体商户在全部流通主体中的比重高达93%,但规模以上流通企业仅有1.1万多家,占全部流通主体比重不到1%,其中销售额上亿元的大型流通企业仅为200多家;从市场份额看,最大的流通企业的市场流通份额不足市场销售总额的3‰;从销售额看,我国的销售规模最大的零售企业上海联华2001年销售额98亿元,还不到沃尔玛公司的1%。企业实力不强、规模不大、货源封闭、信息不畅、效益不高,这种状况不改变,我们就很难在今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商业规则不健全,信用体系落后,流通秩序不规范

 

我国商品流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合理开放、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没有针对流通领域的定价方法、价格折扣使用条件与方式等的价格规制,导致当前我国流通领域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竞争现象难以制止,价格水平不断下滑;由于诚信缺失,企业普遍面临信用危机,流通效率不高,如多数流通企业的结账周期在3个月至半年,有些企业甚至在一年以上,远远高于市场经济成熟国家1-3个月的商业结账周期。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流通企业没有商业资本积累,必然挤占生产企业的资金来开展经营,导致了产、供、销关系紊乱。

 

流通现代化是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成为其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流通企业只有迅速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提高商品流通行业的系统化程度和集中度,增强流通效率和服务功能,促进流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才能确保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优化流通企业组织结构

 

传统的流通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在信息技术相对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严密的等级体系、明确的责权统一和完备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用人工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和传输的有效性。其弊端在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人员之间缺乏合作。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使这种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灵活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柔性组织结构。尤其是企业引入“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之后,更要求企业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改造组织结构。信息化使管理信息的下达和获取不需要通过中间层,从而形成了一个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新的组织结构模式调整了企业内部分工体系,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改变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分割、职责不清的状况,从而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降低了成本费用,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创新管理模式

 

传统的商品流通活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交易费用和时间耗费较高。通过应用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企业的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流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范围,拓宽了流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对象,将传统的以内部的人财物管理的主要模式延宽到以信息人财物为主要管理对象,以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

 

获取规模优势

 

根据规模报酬理论,企业发展规模要适度,超过规模临界点,规模的扩大反而会导致效益的降低,所以当企业规模不能通过单体扩大获取规模收益时,可以通过连锁这一组织形式来实现。国际先进经验表明,连锁化是成功流通企业的重要特征。比如,世界零售业巨擎沃尔玛在2001年度收入总额达2200亿美元,超出此前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达70亿美元之多,取得2002年“世界500强”排名第一的辉煌胜利。沃尔玛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全球有超过4000家大型门店这一连锁优势。高度连锁化能使流通企业充分发挥规模优势,通过统一进货、统一定价、统一促销、统一核算,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信息搜寻成本

 

电子商务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水平上实施流通模式的创新,从单一的成本优势发展到兼有低成本和差异性的全面竞争优势,降低传统交易方式下信息搜寻成本。同时,实施电子商务,优化信息采集,在网上进行供销洽谈,并通过网上的电子转帐系统和税收征管的电子网络来进行资金的支付划拨和结算,从而营造出面向全国和全球的网上商贸环境。

 

提高企业流通效率

 

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从追求企业的内部效率开始转向通过资源的外部整合提高企业的外部效率。10多年来,企业管理者一直着眼于企业内部效率的提升,不断努力寻求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途径。许多企业采取降低消耗、减少福利费用等减量经营手段,大幅度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升企业内部效率。然而,由于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企业内部的效率之源会日趋枯竭,单纯依靠内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营造出长久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将着眼点转向企业外部,运用现代化方式寻求企业外部效率的提升和挖掘,通过连锁化取得企业规模优势;通过网络化形成流通企业之间的以及流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稳定的产销关系,弱化了竞争风险,为企业综合效率的提升创造了契机。

 

增强流通企业国际竞争力

 

加入WTO以后,面对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国内流通企业要同国外流通企业争夺市场,就必须抢先控制市场商品流通网络。在产品同质化、成本差异小的情况下,渠道优势就成为竞争的重点,而这正是流通企业所要努力造就的核心竞争力。大型连锁超市的异军突起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为流通渠道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竞争方式,极大地扩大了竞争领域。通过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方式,加强流通网络的建设,建立商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的高效稳定、覆盖面广的流通网络,能够使流通企业全面实现同自己的所有门店、主要供货商及主要客户群体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获取低成本优势,增强竞争力,使中国的流通业真正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发展。

 

基于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流通现代化实施方略

 

深化流通企业改革,实现商品流通产业的结构优化与机制创新

 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 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企业是实施流通现代化的主体,推进流通现代化,就要求企业在实践中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仅把流通看作是产品的销售环节的观念,使流通真正成为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有机系统,从而搞好商品流通的体制创新、功能创新和管理创新;调整商品流通产业布局,优化商品流通企业结构,鼓励、支持大型商业集团跨地区购并,实现流通领域中的资产重组,做到强强联合;加快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加强流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供应链,促进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联动、组合,促进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以提高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从而优化了流通企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企业集团

 

流通领域必须注重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的培育,从而形成一批资本规模和销售规模庞大、市场覆盖面广、并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全国性的流通大集团,并以它们为主导带动全国流通业的发展,规范流通市场,提高流通效率、形成能同国际流通企业相抗衡的竞争实力,为提高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奠定可靠的微观基础。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领域大公司大集团,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提高素质,使之成为市场流通活动的主导力量,鼓励它们走出国门,建立全球化的流通网络,提高国际竞争力。

 

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管理创新

 

流通的现代化,关键要看流通业的科技含量如何,科技含量中最重要的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改变我国物流业发展滞后、物流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的现状,通过物流现代化推进流通现代化。

 

提高素质、规范市场,构建商业信用体系

 

推进流通现代化需要建立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提高也会促进流通的现代化。遵守职业道德,进一步提倡讲诚信、守契约、反欺诈,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合法权益,强化诚信促销,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从而树立中国流通企业在国内外的良好形象。

 

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中国的物流产业将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增长,而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了600万人。国内物流行业要在开放的平台上与世界一流的企业竞争,当务之急就是整合观念和弥补人才缺口,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熟悉现代流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首先是要熟悉现代流通规则、世贸组织规则、国际惯例以及国际商务法律,在事业和能力等方面都应该具备国际化水准。

 

其次是应具有对现代流通企业的管理能力,熟知现代流通方式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能够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发挥现代流通的优势。

 

再次需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

 

最后是具有创新能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高的市场占有率,就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企业经营管理也要不断创新,这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资料:

  1.吴仪,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经济日报,2002.3.18

  2.宋则,促进流通创新 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3.晁钢令,新一轮流通改革的发展趋势与主要任务,《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4.张弘,信息化与中国流通创新,《财贸经济》,2003.1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12022.html

更多阅读

未来:企业文化的新四化方向

纵观中国企业培训领域,能够讲企业文化的讲师不算少,但能够把企业文化讲好的讲师还真不多。换句话说,就是现在做法弄术的人很多,能够谈经论道的人很少。在组建《企业文化大学堂》讲师团的过程中,在近万人的企业培训讲师队伍里,真正具备相

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经营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利润,因为利润是企业经营的血液。倘若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紧跟社会的发展而长期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为社会做更多贡献等

是最重要的审美途径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立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要获得可持续和良好发展,必须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因为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保障。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不可模仿

“跨界”招聘: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跨界”招聘: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作者/李彩霞A公司是一家多种行业业态有机结合的电子商务公司,即具有零售业态、互联网技术、物流、呼叫中心等多种业态特点的企业。针对这些不同的业务功能,该公司各部门组织架构设置需要借鉴不同行业

企业招聘问题与对策 企业危机的新趋势和新对策

 微博的出现以及流行语现象使目前企业危机的管理难度加大,需要企业在危机应对上有新的策略   文/杨 斌  迟小莉  金融危机的余波慢慢平息,金融危机造成的企业经营危机也逐渐减少。但是,我们必须警惕的是,企业危机正以惊人的速度

声明:《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 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新途径》为网友煙花易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