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强势品牌六感法则(1):体验营销时代来了



  小康社会  

  当一个自然人决心做一件事情,成功率可能50%,即:也许成功,也许不成功;

  当一个组织决心做一件事情,成功率可能80%,即:不发生意外就会成功;

  当一个国家决心做一件事情,成功率往往100%,即: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一直追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提出“和谐”、“环保”、“健康”的理念,事到如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可以说如今的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我们看一看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几个关键指标的发展趋势。  

  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0元人民币,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接近4800元人民币,比起1991年平均水平,分别提高了828%和571%(如下图)。

  图-中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2008年数据为预计数据)

  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十多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尤其,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速度更快,18年间增长了8倍之多,就拿2007年的数据来看,比起乡村居民平均纯收入高出4倍之多,预计在2008年这个数据可能更大,为城镇居民小康生活的巩固和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当然,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长幅度相对低,城乡差距日趋突出。但是,这种差距不仅在中国,在其它国家也同样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差距是难以避免的。  

  恩格尔系数  

  我们再看看恩格尔系数。相关数据表明,在过去的18年里,恩格尔系数无论在城市居民家庭,还是在乡村居民家庭,都呈现出大幅度的下降(如下图)。

  图-中国城乡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2008年数据为预计数据)

  尤其,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幅度更为突出,从1991年的53.8下降到2007年的36.3,下降幅度高达48%。从现在看,2008年由于宏观经济的种种原因,恩格尔系数可能不会明显下降,但预计能够保持2007年的水平。

  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具有一定争议的专业统计概念,由于数据统计的口径和真实性等诸多因素,不同的经济学家持不同的观点。不过,在全球范围大家还是基本认同“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能力,尤其反映国民的贫富差距。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恩格尔系数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那么,按照这个定义来衡量,中国社会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尤其城镇居民更是达到了“富裕社会”的标准。

  笔者也查看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近几年,日本约23;新加坡约33;香港和澳门大概30左右(近几年的平均值)。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系数相比,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虽然还是有点高,但趋势已经向它们接近了。

  虽然2007年比2006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有微弱的反弹,但下滑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因为,只要是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继续提高,食品、饮料的物价水平保持平稳,这一趋势是必然会发生的。

  即便美国的金融危机会波及到我国,笔者还是相信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在远期内必将继续下降。因为,1991年到1994年,还有2003年到2004年,恩格尔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弹,但这两次的反弹都没有阻止总体下降的趋势。  

  小资群体的出现  

  什么是小资群体?

  很简单,有一个顺口溜就可以定义他们的特征:

  住公寓,开小车,工作就在写字楼;

  喝咖啡,吃西餐,健身要去俱乐部;

  爱上网,贪聚会,一有假期去旅游;

  入会员,刷金卡,没事也要雇保姆。

  ……

  这就是小资群体。

  “小资”原本是一种浪漫思想的象征,独立于社会群体而存在;而在当今这个社会却演变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甚至成为一个特定社会阶层的专门称谓。更确切的说,“小资”被看作是中产阶层文化的别称,它已经演变成社会时尚的潮流。

  正因为中国城乡居民全面迈向“小康社会”,尤其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得到了快速提升,在中国的大中城市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大批小资群体。

  他们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影响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分化,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经济的生存与发展模式。

  我们就拿中国的核心城市来看,据有关机构统计,在过去的5年期间,月家庭收入4000元以上的家庭户占总家庭户的比例明显上升,2007年达到26%,比2003年的10%提高了16个百分点。

  笔者觉得,这个比例应该更高,而且在发达城市更为突出。因为,此数据不是普查数据,是抽样调查的结果。而且,样本户的抽样过程有两个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1、选取样本户的时候,高收入家庭和超高收入家庭比例偏少,尤其富豪级的家庭根本不在样本户里,所以,所投射出来的高收入家庭比例自然会低很多;

  2、样本户填写个人收入的时候,未必如实填写家庭最真实的收入,就算真实填写也未必每年都能及时更新,这也难免导致样本户家庭收入的失真。

  所以,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高收入家庭的比例应该远高于26%,尤其在发达城市更是与此数据大相径庭。

  据有关机构统计,在我国,达到美国中产阶级标准的人口数截止到2007年底已经突破3000万人,其中,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个人已经超过了40万人。截止到2009年底,这个数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人民币换算后,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富豪已经上升到87.5万人,其中资产超过1个亿的富豪已经超过5.5万人。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高收入家庭比例的快速扩大,“小资群体”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不仅已经形成,而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比如:

  在耐用消费品领域,他们对商品房、汽车、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高档手机等产品的消费明显高于中低收入家庭;

  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对巧克力糖果、速冻食品、护肤品、葡萄酒、包装水的消费也远高于中低收入家庭;

  那么,在其它奢侈品和服务类产品上的消费更是与中低收入家庭有着天壤之别。尤其,在高档首饰、服饰、工艺品以及健身俱乐部、星级酒店方面的消费,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有关专门研究快速消费品的一个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中国的高收入家庭对快速消费品的人均消费能力,相当于中低收入家庭的2-3倍,有些品类,比如:高端奶、葡萄酒、护肤品等方面,可能相当于中低收入家庭的20-30倍。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的营销人员重新思考市场规模与需求,重新思考消费者的购买及消费行为,重新思考你的市场细分策略以及沟通方式。   |!---page split---|    “经济人”的消亡  

  正因为小资群体的出现,正因为人们生活与消费观念的改变,管理学上所提出的“经济人”的假设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质疑。

  管理学认为,社会上的人大体要分三种:经济人、社会人和决策人。而且认为,经济人是只有关心自己的收入和物质生活,不太关心社会交往、娱乐生活以及被人尊重的社会地位。

  当今社会“经济人”真的存在吗?

  从以上各种数据分析来看,笔者十分怀疑这种人的存在。无论从物质生活的角度,还是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当今社会不太可能存在“经济人”。

  管理学提出“经济人”的概念,至少是在50年前。那个时候全球经济还没有全面复苏,多数国家仍处于贫困和战乱状态,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所以,当然就谈不上“小康社会”了。也许,那个年代,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真的存在所谓的“经济人”。

  然而,50年过去了,无论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仅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且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渐成形并走向成熟,多数老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甚至,有些城市和地区已经迎来富饶经济,几乎人人都过上“小资”生活。所以在当今时代,“经济人”的假设越来越失去它存在的可能性。

  再说,就算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偏低,人们会因此而失去情感生活吗?因此而不顾自己的尊严,让自己的人格扫地吗?尤其,我们想想那些80后和90后,他们是那样的人吗?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笔者认为,当今社会,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所谓的“经济人”是不太可能存在的,或者说所谓的“经济人”已经在多数地区大规模消亡。  

  消费性质的演变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任何变化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

  正因为人民生活富裕了,思想观念转变了,消费者需求也开始从“略同”走向“不同”,开始追求“品质”和“价格”以外的东西。这就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性质,引领一个新的消费时代。

  我们把消费者的消费性质分为三个阶段,即:理性消费阶段、感性消费阶段和情感消费阶段(如下图),就会看出它演变的规律。

  

 创建强势品牌六感法则(1):体验营销时代来了

  理性消费阶段  

  人们的物质生活不够富足的时候,消费者往往处于“理性消费”阶段,购物非常注意性价比,即便单位价格很低的产品也要货比三家,生怕“上当受骗”。

  处在这种消费阶段的消费者虽然看上去很理性,但对产品和服务的判别标准很单一,基本以“好坏”作为标准。  

  感性消费阶段  

  然而,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时候,消费者就逐渐走向“感性消费”阶段,购物时不仅关注性价比,更要关注品牌的大小、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服务的好坏等,开始信奉“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理念。

  这个阶段的消费者以“喜欢和不喜欢”作为主要标准。意思是:你的产品好,并不代表我一定要买,你必须讨我喜欢才行。  

  情感消费阶段  

  “感性消费”再过一段时间,便自然升级到“情感消费”。消费者要是进入这个阶段,就会变得更加挑剔或苛刻,不管消费什么产品,心里都有明确的品牌清单,如果这些品牌能够满足他的需求,他们是一律不考虑别的品牌的。

  对这个阶段的消费者,那些降价、买赠等促销活动却变得无济于事,只有你的品牌精神和所代表的身份才能打动他们。  

  演变……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消费者一般都会经历这三种消费阶段,即便在同一个品类上,也会出现这种演变。

  我们就以购买彩电来举例吧!

  当你刚大学毕业,个人收入不是很高的时候,你要是想买一台彩电,会怎么考虑呢?

  “不买吧,夜生活太单调”;“买吧,又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怎么办?

  你当然会盘算性价比。

  开始跑各大商场,开始货比三家。即便在你心里有你喜欢的款式,或者你向往的品牌,但在这个阶段,你会把那些感性的东西尽可能的克制,在你能够承受的价格范围内买个你认为最合适的彩电。

  这是什么消费阶段呢?

  是“理性消费”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只能拿性价比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把其它因素暂时往后放一放。

  不过,这个阶段在你身上很快就会过去。因为,你的个人收入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不仅你的薪水在增长,还有你的股票或债券也在升值。

  所以,你之前被克制的那些欲望和喜好会瞬间爆发,你再买第二台彩电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屏幕尺寸、外观设计以及品牌名称等因素,不像买第一台彩电那样小心谨慎。

  这就说明,你已经从“理性消费”阶段进入了“感性消费”阶段。

  然而,时间再过去几年,你将变成一个小富翁的时候,如果你需要再买一台彩电,你的消费性质又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你可能不仅满足于屏幕大小、外观好坏等问题上,你会开始考虑“哪个品牌的服务好”、“哪个品牌更符合我的身份”、“哪个品牌的个性特质和文化基因更符合我”等因素。

  这个时候,在你脑子里已经有一个或几个清晰的品牌清单,你去商场看彩电的时候,会直奔你心里清单上的品牌,在此过程中,即便其它品牌的导购员向你推荐他的产品,你会一笑而过,不会被他说服。

  这又是什么阶段呢?

  这就是典型的“情感消费”阶段。

  这一案例进一步证明,消费者的消费性质是随着他们购买能力及消费观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不太可能永远处在一个阶段。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这里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只要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提升得快,消费者对特定品类的“理性消费”阶段就会越来越短。甚至,对有些消费者而言,这个阶段有可能被省略。比较典型的就是”80后”和“90后”的生活。

  他们在经济学上,往往被定义为“新人类”。很多消费观念、动机以及行为与“前辈们”截然不同。他们的收入水平也许达不到“小资”的标准,但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却与“小资群体”同步,你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他们到底谁有钱、谁没钱。

  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思考,我们做品牌的时候不得不去关注消费者的感受和情感因素,必须给品牌赋予除了产品功能本身之外的东西。  

  体验营销的诞生  

  正因为更多的消费者提倡感性消费和情感消费,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和直接感受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得不引起企业的关注,不得不引起营销人员的关注。

  因为,一个小小的服务态度、一个小小的产品瑕疵都有可能导致消费者的严重不满,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发生品牌转换。所以,让消费者有个满意而愉快的体验,便成为品牌经营中的核心策略之一。

  “消费者体验”;

  “体验经济”;

  “体验营销”;

  “体验,体验,体验,体验决定一切!”

  一个曾经一直存在却从未被人们关注的消费环节,从此就变得格外引人注目,似乎一夜间成为全球营销界的“分水岭”。

  “SONY开始设立体验中心‘SONY探梦’,让消费者感受视听新境界”;

  “福特强调消费者体验,把车‘切’给你看”;

  “耐克成立购物中心,处处让消费者体验到惊喜与感叹”;

  “宜家鼓励消费者亲自体验”;

  “雅芳开始让消费者体验产品”;

  “星巴克将消费者的体验立体化”;

  “哈根达斯让消费者甜蜜一刻”;

  ……

  一个全新的营销时代就这样到来了。  

  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16505.html

更多阅读

《凉茶战争》六(1):6T大定位——打造好产品

系列专题:凉茶店加盟王老吉的“炼成奥秘”,红罐的“时代先驱”,加多宝的“理智反击”,和其正的“表现乏力”,无论是辉煌还是悲怆,是理性还是冲动,跌宕的市场营销风云总是可以给企业界与策划界带来莫大的快感体验与参考价值。王老吉、加多

从2012春晚看营销(2):情感营销,给你的菜里加一点盐

系列专题:春晚营销观察从2012春晚看营销(2):情感营销,给你的菜里加一点盐在营销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适度运用情感营销的策略,有时候能够起到春风化雨般的作用,今年春晚最大亮点是有了主题“回家过年”。该主题巧妙地运用了情感营销的力量,

创建强势品牌六感法则(8):六感法则与品牌忠诚

  也许有些读者突然看到这“六感”的总结,难免有些突兀,可能会疑问:六感是怎么归纳出来的?产生的逻辑和依据是什么呢?   在此,就做详细的解释。   “六感”的产生逻辑是与消费者的“理性体验”到“感性体验”、“重度消费者”到“

创建强势品牌六感法则(7):六感法则的理论框架

  本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一切从消费者体验中来,一切又要回到消费者体验中去。所以,我们分解和执行“T”型战略当然也分不开“体验”二字。     忠诚产生的环节就是要下功夫的环节     在消费者体验的各个环节里,消费者的

创建强势品牌六感法则(6):为体验规划品牌

  我们知道消费者体验需要“阴阳均衡”,就该知道如何规划品牌了。那就是也要考虑其“阴阳均衡”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规划: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   品牌内涵规划,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品牌定位、品牌认同、品牌个性和品牌联想。一

声明:《创建强势品牌六感法则(1):体验营销时代来了》为网友鹿尾鱼酿旧事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