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安心油条热量 从肯德基3元一条的油条,看中国企业



油条,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也是最平民化的大众美食。很小的时候,油条对于普通家庭还是奢侈品,因而就成了走亲串友时最常见的礼品,所以幼年的百草止水也只有等亲友们上门时才能品尝一下。那时的油条很香的,不仅面粉无污染,煎炸用油也是纯正的花生油,所以吃起来极有滋味,用煎饼卷上一根就是一顿上等的美餐!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家口袋里的钱多了起来,吃油条的也就普遍起来,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油条市场。油条市场的壮大吸引了许多淘金的人,竞争者多了,卖方市场就急剧膨胀,油条也就越卖越便宜。油条便宜了,消费者就能受益,但油条商户的利润就薄了,有时有的根本就赚不到钱。怎么办?只能降低成本!于是油条商就尽可能地用最便宜的面粉,买最便宜的油,是用最好的发泡剂。越便宜的面粉质量越低劣;为了降低油的成本,一开始花生油里添加豆油,后来干脆用棕榈油,再后来有人就用地gou油;发泡剂通常用的是明矾,但商贩们为了节省面粉必须要将油条发泡得更好,于是化肥、洗衣粉就被掺加进油条里面。尤其是炸油条的油,越来越便宜越来越低劣不说,还长年累月不换,始终就是那一锅油。就这样,油条虽然越来越便宜,却越来越难吃,而且有害物质太多,有害身体健康。然而依然有很多人吃油条,因为他们收入低微,也只能吃得起劣质的油条,收入稍高些的才会对油条不屑一顾。    很有趣的是,快餐巨无霸肯德基看上了中国油条,并在春节前果断推出了3元一根的油条。3元一根?同市场上1元2、3根相比,昂贵得不得了,这样贵的油条会有谁吃?然而就是有人吃,那些对地摊油条不屑一顾的中高档顾客欣然光临,不仅源于肯德基品牌对品质的保证,而且源于如此贵的油条使得商家有足够成本去保障油条质量的市场规律。据说,肯德基扬弃了传统油条采用明矾的办法,使用新的发酵发泡手段生产油条,以规避明矾中的铝对人体的伤害,所以肯德基给他的油条取名“安心”,并以此为噱头开打市场,而且一炮走红。显而易见,3元一根的油条走的是高档路线,既吸引了眼球,又赚取了巨额利润。后来我发现,国内众多跟风者蜂拥而上,只不过价格便宜一些,从五角一根、一元一根到一元五角一根不等。比肯德基便宜,但比地摊贵,几乎就注定了他们的品质介于肯德基和地摊之间,属于中档行列。

    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油条如此,中国的其他市场和产业也大抵如是。中国人不仅干什么都一窝蜂,而且恶性竞争,直到把产业搞坏搞臭。中国的工商业界最擅长的就是价格战,总想着通过薄利多销挤垮对手,结果是大家一起衰败一起沦落。企业运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就只能想方设法地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成本的不断降低就意味着低劳动力工资、低劣原料、广告宣传上的欺诈和质量控制上的放松。比如由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奶业整体崩溃,众奶商展开激烈厮杀,争相投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争相降价促销,从而使得行业利润整体稀薄。怎么办?降成本,液态奶加水,快过期的奶回锅重新加工,简化生产工序,降低质量控制成本,以及后来添加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等等,只要能糊弄老百姓就行了。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患病婴儿增多和有婴幼儿患病死亡,三聚氰胺的丑闻也就名扬天下,中国的奶业终于整体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同国产奶业不顾品质捉对厮杀相比,外国奶业基本上没和国内奶商一起起舞,他们不大喜欢跟风打价格战,也不喜欢一味地降低成本。尽管他们市场占有率低,但明白中国白热化的奶业大战早晚会崩溃,到时就是他们重整山河占领市场的良机。

    在奶业危机之前,中国还有过家电危机。借改革开放东风,中国家电业迅猛发展,不仅从外国手里夺回国内市场,还打出国门走向世界。可是很不幸,家电企业的蜂拥而起,使得竞争异常惨烈,价格大战不可避免,于是便上演了一场自相残杀的白刃战。一再大战的结果就是行业亏损累累,很多生产线最终成为一堆废铁,很多一度红火的家电品牌就这样一蹶不振。尤其是,由于民族家电业热衷于价格大战,行业利润率极低,除了勉强维持有限的国内市场,根本就无力到国外去争雄一时。这不仅因为价格低意味着低品质,而且低价格也让产品质量存在着巨大风险。外商们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巩固住世界市场,占据着中国中高端家电市场的很大比重,并伺机全面向中国同行反扑。不仅如此,中国的家电技术总是跟在外商后头,除了花钱买人家的专利使用权外,根本就无力进行高端技术开发。别看外资品牌无法主宰中国家电市场,中国的每台家电上基本上都含有人家的技术专利,每年中国家电业给人家上交的专利使用权费,就足以维持住人家相对于我们的优势地位。

    家电业如此,手机电脑业也如是。一开始中国的手机电脑市场是外国人的天下,后来中国人引进外国生产线并低价驱逐了外国品牌。低价意味着低档,外商不仅规避价格战,还将产品定位在中高档,留出低档的市场空间供中国人自己厮杀。杀来杀去才发现,自己的利润越来越薄,市场口碑也越来越差,而老外的口袋却越来越鼓。为了提高利润率,中国手机上又一股脑地涌向中档市场,结果又一起把中档产品厮杀成低档价格。老外们乘机以更低的价格圈占低档市场,结果赚钱最多的还是外国人。电脑业虽然好一些,可是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电脑本身已不再是高端产品,其利润也就日益稀薄。倒是那些装在电脑里的软件和芯片成了控制电脑产业的魔力之手,电脑利润的绝大部分基本上都被它们吸走。非常遗憾的是,中国在软件和芯片技术上乏善可陈,不仅没有商家勇于攻关,也没有商家有那个经济实力去投入。因为大家都热衷于在中下游厮杀,不仅利润少,雄心壮志也小。

    纺织业是中国世界工厂战略的绝对主力,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纺织业一直是出口换汇和拉动GDP的主要动力。纺织业属于低成本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率相对较低,然而却最适合缺乏文化和技能的劳动者从事,这就是中国大力发展纺织业并一举成为纺织大国的根本原因。可是受中国业界劣根性的影响,以及政府的无知或不作为,中国纺织企业之间展开惨烈的竞争。中国的纺织产品主要是用于出口的,也就是说外国消费者是他们的终端客户,而外国采购商就是架设在外国顾客和中国生产者之间的桥梁,因而采购商的订单就成了中国纺织企业们生命支柱。问题是中国纺织企业缺乏自律,既没有行业协会来统一定价行为,也没有政府部门干预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于是为了争夺订单,各企业争相压价,而外商却坐收渔翁之利。年年月月的恶性价格争夺战,中国纺织企业的利润就变得非常稀薄,不仅无力提升产业档次,而且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倒闭。如今伴随着各种成本的快速上涨,这个昔日的经济顶梁柱已经风光不再。

    中国产业界的“油条”现象比比皆是,汽车业如此,服装业如此,机械工业也如此。大家都挤在中低端产业链上抢食,把高端产业拱手让给了老外。大家只知道一味地降低成本,却忘记了品质同时也会降低,质量就缺乏保障,整个行业于是便存在整体自杀的风险。政府呢?他们似乎很满足于产业的表面繁荣,也很满足于中低端产业对廉价劳动力的吸纳,于是才有了世界工厂战略,中国人才会沦落到替外国人打工的境地,而一众精英和政客们居然还在恬不知耻地絮说着我们的“繁荣”。后来纺织品贸易引发了世界争端,再后来中国的出口玩具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接着人民币汇率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连庞大的贸易顺差都成了举世诟病的对象。这样,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中国范围广泛的中低端产业便呈现出空前的危机,中国政府才猛然发现原来津津乐道的世界工厂战略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尤其是当下美国金融危机,不仅美国人甚至欧洲人都在捂紧口袋,这对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的中国来说是个致命一击,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才突然被蒙上了重重阴影。很显然,这就是政府决策中的“油条”现象,没有野心而且缺乏雄心的发展战略,注定是无法持久的。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中国政商两界的“油条”现象?首先政府必须制止一切不正当的竞争,无论政府间的招商引资竞争还是业界的激烈厮杀,都必须禁止一切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让人渔翁得利的恶劣行为。尤其是业界,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抵制惨烈的价格竞争,以免整个行业集体走向衰败。其次,高端产业意味着大笔的投入,同时也意味着肥厚的利润。如果中国人都抱定信念进行技术争先、品牌争先、质量争先,就会永无止境地将整个产业推向前进,也只有这样的中国人才会积淀技术、创造品牌和良好声誉,并能逐步地引领世界产业的新潮流。显而易见,向上竞争是永无止境的美好天地,向下竞争才是死路一条的黄泉路。再次,政府要做好产业规划和引导,主动推动产业往上升级,并为产业界升级上档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第四,产业向上提升,人才是关键,国家教育一定要分门别类不搞一刀切,既要充分满足社会对高中低档劳动力的需求,又要培养并推出足够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国产业发展的持久力。第五,要创造公平公正的产业环境,杜绝腐败,提倡民主,健全法制,努力创造一个能者上庸者下的社会机制,这才是中国长期繁荣和鼎盛的根本之道。

 肯德基安心油条热量 从肯德基3元一条的油条,看中国企业

    尽管肯德基的油条创意不错,我还是能够发现他的缺点,也许是中国的文化酱缸太浓厚了,连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都无法免俗。古往今来,最好吃的油条是用花生油炸出来的,肯德基用的是棕榈油,所以他的油条品质无法攀登到最高峰。此外,肯德基的煎炸用油照例没有频繁更新,其大规模使用的虑油粉根本就无法保证油品的新鲜和安全,在这方面肯德基的油条实在比起地摊油条好不了多少。尽管如此,肯德基3元油条的品质还是挺高的,所以这位洋快餐巨人的成功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个莫大的讽刺。这个讽刺很好,很及时,不仅给我们生动地上了一堂产业运营的王道课,而且让我们深刻洞见了中国产业机制和社会体制上的根本缺陷。争斗是人类社会的正常现象,但自相残杀的窝里斗是灭亡之途,尊重竞争对手并争相朝上提升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活力之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16796.html

更多阅读

肯德基速生鸡 “速生鸡”的“新希望”

    2012年12月18日,央视早新闻曝光山东滕州等地白羽鸡养殖户违规使用多种抗生素及违禁激素类药物催长白羽肉鸡的新闻,所涉企业山东六和集团被卷入舆论漩涡。  六和集团乃新希望集团旗下公司,是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下

声明:《肯德基安心油条热量 从肯德基3元一条的油条,看中国企业》为网友酒吧戀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