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差评引爆的口水仗:厨子不好怪食客咯……



请注意,本文不会给予针对有关电影作任何实际内容评论及疑似打分,以免误会。


近日大家都在翘首议论王菲演唱会,吃瓜坐等“天后”12月30日晚上如何在被黑出翔的情况下“黑马突围”,但是,《长城》、《摆渡人》等电影不甘寂寞出来“抢戏”了!


没办法,俗语有云,人红是非多,猪胖惹人宰。到年终岁末贺岁强档,各路电影“英雄”当然是拧足干劲、力争票房啦。但是,由于太过惹人注意,差评要比好评多。


仔细一想,《长城》导演张艺谋与《摆渡人》主演梁朝伟都属虎,怎能放过2017这只“金鸡”!


但是,这一下子,问题来了。


12月27日,中国电影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异口同声的发文,惹来各界的议论纷纷,而豆瓣、猫眼疑似被约谈的传闻也甚嚣尘上。此两家媒体不同标题的同样内容文章,批评了豆瓣、猫眼等网站电影评分上的恶评伤害电影产业。


文中还指出,利用“撞库”、“肉鸡”技术等可网络作弊,且专业影评人并不能完全替代普通大众对于影片的观影评价。这,可是要力挺《长城》、《摆渡人》等国产电影的节奏啊。


无独有偶,12月29日,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栏目也做了题为“对豆瓣、猫眼等恶意操纵影评的网站说不”的报道。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中国电影报、人民日报、央视提及被“恶意打低分数”的几部电影,如今其评分有呈继续下探之势。但即便口碑不佳,但这似乎并没过多影响票房,毕竟《长城》、《摆渡人》等票房还算不错。


只不过,《长城》号称投资高达1.5亿美元,且明星阵容庞大,这个史上成本奇高的电影要多少票房才能收回成本啊。


越俎代庖?专业差评引发的疑似约谈事件


12月27日《中国电影报》发表题为《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的文章,点名批评豆瓣、猫眼等评分网站,称恶评伤害了电影产业:


“正在全国上映的贺岁档3部国产影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都正面临巨大的舆论风波。先是《长城》上映后,微博大号“亵渎电影”践踏评论底线,发布“张艺谋已死”进行恶意人身攻击,引发口诛笔伐;后有豆瓣为《摆渡人》恶意刷一星事件,再次掀起轩然大波。虽然这些影片确实在艺术质量上尚存缺陷,但不可忽视的是,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在这些低评分的引导下,不少观众对贺岁档国产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绝观看国产影片。”


12月27日晚间,人民日报客户端对《中国电影报》的文章进行了转载,标题换为《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紧接着,猫眼专业影评人评分功能也已悄然下线,只留下“观众评分”。于是,舆论疯传豆瓣、猫眼被约谈……


饶有趣味的是,12月28日晚间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发出了《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力量》,称“承认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要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这都是一种选择”。对此,有网友留言表示前后论调不一致,结果,“作者”回复“以此为准”。


同样在12月28日晚间,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朋友圈转发了关于“豆瓣猫眼被约谈”的报道,并附言澄清电影局约谈豆瓣、猫眼的传闻,称“这篇文章过度‘猜想’了事实。电影局没有与豆瓣有过任何接触,也不认识豆瓣任何人,很想有机会接触,大家共商和探讨促进电影进步的话题。”而豆瓣创始人阿北,也发朋友圈表示并无被约见。


与此同时,阿北的旧作《豆瓣电影评分八问》被大量转发,该文试图解答豆瓣评分的制定、主旨、原则、水军及解决方法等方面问题,并指出“整个豆瓣系统里没有‘修改电影平均分’的后台功能”。


目前,报道此消息的媒体已删除了有关电影局约谈的内容。事情暂告一段落。


但在这么一件发难于电影与差评之争的事件上,媒体为何如此异口同声,而又突然变得“骑墙”呢?这一反常态的风格,旨在营救中国电影贺岁档的票房于水火之中?


而电影局长及豆瓣方面的澄清,更像是有了默契的“一问一答”。


“谁做的这道菜?”“厨子”不好怪“食客”!


近日的关于电影的舆论闹剧,背后掩藏的多是电影方与影评方的“怼忿”,而此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导火索。


早在12月16日《长城》后,有影评人“亵渎电影”微博发文称“张艺谋已死”,惹来乐视影业CEO张昭转发微博的愤怒言论:“躲在阴沟里诅咒中国电影的你已经腐烂!电影劳作者永生!(没有人给你点蜡烛)”。而12月16日晚,亵渎电影又补充发表了微博长文,详细解释为何不认为《长城》是一部好电影。随后,乐视影业官微也加入了这场口水战,发出“警告函”,并称将追究法律责任。


无独有偶,毒舌电影公众号也在12月15-16日期间推送了影评:《<长城>,你好大的口气》、《<长城>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性》。对此,乐视张昭回道,“毒sir,你好大的口气。不要标题党,也不要绕口令。”


从乐视影业与影评人的骂战,到近日媒体批评影评人伤害电影产业,看来,约谈一事的猜测或者并非“空穴来风”,也难怪引起了各界的狐疑。


只不过,电影局方面约谈豆瓣、猫眼的传闻,总让“吃瓜群众”听得云里雾里。


对于这个谜团,咋当时“小四”被骂到“哭鼻子”的《爵迹》就没有享受类似的特别关照?这里面,到底是监管过火还是利益纠葛?


不过,对于这些“江湖恩怨”,不说也罢。清者自清,相信群众的眼睛是最雪亮的。


那么,整件事情都怪影评人咯?所谓,专业评分“一句顶一万句”,唯恐天下不乱?


对此,有业界人士表示,一些新片可能存在刷分问题,但平台评分基数在十几万以上,刷分成本非常高。


不过,从平台运营角度而言,类似猫眼、豆瓣等平台也确实可以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为影片“谋福利”,毕竟这类消费者心目中觉得相对公正的平台确实能给到“参考”。


而就企业方而言,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博弈下,这就蕴藏着广告与商机。此前,受人诟病的美团、饿了么的商家排名就有“猫腻”。


制片方VS影评人:相宿相栖,猫和老鼠


相信经过此次舆论风波后,豆瓣、猫眼等类似平台接下来肯定会“警惕言行”,不敢随意给过低的评分。毕竟,和谐社会,有话好好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但是,电影制作及发行方与影评人之间的关系纠葛,源远流长。就好像自从有了老鼠奔跑,就有了夜猫子“乐此不疲”玩追捕一样。


回看电影文化产业市场,其一直以来都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于是诞生了一些有立场或无立场、有利益或无利益关系的影评人。


而很多人在看戏之前已养成了“看影评”选片子的习惯。对于好的电影趋之若鹜,对于评分低的电影则惊呼:“这样的烂片,幸亏没花钱看!”


一方面,中立、过火或偏激的影评“投喂”公众不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电影制作方要“力争上游”、别总是“糊弄行事”。


另一方面,差评或有争议的评论能俘获受众,既赚粉又名声大振,这让很多影评人、甚至媒体大号纷纷以身试法,且屡试不爽。


不过,这也没办法,“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个人性惯性定律太强。而且,影评人也要“吃饭”。


况且,就娱乐圈而言,正炒反炒都是“炒作”,无伤大雅。只要起到“出名”、“惹人关注”,票房就会大涨,哪怕低俗媚俗又如何?


无论是“骂战”、“自黑”或“泼粪”,吃瓜群众爱看、有关注热度就好。管它黑猫白猫,抓到RMB的就是好猫。这,也可以理解为娱乐圈炒作与电影营销的真谛。


而关于电影评论,一向都是放开的。回想之前,“小四”的“小时代三部曲”不也被骂得“狗血淋头”?但小四的粉丝们依然不离不弃,甚至有人买票进场就是为了看其“烂到什么程度”……


结果,歪打正着,郭导凭借“小时代三部曲”大赚特赚。


而此次乐视等与媒体人之所以“怼”上了,也并非以暴抗暴,而是因为“差评”帮倒忙了。


不过,兵不厌诈,谁知道这次是否是《长城》等电影结合多方力量,借势营销炒作拉高“救”票房?因为,纯粹差评会让不少观众“望而却步”,但差评与各方舆论纷争卷在一起,大家就有去“看戏”的欲望了。


叩问中国文化产业:到底需要怎样的生态?


近日,中国电影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文章,触发了大家对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思考。


对此,中国文化产业方面的舆论管控是进一步放开,还是要收紧?起码,想办法加大对本土电影等文化产业的保护与支持,好让其进一步走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为国人“涨脸”。


那么,例如成立专门机构监管,类似律师须考证、有律师协会及行政部门监管一样,让影评人、豆瓣、猫眼等涉及文化产业相关团体、机构或平台纷纷“持证上岗”,要“考试”还要“年检”,并接受不定期的“例行巡视”?


而就目前电影法而言,对于影评人及第三方平台机构的要求近乎空白。


不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电影、游戏、动漫等文化产业而言,只要不违法、不传递不良信息或扭曲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有些方面的不完善是可以通过行业自律与企业内省等方式去完善的。


好评固然拉高票房,差评也是对制片方的“鞭策”,谁说成长的道路上就不需要“打击”与“委屈”?能力和才华,有时候是在委屈与奋进中“被撑大”的!


而不是动不动就要惊动上级主管部门,如此长期以往,唯唯诺诺的态度,也不利益文化产业开放、阳光的方向发展。


此前,11月7日通过的“新电影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已明确表示“放宽电影的审查”,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及自由度放开,应当是主管部门的共识。


据悉,《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后,将减少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还取消了电影制片单位审批、《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审批等行政审批项目、下放了电影片审查等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坚持放管结合、加强后续监管。按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的话就是说,“简政放权、激活市场的活力是电影产业改革推动的重要方向”。


但是,如何把放权、监管与问责机制做到位呢?据透露,《电影产业促进法》将于2017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与此同时,实施多年的《电影管理条例》将依据《电影产业促进法》进一步修订完善。这,真要等到《电影产业促进法》真正实施后“静观其变”了。要知道,到时候,电影片的审查等多项审批事项将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出版广电管理部门,电影审核不再只是广电总局的事了。


那么,把监管与问责下方到电影产业中间环节的部门与团体呢?


例如,食监局、卫生署不盯紧厨子,消费者吃到肠胃出问题,就不仅要怪店家,还要追责其那批端菜的、洗碗的不用心,当然还要怪罪美食评论家不负责任、胡乱宣传、破坏产业良好而平稳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电影产业各环节的平台、意见领袖也要有足够的“自律”与“社会责任感”,否则其生存发展的空间将变得越来越有限,甚至会被淘汰或取代。很多事情“过犹不及”,“喷子”短时间很“嗨”,但如果“乱喷”的话,最后也不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且,影评人作为“公众人物”,其意见领袖价值与一般观众“乌合之众”的影响力大不一样。要知道,一个著名影评人的权重影响,需要成千上万普通观众的“对冲”呀。所以,影评人要以身作则,客观、莫偏激!


因此,中国文化产业要振兴、走向世界,要加强内功、修葺产业氛围、梳理各级管理与监管,更要营造一个“同舟共济力争上游”的良好环境。


这,需要电影等文化产业制作方的“匠心”与“公德”,要多输出一些有质量、有担当、有营养的作品,也要经得起批评与指正,而不是“炒作-拉粉-赚钱”完事。


这,也需要电影产业生态中的各个环节坚持“操守”,不仅要从观众观影角度出发,还要以产业发展为重,多输出正面积极的声音,可以“嫉恶如仇”,但也应当换位思考、客观公正,把握好尺度。


不过,问题又来了,那么影评人及网站机构等立场到底要向制片方还是观众倾斜?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都有差异。“你”说好,谁知道别人到底喜不喜欢?


对于好电影而言,意见领袖却大多英雄所见略同,不过,对于电影评价方面还是要有一个基本标准。否则一家之言,就“全乱套”了。


那么,影评人评价电影,那么又由谁去评价他们呢?


最后,但愿豆瓣、猫眼等“被约谈”只不过是某些围观的“吃瓜媒体”以讹传讹的结果,也希望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类似闹剧点到即止,并引以为戒,一切越来越好。


还有,希望国民的审美、审丑水平进一步提高,如果大家都以自己独立视觉去客观看待事物,到时候就“天下无专业影评人”了。


新年伊始,愿阳光驱走雾霾,天下太平安居乐业,作为大多数“过客”的“我们”,过好便好,活久见。冷看商家炒作“数钱笑”,“我们”努力www.aihuau.com工作加班抢票赶春运“看北国雪飘”。


2017年,新年进步!


(注:此文由作者原创于2016年12月30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2111.html

更多阅读

淘宝小二教你如何处理中差评 淘宝小二删除中差评

作者:网店运营那些事儿 来源:淘宝论坛    买家买东西并不是只看评论,虽然评论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要我们卖家做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够把差评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转变成对我们推广有利的强大工具。且听我一一道来。买家给差评不外

关于文怡淘宝店的差评 淘宝差评最多的店铺

刚刚看到 文怡心厨房 淘宝店上冒出了个差评郁闷中。。。之前看到 完全没有一个中评和差评感觉好惊喜 于是更加认可她们 喜欢她们这个差评真是大煞风景,好突兀不过 在淘宝开店 我认为 始终会迎来第一个差评吧不管店家多么用心~ 这

评我的九垓:难道爱比恨更难宽恕——by晏楚_傅清辞

犹记天山下相见,草原青碧莽莽,游牧部落的篝火照亮那少年清亮的笑脸。及后阳朔城中的患难与共,汶夏宫里的情意暗许,骊丰江上舟中难得的片刻温情——纯真热烈,也有点憨傻,照的人满眼明亮愉快的光,让人无论如何也不愿将后来那个阴鸷凄苦的白发

声明:《专业差评引爆的口水仗:厨子不好怪食客咯……》为网友帅到你怀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