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研究 资本运营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目前,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总体水平低,仅处于资本运营的初期阶段。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加入WTO,将会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如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进行垄断性并购,将遏制我国企业的资本运营;外国企业大量争挖人才,加剧我国企业人才不足状况;我国企业难以与外国企业抗衡,导致大量被收购;国门开放引起资本外逃;资本市场开放易引发金融危机;我国企业急于作大作强,导致对货币资本运营钟爱有加,对实际生产运营重视不足,本末倒置等等。这些消极影响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我国企业也要积极应对。

1 资本运营的内涵

1.1资本运营的概念

资本运营就是把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各种生产要素,即所拥有的各种资本(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经营,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产出,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

1.2资本运营的形式

资本运营的主要形式有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兼并、收购、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凭、破产、组建企业集团等。资本运营是我国经济继产品生产型转向商品生产型、单一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两次飞跃后的第三次飞跃。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资本运营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吸取无数教训,积累几十年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的正确认识,也是解决当前众多经济难题的关键和希望所在。如果把生产经营战略称为内部管理型战略,那么,资本经营战略则是企业的外部交易型战略。企业经营的精髓就在于两种战略的有效结合使用。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2 现代企业与资本运营

2.1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现代法人制度,其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最典型是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即投资者的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产权关系的内核,是国有企业明晰产权关系、-实现制度创新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保障。

2.2投资者的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

2.2.1投资者的资产所有权

投资者的资产所有权,是指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所形成的资产,以及其他依据法律、法规认定的财产拥有权利。

2.2.2法人财产权

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对资产所有者授权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用、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或者说,法人财产权不是对资本的权利,而是对资产的权利,法人所拥有的是对机器、厂房、原材料等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以及各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权利。简言之,企业法人对其财产依法拥有的独立支配权,即为企业法人财产权。

2.3现代企业与资本运营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成为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有了自我约束、自我积累和成长完善的机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理财工作重点,也必须转移到立足于市场主题为中心,树立资金运行管理“以钱生钱”的资本经营观念,要按资本效率与效益原则来运作商品经营。使围绕商品的产、供、销活动变成资本投入、运营、保值增值、回收的总过程。企业不仅要关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更要关注资本的流动,善于通过产权转让和转换调整企业资产结构。通过资本经营实现企业资本的有效流动与动态优化,并且要以实施事前预测、决策和事中控制为核心,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达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成为服务于经营主体的“自主理财型财务”。现代企业的理财工作及其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的资产必须价值化、货币化、社会化,以价值衡量、以货币体现,因而企业理财具有更广泛的领域、更丰富的内涵,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运营贯穿全过程,居中心地位,一条看不见的“资金流”在起着支配作用,决定着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所以,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再生产的各方面都要树立起效益观念、成本观念和资金运营管理观念。理财就是价值管理,管理对象是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或者说是资金运动。企业的理财工作围绕资金运动展开运作,资金的运转好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一样,一旦停滞,必然危及整个企业的生存,所以,我们说资金好比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并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理财的成效如何,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盛衰与成败。理财肩负着为企业“造血”和监督着“血液”的正常流转等职能,这样就决定了它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中枢地位。资金的周转速度与使用效益、成本水平、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关键作用。所以,这里的中枢地位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客观要求。

3 资本运营的原则、内容与方式

资本经营是一种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它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资本效益。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要求资本增值最大化。因此,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的每一种资源,每一种生产要素,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要发挥增值作用,要在流通中增值,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获取较高的效益。

3.1资本运营的原则 

资本运营必须坚持资本流动性、增值性和安全性三项原则。资本不运动就不是资本运营;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不断增值:资本不安全,不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就不能实现资本增值的目的。

3.1.1资本运营的流动性原则 

资本是有时间价值的,一定量的资本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今天一定量的资本比未来同量的资本具有更多的价值。企业资本作为一个整体在时间上先后继起,空间上并列地分布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把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作为可流动的企业经济资源,以资产的价值形态——资本实行动态的整合的经营。

3.1.2资本运营的增值性原则 

“钱能生钱”,资本可以产生多于它自身价值的增值,这是由资本运营的本质决定的,标志着资本的内在特征。资本运营增值性原则要求资本经营者把企业的循环看成是资本从采购——生产——销售——债权的环状运动的资本增值流。这里的要点,一是资本的环状运动。只有在产品销售后,收回了货款或债权,产品的价值和增值都实现了,才算完成了一资资本循环。二是如果产品销售不出去,则是资金的积压,企业资本循环受阻。三是如果企业是用借入资金购买材料生产的产品,这实际上同时增加了负债。

3.1.3资本运营的安全性原则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研究 资本运营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现代企业的资本运营具有风险特征。这就要求资本经营者分散自己的资本并吸收其他资本参股,营造一种分散和混合的资本结构,从而增强资本的抗风险能力,这与“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哲学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资本运营的三大原则是资本运动内在规律性的体现,在资本运营的三原则中,流动是条件,增值是目标,风险是代价。资本运营的关键就是要在流动性、增值性、安全性三者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三项原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2资本运营的内容 

包括资本的筹集和资本的运用两个方面。

3.2.1资本的筹集 

资本的筹集包括权益资本的筹集和负债资本的筹集。权益资本的筹集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方式;负债资本筹集主要有商业信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

3.2.2资本的运用 

概括地说,资本运用形式有企业重组、资产重组和产权重组。所谓企业重组,侧重于企业整体的分立与组合,有股份制改造、兼并、收购、合并、合资、分立、破产等。资产重组侧重于改变资产形态及其数量比例。产权重组侧重于改变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包括产权的分离组合及产权主体的变化,现实中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都以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为依托。

3.3资本运营的方式 

资本运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时,所要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资本运营的出现并不是对生产经营、商品经营的全盘否定,而是吸收了它们的合理内涵的进一步发展。

3.3.1资本经营结构和调整 

以资本价值最大化和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资本运营需要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合理组合,对资本运营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具体包括企业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经营结构、投资结构、来源结构等,企业需要在总资产与净资产、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商业资本经营收益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经营收益等构成要素中进行目标结构的选择与合理比例的确定。所选择的资本结构特点因企业不同时期发展的不同需要而有所不同,有时为获取低成本的资金、获得较高资本利润率;有时则为了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实现裂变式扩张,分散经营风险,这都是调整资本结构的目的。3.3.2投资方式的选择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新的投资方式不断涌现,主要方式有:(1)裂变式发展。企业将自身可分离的资产分出若干块,每一块单独与其他企业的资产组成新产业,并按新机制运行,这样裂变成若干新型现代企业。(2)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兼并,实现资产重组。资金、技术、经营经验、商誉等方面的优势都是重要的经营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经营资源优势,采取“无偿划拨”、“有偿兼并”、“资金投入”、“技术、无形资产入股“等多种兼并形式实现公司资本扩张和新业务领域的发展。(3)租凭经营 。尤其在目前,有些亏损企业兼并成本太高,社会负担过重,采取租赁经营的形式可以以双方满意的形式进行合作,实现资产重组。此外,还应根据各项投资的具体情况以及公司投资战略目标采取最佳投资方式,以实现公司最佳效益。

3.3.3资本运营要求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为重点的企业管理体系是资本运营的基础和资本运营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健全企业财会组织和制度,加强对公司资产、负债及权益的组成、结构分析、资金平衡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获利能力分析等方面的财务分析和资金使用计划,发现资本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差距,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以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水平。

3.3.4加强对人力资源、技术、信息、商誉等无形资本的运作 

在当今技术高度发达,社会文明相当进步的信息时代,各种非物质因素如人力资源、技术因素对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识。从资本运营的角度看,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丰富的技术和信息资源、深入人心的品牌、企业形象,也就拥有了资本快速增值、扩张的力量源泉。在当前产权交易重组中,就有许多优势企业以自己的人才、技术、市场、管理技能、名牌为后盾,实现了以少控多,以小控大的目的。

4 资本运营战略

资本运营战略属要素战略,它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根据企业总体发展和目标要求,确定资本运营战略。

4.1优势企业的资本运营战略 

优势企业由于科技创新水平领先,市场占有份额大,规模较大,多元化经营效益好,因此可选择股票上市、买壳与用壳、控股扩张、收购兼并、跨国投资经营、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进行资本扩张等方式或资产重组方式组合实施资本运营,扩大生产规模。

4.2优而无势企业的资本运营战略 

这类企业虽达不到优势企业的条件,但其产品适销对路有市场份额,有品牌优势,技术设备好,其所存在的弱势在于规模小、负担重、资本缺,宜采用参股联合、利用外资嫁接改造、二级市场产权转让、无形资产资本化等形式,把企业规模盘大,增强实力。

4.3劣势企业的资本运营战略 

劣势企业与优势企业一样,也可通过资本运营解决产品经营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寻找企业的最佳经营模式,不能把劣势企业的资本运营理解为“破产、逃债、人员下岗”,劣势企业完全可以充当资本运营的主体进行资本运营,如采用租赁、托管、投靠联合、债务重组、转让闲置厂房和设备、房地产置换等形式摆脱困境。

4.4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企业的资本运营战略 

这类企业宜采用拍卖出售、折价变现、破产重组等方式。上述资本运营的众多形式归纳起来有两务:一是资本集中,即凭借自己的优势,聚集资本,把现有的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的资本最有效地利用起来,提高资本运营的规模和效益;二是资本分散,即采取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内部分立、分块搞活以及搬迁改造,易地建筑,实行资本的空间转换等方式,以激活呆滞资本。在现实的资本运作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条件,探索其他形式的组合,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资本运营形式。

5 结论

加入WTO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贸易协定》,我国将开放资本市场,允许外国公司享有国民待遇,允许在我国建立资本市场中介组织,取消跨国界服务限制,并逐步开放资本项目,走向自由化。我国资本市场在外国资本强势的竞争下,将随着WTO规则的实施逐步完善,逐步国际化,从而促使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水平提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23771.html

更多阅读

对比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 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作文

对比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高考例文】品味时尚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就像飞鸟划过整个头顶,就像牧童吹着那悠长的笛,就像整个山坡开满了鲜艳的花却又迅速枯萎。我知道忧伤与寂寞又一次占领了我的心房。自从于偏僻的小村考到这个繁

耐候钢板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实践 耐候锈钢板

ASLA2012年度专业组获奖作品--上海辰山矿坑花园在20世纪初,国外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将钢材用于雕塑创作。由于钢铁锈蚀是材料自身的一种自然状态,十分符合艺术表达的真实性原则,久而久之,钢材成为现代景观造型艺术设计的材料之一。普通的

声明:《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研究 资本运营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研究》为网友璃落幽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