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夺目 珠宝业为何难以放出夺目光彩



   我国是珠宝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一直缺乏国际上知名的品牌

  从销售额猛增的钻戒到越来越热的翡翠,从珠宝类当品增多的典当行到人满为患的珠宝鉴定现场,在我们身边,珠宝首饰的消费逐渐升温,在这些现象的后面,是我国珠宝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轨迹。珠宝业正显示出后来居上的势头。 

  珠宝业为何“大而不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珠宝业还很弱小,那时,中国珠宝业一年的产值仅为1亿元;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超过1400亿元。珠宝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从20年前的2万个,迅速攀升到今天的300多万个。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年销售铂金量达140万—150万盎司,年消费钻石超过11亿美元,年黄金首饰需求约200吨,而且珠宝首饰的消费近年来一直保持年均15%的增长势头。现在,中国每年的翡翠玉器和珍珠饰品销售额约为400亿元,钻石饰品销售额为300亿元,黄金饰品销售额为300亿元,是世界上让人瞩目的巨大市场。

  我国珠宝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成长壮大。现在,全国共有珠宝首饰生产企业50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00家,深圳、番禺、东莞等首饰加工和销售集散地已颇具规模,四会、揭阳、平洲、瑞丽等翡翠加工和销售基地、诸暨珍珠生产基地及梧州人造宝石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珠宝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已初步成型,扬州、花都等大型珠宝城倍受关注,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现。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龙之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宝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据了解,2005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国内销售额达1400亿元,出口创汇54.9亿美元,销量位居世界前列。有国外专家预测,1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珠宝加工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

  但是,我国珠宝业的繁荣背后也存在品牌建设滞后的问题。“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档次低、价格低,加工技术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深加工和设计,缺乏个性和特色。”中国宝玉石协会副秘书长王永庆表示,“品牌尚在发展初期,行业整体水平依旧较低,这是影响中国珠宝业发展的瓶颈。”

 光彩夺目 珠宝业为何难以放出夺目光彩
  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会长万资坤认为:“中国珠宝品牌建设起步比较晚。虽然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但世界知名品牌产品不多,特别是金银珠宝业,现在还是空白。” 

 如何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在今年4月举行的2006中国珍珠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就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各抒己见。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珍珠业为何“大而不强”?

  我国是珍珠的主产地,珍珠文化底蕴丰厚。来自中国珠宝玉石协会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珍珠产量高达1500吨,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5%,其中淡水珍珠的产量更是占到全世界淡水珍珠产量的99%。但是,中国珍珠的产值仅占全球珍珠行业总产值的8%。从销售价格来看,中国珍珠平均每公斤仅售113美元,而法属波利尼西亚(俗称“大溪地”)的珍珠每公斤售价超过1万美元,价格之高,令人咂舌。素有“中国珍珠之乡”之称的浙江诸暨,是中国淡水珠的主要产地,当地大部分珍珠企业的经营方式,或是将珍珠单纯作为原料珠出口,或是将珍珠制成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专营珠宝首饰的很少。

  无独有偶。产业大而不强,品牌缺失致使产品价格和附加值过低,这是目前我国珠宝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业内人士说,我国珠宝首饰行业仍存在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的“两低”问题,国内珠宝企业数量多,但很多企业规模偏小。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杨鸿斌说,2005年我国珠宝首饰经营企业约为5800多家,其中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00余家,占1.9%,而近9成的企业年出口额不足50万美元。

  企业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主力军,创新是珠宝企业争创名牌的基石。万资坤认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我国金银珠宝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打造自主品牌是珠宝企业做大做强的最佳选择。

  目前,许多国外知名珠宝企业已进入中国,竞争日趋激烈,但他们如果想在中国赢得大片市场,也并不容易,因为国外品牌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实现“本土化”,这为中国珠宝企业提升品牌实力赢得了很大的蓄势机会。万资坤表示,中国珠宝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研发水平,设计上要突出原创性、制造上要讲究高科技含量,才能创造中国的国际珠宝品牌。

  珠宝行业协会也积极引导企业创造品牌。2005年,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在会员企业中启动中华金银珠宝品牌系列工程,推出了“中华金银珠宝名牌”、“中华金银珠宝示范店”、“中华珠宝首饰制造品牌”、“中华金银珠宝特色基地”等。万资坤说,把中华金银珠宝品牌培育成国际品牌,能够有实力走向世界,是商会开展此项工作的最终目标。今年下半年,商会还将继续推进这项活动。商会副秘书长鲁文晶表示,商会将为企业创造品牌助一臂之力。

  品牌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金银珠宝企业品牌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在创造品牌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珠宝企业并肩前行。

  从销售额猛增的钻戒到越来越热的翡翠,从珠宝类当品增多的典当行到人满为患的珠宝鉴定现场,在我们身边,珠宝首饰的消费逐渐升温,在这些现象的后面,是我国珠宝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轨迹。珠宝业正显示出后来居上的势头。 

  珠宝业为何“大而不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珠宝业还很弱小,那时,中国珠宝业一年的产值仅为1亿元;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超过1400亿元。珠宝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从20年前的2万个,迅速攀升到今天的300多万个。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年销售铂金量达140万—150万盎司,年消费钻石超过11亿美元,年黄金首饰需求约200吨,而且珠宝首饰的消费近年来一直保持年均15%的增长势头。现在,中国每年的翡翠玉器和珍珠饰品销售额约为400亿元,钻石饰品销售额为300亿元,黄金饰品销售额为300亿元,是世界上让人瞩目的巨大市场。

  我国珠宝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成长壮大。现在,全国共有珠宝首饰生产企业50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00家,深圳、番禺、东莞等首饰加工和销售集散地已颇具规模,四会、揭阳、平洲、瑞丽等翡翠加工和销售基地、诸暨珍珠生产基地及梧州人造宝石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珠宝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已初步成型,扬州、花都等大型珠宝城倍受关注,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现。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龙之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宝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据了解,2005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国内销售额达1400亿元,出口创汇54.9亿美元,销量位居世界前列。有国外专家预测,1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珠宝加工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

  但是,我国珠宝业的繁荣背后也存在品牌建设滞后的问题。“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档次低、价格低,加工技术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深加工和设计,缺乏个性和特色。”中国宝玉石协会副秘书长王永庆表示,“品牌尚在发展初期,行业整体水平依旧较低,这是影响中国珠宝业发展的瓶颈。”

  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会长万资坤认为:“中国珠宝品牌建设起步比较晚。虽然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但世界知名品牌产品不多,特别是金银珠宝业,现在还是空白。” 

 如何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在今年4月举行的2006中国珍珠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就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各抒己见。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珍珠业为何“大而不强”?

  我国是珍珠的主产地,珍珠文化底蕴丰厚。来自中国珠宝玉石协会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珍珠产量高达1500吨,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5%,其中淡水珍珠的产量更是占到全世界淡水珍珠产量的99%。但是,中国珍珠的产值仅占全球珍珠行业总产值的8%。从销售价格来看,中国珍珠平均每公斤仅售113美元,而法属波利尼西亚(俗称“大溪地”)的珍珠每公斤售价超过1万美元,价格之高,令人咂舌。素有“中国珍珠之乡”之称的浙江诸暨,是中国淡水珠的主要产地,当地大部分珍珠企业的经营方式,或是将珍珠单纯作为原料珠出口,或是将珍珠制成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专营珠宝首饰的很少。

  无独有偶。产业大而不强,品牌缺失致使产品价格和附加值过低,这是目前我国珠宝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业内人士说,我国珠宝首饰行业仍存在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的“两低”问题,国内珠宝企业数量多,但很多企业规模偏小。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杨鸿斌说,2005年我国珠宝首饰经营企业约为5800多家,其中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00余家,占1.9%,而近9成的企业年出口额不足50万美元。

  企业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主力军,创新是珠宝企业争创名牌的基石。万资坤认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我国金银珠宝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打造自主品牌是珠宝企业做大做强的最佳选择。

  目前,许多国外知名珠宝企业已进入中国,竞争日趋激烈,但他们如果想在中国赢得大片市场,也并不容易,因为国外品牌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实现“本土化”,这为中国珠宝企业提升品牌实力赢得了很大的蓄势机会。万资坤表示,中国珠宝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研发水平,设计上要突出原创性、制造上要讲究高科技含量,才能创造中国的国际珠宝品牌。

  珠宝行业协会也积极引导企业创造品牌。2005年,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在会员企业中启动中华金银珠宝品牌系列工程,推出了“中华金银珠宝名牌”、“中华金银珠宝示范店”、“中华珠宝首饰制造品牌”、“中华金银珠宝特色基地”等。万资坤说,把中华金银珠宝品牌培育成国际品牌,能够有实力走向世界,是商会开展此项工作的最终目标。今年下半年,商会还将继续推进这项活动。商会副秘书长鲁文晶表示,商会将为企业创造品牌助一臂之力。

  品牌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金银珠宝企业品牌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在创造品牌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珠宝企业并肩前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31176.html

更多阅读

“穷二代”为何难以翻身? 穷二代仇恨父母

“穷二代”为何难以翻身?中国目前“二代”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事实上“二代”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星二代有共同的特征:第一,大多是独生子女。第二,没有受过艰苦的传统教育。第三,从小受到

众筹投资理财业务 珠宝业众筹之殇!

  众筹源自于国外,而今已经真正的走入了国门。随着互联网行业众筹的风起云涌,相对落后的珠宝业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众筹时代。但是,撇开珠宝业不谈,中国式众筹除了债权式众筹P2P得到迅猛发展之外,其他类型的众筹,如股权类众筹、回报类众

航海王启航珠宝升级 国内珠宝业品牌升级误区解读

     国内珠宝业不缺制造能力、模仿能力,但在国际品牌与港台品牌大举进军中国时却一直处于价值链的不利位置。相比于国际品牌与港台品牌的高溢价能力,国内珠宝品牌多数通过压低利润空间争夺中低端与大众市场。当然,并非每个企业家

珠宝业管理涅磐:家族制向经理人的艰难变革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国内珠宝业已经在泥泞中前行近20年。受制于珠宝业独特的发展路径,老板们一方面苦恼于家族成员能力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则总抱着“用人还疑”的态度来对待职业经理人。其实,这一方面需要老板改

声明:《光彩夺目 珠宝业为何难以放出夺目光彩》为网友颠覆灬整个世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