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展望:中国企业后十年该向谁学习



原本即将成为过眼云烟往事的“三聚氰胺”奶粉近日卷土重来。“死灰复燃”的故事在中国市场,还远不止三聚氰胺这个版本。添加剂等分子作祟成风,祸害久了,连企业自己也麻木地归咎于行业“潜规则”。企业一直以来,以为消费者健忘,实际上,健忘的是企业自己。东窗事发之后,狼狈的,损失的,倒下的,是企业而已。

 

我们一直把无视产品品质的企业冠以无良企业。然而,舆论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某一个行业的病态,更无法遍及深入每一个企业;法律不能阻止无良行为的发生,只是事后惩戒;至于道德约束,能够践踏法律者,道德是个笑话。

 

于是,进进退退30余年的中国消费市场,在企业们极力叫嚣的品牌升级,消费升级以及创造更多附加值的理念背后,依然是最本原最朴素的也是最脆弱的品质问题。

 

这便是中国消费市场存在的一个顽症。企业们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挖掘产品的附加值,不断表现产品的差异化,给消费者一个物超所值的消费“假象”,引导消费者消费观念升级,创造更深入更代表生活方式的消费理念,然而,消费者成熟成长了,而企业却自己退回到了原点。

 

 现实中展望:中国企业后十年该向谁学习
于是,时下的消费不对称,是消费者需求与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的不对称,是消费者消费理念与企业实际作为的冲突。

 

这种状况,在亚洲,都不是个例。以质量起家的丰田,这几年屡在这个骄傲的名词下绊倒。没有比屡次“召回”更糟糕的危机。如果一次两次,还能够给消费者以负责任的品牌信任感的话,那么再而三,无疑是在透支这种信任。没有品质本原,配置再豪华,做工再精细,恐怕也是个“花瓶”产品。

 

我们一直在思考,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附加值是建立在基本需求之上的衍生价值,是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即便是被竞争逼出来的差异化与附加值,也不能以抵消产品本身价值为代价。过去十年,消费者越来越相信品牌,不是基于产品,更多地是基于品牌宣传及其所代表的心理愉悦感(虚荣),同时,也是消费信心最为跌宕的十年。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再造品质安全感与消费者信任感,至关重要。

 

中国一直在学习与适应性改善中创造消费市场,而日本与美国向来是比较受中国推崇的两个国家。行销学美国,现场管理学日本,曾经风行一时。然而,如今之客观市场环境与以往早已不能同日而语,而中国市场又是别具风格,国外标杆往往在一番“翻译”及本地化后,成了“四不像”,自然,也不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成就未来。过去十年,我们欣喜地看见,不少中国企业在企业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创造性,但是,也看到,困扰中国数十年的低品质问题依然不断反复。产品(服务)本身的质量问题,造成目前中国消费市场“民进企退”。消费者更务实以及更高的预期,与企业在产品(服务)品质上的疏忽与务虚营销之间的冲突,势必成为今后企业遭遇困境与危机的最主要矛盾。

 

如果,后十年,中国企业需要一个标杆榜样的话,我推荐德国。

 

像德国学习制造。德国不但精工,更精于品牌。而这,正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3217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中国电子词典十年风雨漫谈之一:从文曲星PC220开始讲起

来源:快译典点点论坛作者:激光菜鸟序一大家好!眼见论坛日益凋敝,人迹罕至,觉得应该多拍拍砖增强一下快易典的竞争力。虽然我没有买过快易典的产品(爆),因为前几年一直在留学,看到快易典的好东西买不了。我还是很喜欢快易典的,技术上价格上都

企业间合作:中国企业发展新路

     企业在竞争对手面前不能总是横眉冷对,也不会把橄榄枝一味地抛向它的供应商们。企业间合作已然成为业界重要的行为准则,对于习惯在红海竞争中披荆斩棘的中国企业来说,认识企业间合作并选择和实现适宜的企业间合作方式,已经成为

张亚勤谈管理:中国企业需要一种长远心态

  记者:前30年中国企业处在大变局、大转型时期,那么新甲子时代,中国企业可能处于什么样的商业环境?  张亚勤:中国过去60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30年是自力更生、走向独立的30年。中国和世界几乎没有任何交往,更多的是“闭门造车”

管理杂谈:中国企业的十大用人误区

当今时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领导者的用人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但许多领导者仍固守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误区之中。    误区一:只用

声明:《现实中展望:中国企业后十年该向谁学习》为网友太熟悉的旋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