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积极推动走出去 系统改变“竞劣”态势,积极推动医药产业升级



  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药品质量事关民众健康与安全,事关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在医药生产、医药流通行业还是散、乱、多、小的态势下,整个医药产业链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零售环节都有一部分胆大妄为者出现“竞劣”趋势,他们根本谈不上“同质化竞争”,而是敢于“劣质化竞争”。这种竞劣的趋势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不从根本上认清竞劣态势产生的根源,不系统坚决的治理这种竞劣行为,医药产业升级就会延缓,人民群众的健康就难以根本保证,下面笔者系统分析竞劣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如何系统治理这种竞劣行为。

  一、 什么是“竞劣”或者“劣质化竞争”?

  所谓竞劣,就是一些个人或者企业,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人为在药品和保健品的品质、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等方面降低标准,生产和销售质量低于国家标准的产品,或者甚至比赛谁敢生产和销售更低质量的产品的经营行为。

  二、 劣质化竞争生产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建议

  1、 同质化产品批文过多造成竞劣行为及解决之道

  同质化批文和生产厂家过多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在原来的药品监管体系下,大部分普药产品的生产批文都有几十个到几百个之多。同一个产品都有几十家到几百家企业生产,这是竞劣产生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药厂遍地开花,很多省几乎每个县都有一家药厂,在众多的同质化产品批文存在的条件下,为了苟延残喘生存下去,就会出现竞劣行为。比如你生产一袋板蓝根卖1.2元/袋,我就敢卖1.1元/袋,他会跟进卖1.0元/袋,接着会有人出价0.9元/袋,完全是在竞劣和制造假冒伪劣,甚至,你想要多少钱一袋的板蓝根产品,就有人会给你生产出来。而且检验竟然是“合格的”!

  生产环节的竞劣行为改变之道:

  提升医药生产厂家的行业集中度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对于生产批文和生产厂家过多造成的竞劣行为,改变之道有三条,一是通过市场机制,加快一些小企业的关停并转的速度,让敢于生产劣质化产品的厂家尽快消失,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兼并重组小厂后,一是生产批文会减少,比如兼并的几家企业都有同一个产品批文时,这些批文就会无效,只能是其中一个批准文号。比如五个厂家都有“强力维C”产品批文,当期合并成一家企业时,也就只能保留生产一个批文强力维C产品。第二是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是不敢以牺牲质量来竞劣式生产低质量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

  此外,国家应该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原料选择标准、投料量、检验标准、工艺过程固定化后,公布给工厂员工,国家对举报弄虚作假实施大额奖励,建议市级药监部门也组成飞行检查团,异地飞行监管。   |!---page split---|    2、 流通代理机制造成的竞劣行为及解决之道

  代理环节产生的竞劣行为

  在药品营销的初期,由于全民卖药潮时形成的代理机制,很多自然人都做起药品代理,现款购进产品,然后在找一个医药公司或者直接给到连锁药店,实现产品销售,自己赚取其中的差价,随着做药品代理营销的人越来越多,鱼龙混杂的现象出现,不少人为了赚取更多差价,一味压低从厂家的拿货价,不顾质量是否过关,加上很多代理者是一锤子买卖,现款拿货做一笔是一笔,不顾及质量。即使后来很多个代完成原始积累,成立公司,这种一味压低价格的代理制还是有的,典型的就是全国各地早期出现的各种药市公司化后还是有出现假冒伪劣的现象。

  代理环节的竞劣解决之道

  坚决打击个代私自卖药的行为,规范厂家的招商行为,加强各地药监部门已经出现的厂家业务员培训认证制度,凡是不经认证,严格查处。每个厂家的业务员都必须经过认证和具有受托资格才能从事药品经营,且一个自然人不能兼职太多厂家的业务员,严防个代为了盈利厂家为了生存,低价把劣质产品推向市场。另外对于个体代理商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和监管,让他们把质量品质放在第一位考虑,另外确实给出中成药在城市生产和在不同农村生产的成本范围,不要把厂家的价格压到他们不得不作假才能生产出来的地步。  

  3、政府招标导致的竞劣行为

  招标导致的竞劣

  招标本无可非议,也是目前药品流通体制下问题较好的选择之一,问题是目前招标变成了低价竞争,竞标就是竞价!招标全基本是以压低药价为其基本的制度选择的,只是近年完全以价格为导向的行为才稍有改变。招标以价格为导向的结果是,一些小企业、县级小厂、监管不力的地方企业,为了招标,千方百计降低品质和质量作为降价的前提,导致了竞劣行为,而大厂严格按照GMP工艺和原料购进要求,无论如何其价格是降不下来的,结果就出现了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态势。

  招标导致的竞劣行为的解决建议

  一是改变招标规则,降低价格在招标中中标的权重;二是优质优价,三是国家核算标准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下的标准生产成本,低于这个标准成本就是假冒伪劣产品,不予中标;四是加强监测,对于质量不合格产品采取重罚。

  4、连锁药店高毛利主推产品导致的竞劣

  终端盈利模式导致的竞劣

  自2006年开始的药店自有品牌和高毛利产品主推,导致连锁药店为了自己的高毛利水平,千方百计的压低厂家的供货价,一些小厂就以牺牲质量品质为代价,满足连锁药店高毛利产品的要求,拦截一些品牌产品。笔者曾经听过某连锁药店的店员说,我们公司的自有品牌PB产品,我们公司的高官们从来都不用,还下任务要我们主推,既然口口声声说大家都是GMP厂生产的,为什么自己感冒买快克和感康?!为什么不直接买个和快客感康相同成分的自己药店的PB产品—“复方氨酚烷胺”呢?可见他们自己对PB产品质量是否过关心里是没底的。

  高毛利产品造成的竞劣解决之道:

  一是建议连锁药店尽量减少小厂生产的PB产品,尤其是指标标准模糊的中成药;二是派驻质量专员到OEM厂家去,从原料到工艺进行质量控制;三是尽量和质量有保证的大厂合作,大的品牌厂家的质量是以其多年来巨大的广告投入树立起来的品牌作为质量(背书?)的,他们对质量的控制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严格;四是国家质监部门加强监管,对于连锁药店的PB产品要求全部上报,定期定点长期跟踪检测其质量。

  总之,我们医药产业各个环节的竞劣的现象必须快速改变。这种想象一有赖于政府的监管;舆论的监督;以及生产、流通、零售企业的自律自查;还有赖于医药人的良心。我们呼吁所有医药人都做良心药、放心药。

 商务部积极推动走出去 系统改变“竞劣”态势,积极推动医药产业升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36925.html

更多阅读

推动产业升级 技术变革推动面膜产业升级

     我今天演讲的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面膜大品类时代来临;第二、技术革新推动面膜产业优化升级;第三、机遇与挑战。  面膜市场到底有多大?我们想象一下,一片小小的面膜究竟有多大的市场价值:可能是10亿、50亿、100亿、300亿,甚至

从这里走出去的山妞妞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中行在海外  访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行长助理徐海峰  两个多月前,双汇宣布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全部股份,收购金额约为71亿美元。在中国银行总行的安排下,中行纽约分行向双汇提供了40亿美元

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 中企走出去必须遵守国际游戏规则

     富信集团中国区总裁黄培敏对记者表示,现在许多欧洲城市都在对外招商,比如法国、西班牙的一些港口城市,他们非常欢迎中国企业过去投资。现在欧洲经济低迷,很多公司面临破产,这并不完全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而主要是因为银行不肯借贷

王恒利:生涩的收购方式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障碍

最近一个阶段,中国企业在海外能源资源领域的收购动作频频,斩获颇多,“中国大收购”成为海外舆论关注的热点。坐拥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显然“不差钱”;加之中国对能源和矿产的海外依存度日增,可以料想,未来海外收购的步伐

声明:《商务部积极推动走出去 系统改变“竞劣”态势,积极推动医药产业升级》为网友很酷不高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