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达人段位赛 一位逻辑达人的自我修养



“什么时候/只剩这框架的思维/任着所有的活色生香/统统离弃……”6年前通宵加班到早上6点的这份感悟,最终上升到“没有生活的生存/让人心痛”这么惨兮兮的喟叹。 

也难怪,再早2年房产策划入门,为一个项目折腾出十几个核心概念,每个方案都得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练就了“给我一个概念,我能撬动任何项目;给我一个项目,我能导出任何一个概念”的专业忽悠能力。逻辑是够了,一味沉迷其间的结果就是,没有时间和心思去积累素材、体验生活,当脑子里只剩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线条的时候,当思考方式简单到只剩结果导向、客户导向,以及5W(whatwhenwherewhowhy)1H(how)的角度路径时,不得不惊醒“没有血肉的框架,实在太贫乏”。 

但不能否认,逻辑是有用的。  

可以建构象限。 

任意一个点,有它从古至今演化的时间轴,有它与外界关联的空间轴,有它物理的构成体系,有它精神的构成体系…… 

比如讲述一个人,时间轴既可以从人类进化扯到机缘作用下的横空出世,也可以只讲他从出生到死亡的经历;空间轴既可以讲他与地狱人间天堂各界的关系,也可以更具体地讲他的家庭工作朋友圈,当然还可以择取其中的一个截面——感情,从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等角度进行讲述;从他的物理构成,可以讲解他的脑袋身体四肢和脸部五官,www.aihuau.com也可以讲解他的心肝脾胃肾大肠小肠和经络;从他的精神构成,可以泛泛而谈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只说他的爱恨情仇他对人处事的风格…… 

不把不同层面的东西放到一个并列层级来讲述,则是逻辑达人的基本素养。 

可以顺藤摸瓜。 

围绕一个新兴业务建构一个管理体系,可以顺着时间轴来思考——这个业务从前期到对外销售到售后服务到底有哪些环节,是不是围绕每个环节建构部门?可以沿着空间轴来发散——这个业务涉及哪些区域?是不是可以按区域划分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内部再按时间轴的环节设置相关职能?  

要撰文表现一个项目品质高,可以从选地、建筑、景观、配套、服务等角度来剖析品质(物理构成),当然也可以访谈掌舵人,从其选择团队选择材料以及建造过程的用心窥见其品质(精神构成),自然还可以从市场反应如热销角度来阐述品质,甚至拉些专家来评判、请些客户来现身说法(空间轴),无疑,围绕某一点纵向深挖也是能打动客户的,比如中式风格,从它的发源讲到崇洋媚外时期的没落到如今的兴盛,甚至戴上大国崛起的高帽(时间轴)…… 

可以举一反三。 

任何课题,无非是结合目的,按照场景语境和个人身份,说该说的,做该做的。比如发言,一个职员可以只讲自己的小心思;一位部门领导可能还要兼顾部门同事的情绪、考虑和其它部门以及公司高层的关系;公司领导则可能在此之外,还能从公司发展产业前景企业公民的角度表达自己的雄心抱负。 

由此思路延伸,习大大的讲稿大抵也脱离不开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国家对内对外的态度等范畴,当然,还有从行政版图角度发表对各经济圈、各省市的寄语,至于文言文的引入、切身经历的感言只是穿插其中的亮点…… 

可以认清现实。 

有了时空的框架,也就有了自我在时空中的原点认知,加上条件反射般的结果导向思维,逻辑达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跳开纷繁表象,一眼洞穿现实。 

记得某次去杭州提案,和客户约下午3点,路上堵车,但无疑还是来得及的。有个同仁一路都在担心:这次来的是他们集团老大,业界知名厉害人物,待会比他晚到怎么办? 

“比他晚到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按约定时间没有迟到!” 

有个朋友深陷情感困扰,各种忐忑担心,逻辑达人劝解的方式简单粗暴: 

“最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你能为此承受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如果你能承受,又有什么必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忧虑?” 

“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你连这个中间值都不能承受,又何必浪费时间去尝试?” 

“所以,有什么可忧虑和纠结的?” 

然而,逻辑不是万能的。 

记得多年前做PPT,配图太“实”严重影响观感,那个时候一位前辈跟我说,很多时候,人们更乐意被美好的东西感化,不能为了逻辑丢了美感。后来做一个顶级酒类品牌,领导一直强调“这不必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提案,我们要的是不时让听者眼前一亮”,那个时候,深陷逻辑的人内心是崩溃的,彷徨无解多年,直到前段时间看一个人试讲他的PPT,逻辑缜密,数据充实,但丝毫没有打动现场的人,瞬间让我醍醐灌顶:那样一群听众,在那样一个状态下,需要的是视觉的享受和情感的打动,这个讲稿看起来自成体系,但站在更宏观的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其中的逻辑和数据并没有很强的诱惑力,这个时候,逻辑需要让位给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幅美好的图景…… 

归纳当然是必要的,但人生的本质在于“展开”,在各种展开中,打开的、封闭的、理性的、感性的、冷漠的、热情的……不同类型的个体交叉、平行、融合……组成更加纷繁的世界,而基于这无限多鲜活内容上的跳跃思维和想象力,才是世界向前发展更耀眼的火花,照彻历史天空。 

值得庆幸的是,有了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展开,在展开中充实内容——要知道一团乱麻的脑子里,是没有知识的着落点的,挤进来的知识也可能快速流失。只有原本已经建构起框架,我们才能将新的认知填补到它应该在的那个点。比如,只有大致知道地球之于宇宙,人类之于地球的时空关系,我们才能通过阅读、旅游,了解更久远的历史,想象更遥远的未来;有了对家国的认知维度,我们才能面对相关课题时快速反应出一个体系;同样,在我们的专业层面,有了对一个事物的宏观认知,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填充缺乏的知识,或者将随眼一见的信息快速归纳到这个体系之中。 

逻辑达人不是要在断句中感叹“有框架没血肉”,他需要完成的是一场底气十足的对话: 

 脑力达人段位赛 一位逻辑达人的自我修养

“你乱不乱?” 

“我不乱。” 

“你依然贫乏吗?” 

“也许,但我已敞开心扉随时准备接纳新知,我正摆脱贫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3705.html

更多阅读

周庆安:告别一位老知识分子远去的背影

在繁荣和发达的年代,当我们面对着经济利益、学术不端、甚至是学术交易的诱惑之时,对大师的追忆、怀念和学习能否在每个知识分子的内心产生某种共鸣?7月11日,98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辞世了。国有一老,如有一宝。季羡

一位33岁博士的死亡 31岁博士癌症死亡

一位33岁博士的死亡昨天,一位患者说:“我们单位,一位33岁的博士死了,真可惜”。我问:“患什么病?”他说:“肾衰竭”。我又问了详细情况。得知:这位高才生,28岁考取博士,在读期间,诊断出肾功能不全,肌酐200μmol/L左右。没有重视。写博士论文期

声明:《脑力达人段位赛 一位逻辑达人的自我修养》为网友夏天的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