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 移动互联网时代,茶叶品牌做大才能活得好吗?



系列专题:中国茶叶品牌

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茶叶品牌是不是做大才能活得好呢?


这个问题从地方政府到茶叶企业,大家都很迷惑,例如很多老板见到我就说,谢老师,我想把品牌做大,现在的规模太小了。做大品牌我不反对,我反对盲目求大,更反对做大才活得好的观点。试问,每个茶叶品牌都有必要做大吗?都有资源和能力做大吗?


从2014年的一封“手写信”谈起


这是一个发生在2014年的故事,也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那天,我打开茶叶礼盒,看到里面夹着一封信,工工整整地写满了一张纸,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涌上心间。给我寄送茶叶的茶商很多,写信的却很少。习惯了电话、短信、微信和电邮的今天,收到手写的信近乎是一种奢侈。


当我读完信时,内心百感交集,不是因为他对拙著的赞赏,也不是因为他那颗善于感恩的心。郭红坤先生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安徽老茶人,还保持着这样的精神,能够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不仅彰显出其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也彰显出其对传统黄茶的执着,更彰显出其矢志不移塑造红坤黄茶品牌的决心。


这个时代是个快餐的时代,也是个吃饱了撑的时代。愿意用纸笔写信的越来越少,愿意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愿意读纸质书的人更是越来越少。郭先生能在研究传统制茶工艺时,花时间来学习茶叶品牌塑造和销售策略,已经令我这个晚辈深感荣幸。在看到其惠及亿万消费者的宏愿时,我更为郭先生志在千里的激情而惊叹。


茶叶是一片叶子,承载的不仅是各种有益物质,还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原本是接地气的文化,如果一个人与茶叶“相处”久了,慢慢参透茶叶里的乾坤,一定会影响其本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不会上升到信仰的高度。茶叶构不成信仰,需要有正确的信仰来“激活”,否则必然会陷入误区,对此我以后再做具体分析。


一个人就像一片叶子,来自于大自然,在杯子里承受惊涛骇浪、“水情冷暖”,逐步释放自己的价值后,又会回归到大自然,这个过程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更没有什么值得狂妄的。充分放低自己,才有可能海纳百川;彻底认知价值,才有可能宁静致远。若没有参透这些,一切茶文化都会失去根基。在茶叶产能过剩的今天,茶商应该拥有用纸笔写信的宁静和激情,脚踏实地、深入细致地学习,或读书、或听课、或交流,一步步提高卖茶能力,而不能抱着形式各异的“老三样”死死不放。


制茶是技术,卖茶也是技术,而且复杂程度远超制茶。例如,在武夷山调研时,“大红袍之父”陈德华老师说制茶要先了解茶叶的“脾气”,熟悉其“脾气”后才能做好茶。这种“制茶精神”一样可以延伸到卖茶环节。摸不清消费者的“脾气”,卖茶谈何容易?任何时候,人“首先”是主观的人,没有“脾气”的背后是另外一种“脾气”。


“天涯若比邻”快速成为现实,我们正在加速回归“村落时代”,需要的产品或服务都可以借助口碑来选择,尽管中国很大,地球更大。微信的盛行更加佐证了这种趋势。“我”推荐我喜欢的,“我”搜寻我需要的,就像郭先生及其他茶商搜寻《茶翅高飞》、《点茶成金》、《指点茶山》一样。可见,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把产品或服务做好,让其很容易被发现、很容易被记住,并让有需要的人很容易找到、很容易了解、很容易采购,从而把茶叶品牌做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但是,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做大,更何况茶叶的标准化、规模化与个性化、定制化是一对“矛盾”!想鱼和熊掌兼得,难!很难!几乎不可能!这是茶叶销售的大势,也是很多类似产品或服务销售的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就像我刚刚谈到的,很多茶商给我寄送茶叶,但为什么我多次在案例中提起郭先生的茶?除了品质特色之外,最关键的一点是,他用手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而这对于素昧平生的两个人来说,非常珍贵。


“手写信”无法标准化,写得很慢,也不可能无限制书写,就像一些手工茶一样,从原料、天气到制茶师傅都是没办法复制的,你要坚持做大这类品牌,显然是痴人说梦!即使看起来做大了,也已经偏离了既定的轨道,就像很多茶商号称自己的西湖龙井是正宗的,手工炒制的,真相是什么,想必正在看文章的您比谢付亮更清楚!后面我还会继续分析。


“撕名牌”已经开始,茶叶品牌要重塑


中国茶产业也到了“撕名牌”的时刻,茶叶品牌要重塑,后来居上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个“名牌”怎么个“撕”法?暂时将从前的荣耀、光环,金奖、金杯,优势、特色等等统统“撕”下来,放在一边,静下心来泡杯茶,重新面对现在的市场环境,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竞争力,让品牌优势得以重新展现。这就是茶叶界的“撕名牌”,和跑男的火热游戏不一样,其原因是传播环境和购买环境变了。


其一,传播环境变了。传统媒体的式微,自媒体的崛起,新媒体的呼声越来越大,整个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子,传播变得“碎片化”、“多极化”“去中心化”,一个品牌很难“一呼百应”,“一战成名天下知”。更重要的是,一切的传播都在朝着“口碑”发展,没有扎实的“口碑”做基础,品牌传播只能是“纸老虎”,一通就破。


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茶叶品牌要有“口碑”,就必须有自己的说得出来的特色。说得出来还不够,你还要让消费者听得懂并认可你的特色才行。消费者听不懂的特色、不认可的特色,等于是没特色。所以,一线卖茶的店老板、茶小妹都要懂得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说话。


例如,“物美价廉”的确是人人需要的特色,但如何才能算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物美价廉”呢?这需要你去认真解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解读,专业化、差异化地去解读,才能有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物美价廉”,以便让消费者快速了解你的品牌、认可你的品牌并为之买单。


其二,购买环境变了。从实体店到网店,再到微商或微分销,一夜之间大家仿佛都在卖东西了,仿佛又回到郑智化曾经唱过的那个年代,“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技术的改变的确会带来经营的改变,甚至是“剧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必须要有品牌的支撑。同时,早期的“名牌”会受到影响,自己必须敢于撕掉自己的光环,重新在新的环境下塑造品牌。


但是,我并不看好现在朋友圈的买卖,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朋友圈产品,假冒伪劣、价格虚高的现象很普遍,早期的面膜就是典型,很多媒体曝光过,现在卖面膜的极少了。茶叶品牌若要有前景,实现后来居上,就必须回归到产品及产品创新上,必须专业化、差异化,一切都要匹配才行。我经常说中国的人际关系不适合这种销售,至少当前是不适合。未来怎么走,产品是根本,要看产品创新和基于中国人际关系的销售创新。


“做小”才是“大趋势”,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刚刚讲了,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这种改变还在持续加剧。基于互联网的长尾理论则改变了很多产品的生存方式,能够一下子把来自全国各地、口味相同的小众消费者“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个性化市场”,即使看起来有点儿规模,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


例如,中国茶叶的品种很多很多,哪种茶叶能够保障“口味相同”并且满足所有人需求?!没有!就算是同一种茶叶,不同的山头口味也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山头,不同的师傅做,口味也不一样;www.aihuau.com就算是同一个师傅来做,不同的天气做,口味也不一样;就算是天气一样,不同的日期做,口味也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时间点,不同的心情也会导致茶叶口味不一样!


茶叶这种十足的个性,正好符合这个追求个性消费的时代。我们不能对这个特性视而不见,更不能想尽办法抹杀这种客观现实,这正是众多小微茶叶品牌的大好机遇。我们必须尊重这一现实,茶叶就是有个性,稍微有一些不同,就会让口味各有千秋,相距甚远。例如,朋友寄来一种红茶,我喝了一泡就感觉和往年的有差异,沟通后才知道是今年采摘时是阴雨天气。我都可以喝出来,比我经营丰富的更能喝出来。


怎么做?既然是个性十足的产品,抛开必要的拼配需求,那就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适度保持产品的个性,保持适当的“小规模”,才能保持品牌的个性。若是一味追求大规模或规模化、标准化,忽略了茶叶的个性,忽略了茶叶品牌的个性,忽略了消费者的个性,忽略了社会的个性化趋势,那么,我们必然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失去所有的消费者!必须重复提醒,失去个性,你将什么都不是,并最终失去所有的消费者!


那么,未来的中国茶产业难道就没有大品牌了?当然不是!毕竟消费者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追求个性,有些人则无所谓,只要是茶,质量过得去就可以了。消费者要求不一样,自然会选择不同的产品,对应的产品价格自然就大不一样。


必须强调,谢付亮说的是主流,大部分的茶叶企业、茶叶品牌,都需要将是朝着“小而美”的方向发展,做大本身就是与其无缘的!就像一些核心产区的茶叶,一年也就几千斤甚至更少,你若弄个几百吨,那一定是假冒伪劣。当然,茶叶店和茶馆也要有个性,必须有个性!


认识并承认个性的重要性,我们就很容易知道“小”才是大趋势。另外,我们必须承认老板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史玉柱、褚时健、柳传志或马云,很多老板注定没办法做得很大,所以,谢付亮认为一个人认清自己并做得“小而美”“小而强”,反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必须提高自己的品牌营销能力,让有限的资源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 移动互联网时代,茶叶品牌做大才能活得好吗?

更重要的是,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自然是好事情!君不见有些企业做大了,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责任心了,品质管控能力自然就降低了。这样的品牌,即使外在的形象好了,内质却越来越差,这样下去反而是害了消费者,那还不如让更多人自己做老板,大家都利用互联网充分展示自己的茶叶优势,一步步踏踏实实做,把口碑做出来,把品质管控好,消费者获得质量相对稳定的茶叶,老板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和和美美,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强调,这是一个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从茶叶内质到产品包装能够,都在无一例外地往“小众”的需求去靠拢,所以,即使是大的茶叶企业,也不能忽略“做小”的趋势,必须想办法迎合“做小”的趋势。在支付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消费者更需要你关注他的个性化需求,忽略了这一点,大企业必定会被小企业瓦解,直至被淘汰。


也是基于这样的情况,远卓品牌策划公司在卖茶万里行的基础上,推出了“茶叶店重生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茶企或茶叶店,先帮助其梳理独特优势,根据其自身状况,帮助其快速提高客户数量,然后再帮助其快速提高成交率和客单价,从而促进其销售业绩快速增长,这些同样是基于中国茶产业发展趋势的个性化服务,解决了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也是大势所趋!


总之,移动互联网让地球重新回到了“村落时代”,“做小”才是大趋势,一切“个性的产品或服务”都有机会被潜在客户知道和购买,中国茶产业的大小品牌要积极应对这个趋势,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小而美、小而强、小而久。当然,大而美、大而强、大而久,同样值得期待,只是我们必须明白,“大”是金字塔的塔尖,终究是少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3740.html

更多阅读

《少年犯》中的小演员们,你们现在还好吗? 少年犯的演员们

《少年犯》的小演员们,你们现在还好吗?今天,我终于从网络上费了尽三个小时的时间搜索到已经久违但又曾经轰动一时给80年代的人留下难忘记忆的电影《少年犯》的主题曲心声。当我的房间里再次回荡起小演员那充满稚气并发自内心充满真挚感

声明:《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 移动互联网时代,茶叶品牌做大才能活得好吗?》为网友无尘谷有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