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谁谋杀了中国本土产业?



这是一个传统企业加速死亡的时代,也是一个新兴企业井喷式涌现的时代,成批成批的传统企业倒下,成倍成倍的信息企业加入。互联网虚拟的风口吸引了无数人前赴后继,加上国家政策号召全民创业可谓是如火如荼。正是在一半是死亡,一半是新生的特殊时期,我们才能更清楚的看到本土产业消亡的本因。毋庸置疑,国家经济体的命脉是依托庞大的工业实业基础,如德国最新的工业4.0战略是在德国本土强大的工业实力上提出来的,而美国WEB3.0是基于美国本土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产业积累而形成的必然趋势。但放眼中国本土近三十年来的发展,辗转到当今互联网占据上风,无数的本土实体产业正在消亡,空洞的互联网公司却备受推崇。显然这有悖于大国经济体的根基,更不符合国家经济命脉的稳固。有人说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土产业发展落后必然被全新产业所取代。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诸多处在成长期的本土产业灭亡案例赤裸裸的警醒着我们,在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中,本土产业的灭亡有的是被时代所淘汰,但大多数却是被谋害而夭折。以至于形成了今天国内复杂的产业局面和唯进口至上的消费观念,大到各类媒体的疯狂鼓吹国外产品如何的好,小到个人朋友圈都在耳濡目染洋产品如何棒。与其说这是时代发展的优胜劣汰,倒不如说这是民族自信的人心不古。的确中国本土产业在很多方面不如国外,但中国媒体似乎只看到了本土企业的失败,却从未看到他们的努力和用心,而无数萦绕在消费者耳边的美词悉数都用到了洋货上。常年累月的宣导,www.aihuau.com加上国民自信的缺失,久而久之才形成了如此畸形的社会消费习惯。站在品牌营销角度看,只能说本土产业不懂品牌,不懂的传播,不懂危机公关处理,才会让外来的竞争者本末倒置占据了本土竞争优势。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原本处于下风的本土产业必然是走在刀刃上,发展到最后要么倒闭,要没被收购。当媒体在大肆宣扬日本工匠精神时,谁又曾想起鬼子的工匠精神来自哪里,不正是来源于中国吗,谁又曾真正去发现报道过哪些行走于本土产业工厂中的工匠,难道他们没有故事可言?日本的工匠也好,中国的工匠也罢,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只不过是取决于你告诉大众哪一面。当环境已经不适合你生存,那么你注定是要死亡。


上世纪80-9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本土产业的高速发展时期,无数民族企业在国内轮番上演统治各大主流产业的局面。就算当时外资企业携重金进入中国市场,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品牌营销理念也未能撼动本土企业的地位。奈何那只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继而90年代中后期,本土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商战对决开始火热进行。确切的说,外资企业围剿本土企业占据本土产业核心市场的格局拉开序幕,首先是本土可乐饮料业的落败,再到日化产业的被吞噬,继而到药业、儿童药业的侵噬。外资开始全面主导中国诸多本土产业,2000年后中国加入WTO,一边倒的形式更加明显,除了受政府保护的产业还未被占领,其他的产业基本沦陷殆尽。时至今日,我们已然无法谈论民族品牌,因为信息透明化的时代,大众可以获取更多品牌的信息,而那些喊的上名号的各产业代表品牌基本被外资渗透。谁也不能判别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品牌,而大多数品牌只是裹挟着“民族”的外衣,仅此而已。多数本土产业代表仅存一根独苗是当前的真实写照,围在它身边的却是无数的外资豺狼虎豹。


谁谋杀了中国本土产业?让我们看一看近年来发生的案例,从案例深度解析去更好的解释这个深层次的问题。


三聚氰胺闹剧,婴儿及高端乳业市场沦陷


2008年重创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可以说是举国皆知,当时事件一经报道国内一片哗然。随后事件迅速恶化,最终以三鹿的轰然倒塌为转折,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集体整改为结局。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这次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不仅让国内本土乳制品企业落败,更让外资乳制品企业乘虚而入,从而成功站稳脚跟。


何谓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加到牛奶里可以提高牛奶里的蛋白含量。蛋白含量一高,牛奶的口感就很浓郁,就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事件被曝光时,国家公布的奶粉、乳制品生产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三聚氰胺,也没给出定论能否添加。而奶农会在自家产的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含量,寻求卖高价,这是当时乳业业内共知的。直到事件被曝光后两个月,卫生部、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联合下发公告,再一次明确指出:“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可见三聚氰胺事件,一方面是国家标准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是奶农和生产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但整个事件发生后,处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乳业嘎然而止,但也提升了本土企业的品质。而更为直观的是,由此开始外资奶粉企业全面接管了国内高端乳业市场、婴幼儿奶粉市场,本土企业再难撼动。


随后2013年新西兰恒天然肉球杆菌毒奶粉事件在国内被曝光,尽管外资奶粉品牌都有涉事,且大多是婴幼儿奶粉品牌。但令人惊奇的是,大众消费者却对此漠然,似乎毒奶粉对宝宝没有影响一样。国家也没有强制措施,限制毒奶粉进口,媒体也没有大肆鼓吹,整个事件很快就沉浸了。而且涉事的奶粉在国内依然屹立不倒,仍然大张旗鼓的销售,而购买者却是络绎不绝。同样的品质出问题,同样是危害,奈何收获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为何?其中缘由相信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而按照这种事态发展下去,几根独苗也难以对付群狼,中国本土乳制品产业的沦陷可能也只是取决于外资企业掌控的快慢节奏。


转基因的争论,本土农品种业的深度消亡

 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谁谋杀了中国本土产业?

转基因在国内一直是处在争论中,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但转基因对中国所带来的影响,目前谁也无法预测。但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推出报告称:“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有严重损害健康的风险,包括不育,免疫问题,加速老化,胰岛素的调节和主要脏腑及胃肠系统的改变”。报告强烈建议:转基因食品对病人有严重的安全威胁,号召成员医生不要让他们的病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并教育所在社区民众尽量避免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于转基因的的侵害原理,研究院指出:插入到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会转移到生活在我们肠道里的细菌的DNA里面去,并继续发挥作用。


事实上,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要求,转基因食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要进行最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实例分析。比如说玉米、黄豆,你做成大豆蛋白什么的,要做分类分析,但是中国没有做这样的慢性毒理学实验。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口技术庞大,食物需求量过大,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只能生产大量食物。暂且不说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但它却毁了中国本土农作物生存空间,让本土农品种业消亡殆尽。


随处可见的转基因土豆、大豆、西红柿、花生等等,基本侵占了国内诸多农作物传统产区。早些年在农村还能看到家家户户都有留存农作物种子的习惯,但现在转基因农作物的产量大、卖相好,逐渐被大多数农户接受,大多数人已经不在留存农作物种子。这并不是因为不想留,而是转基因的农作物留下种子没有任何作用,不会有收获,只能每年买新种子。随着国内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全球种业前十强的跨国集团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面对外资种业巨头的蚕食,本土种子企业无能为力。


据不完全统计,外国种子已经控制中国市场70%的种子来源,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土种子企业的前十强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3%。美国孟山都、瑞士先正达、德国拜尔等种业巨头牢牢掌控着中国农品种子行业,也就是控制着中国农业根本。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但中国本土种业已经基本深度消亡,未来将走向何方,结局也十分明显。


政府?企业?媒体?大众?谁谋杀了本土产业!


类似于本土乳业、本土种业这种案例,在国内各行各业中可谓是司空见惯,因为有太多陌生的行业在寂静中就已然被外资取代。你可以大肆的说这是优胜劣汰,但这同时也让人无奈,当经济掌控在别人手里,你在努力也是在别人画好的圈内。谁谋杀了中国本土产业,这绝对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因为在某些产业,中国本土企业的实力完全不亚于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大众却全然不知。当下中国正在全力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面提升中国本土制造业的高精尖水平,这个方向是很好,但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外资巨头会不会让你实现引领全球,这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中国制造2025要成为可能,那仍将依托强大实体经济,才能支撑起全球竞争力;单纯依靠虚拟互联网,疯狂引入海外产品,对这一国家战略没有任何意义,只会将国内大众消费者越来越推向国外。而凭借全民创业也是可能性极低,平民创业大多数都是拥挤在服务行业。那么,哪一个产业将成为下一个被谋杀者?这可能需要时间去论证,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如果本土企业仍然存在侥幸的心理,企图钻法律的空子或是走擦边球,追求一时的效益或是利润,而忽视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不注重研发、不注重品质。在这个信息透明化时代,大众消费者对被欺骗基本是零容忍态度,这一类企业将快速被成熟的外资所吞并,这一类行业也将被全盘吞并。回归到实质问题,本土产业的消亡,并不是外资多强大,也不是本土企业多弱小,而是从一开始大多数企业就已经放弃了品质竞争,不务实,不走正道,最终也被大众所抛弃。


从监管层面来说,加入WTO后,迫于国际压力,政府不得不开放很多产业,且还不能过多的干预这些开放行业。而原本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时候,各个产业发展比较国际水平是相当落后的,很多行业处在萌芽期或是成长期,没有健全的监管制度,也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早期制定的相关标注,相比于2000年后的快速发展,很多都是落后于时代,而且很多需要补充。基于这种情况,加上成本逐渐提升,企业都钻了法律的空子,才会导致事态频发。政府机关的监管不力和引导不力,也就加速了本土产业与国际的落差。


从企业层面来说,国内企业非常善于内部竞争,却不善于外部对抗。当外资巨头兵临城下时,很多本土企业可能还在为本土的一城一地打的火热。而原本大多数中国本土企业在产品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就是传统弱项,早期依托本土优势建立了稳固的市场份额,大家就已经开始自我感觉良好。因而在品牌、营销、产品、价格、广告等诸多方面也就不是非常重视,总是抱着“山大王”的角色,消费者不买我的买谁的。然而他们大多数人忽略了时代变化之快,以至于当外资开始围剿的时候,才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外资品牌已经笼络了消费者的心。最终随着企业倒闭或是被吞并,群龙无首的本土产业,又不懂得抱团,也只能任人宰割。


从媒体层面来说,用业界的一句话来说,现在的媒体是越来越趋利了,各种报道已经无关道德底线,无关媒体人的公正客观,唯图眼球是好。尤其是在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大大减弱后,互联网媒体将这一特征更是体现的更加完美。在这种抢钱的时代,谁还会去关心报道的内容是否契合实际,是否符合道德伦理,只要有人点击有人看就够了。正是基于这种行业事情,而大多数本土企业本就不善于处理媒体关系,很多时候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就把你当头击晕。在这种金钱传播至上的网络大势下,加上各类电商的群雄逐鹿,海外已经成为了主流。加上国内火热的移民潮,更助长了海外各类信息的扩散,最终本土就成了边缘信息,那么本土产业自然而然就被忽视,强大的外资焉能不胜。


从大众层面来说,本质上大众是属于被引导人群,他们会通过自身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自我理性判断。但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化,会引起国内大众热切关注的大多数是本土产业出现相关事故,由此就立马疯传。但他们并没有获取到国外相同事件,而也没有人报道国外相关产业的重大事故,大众就形成了洋货皆好的刻板印象。殊不知苹果维修点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人因为手机、电脑等出现问题而排队维修,显然这也是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直观表现,否则维修工程师又何必这么繁忙。这不仅无人关注,且大众也不会去抱怨,更不会去扩散。但如果换到国内手机或是电脑品牌身上,那遭遇就截然不同,产品一旦出现小问题,顾客的朋友圈、微博等各类自媒体所有地方都是同时出现某某品牌有问题,建议大家不要买的信息,他身边的所有朋友可能都会知道。维修服务好,那顾客还会平静,但很少会在自媒体上发本土企业维修做的有多好。这是当前国内大众严重的差别对待心理,当然这也由综合原因导致,但大多数宁愿相信国外,也不愿相信国内。因为他们对从未关注过的本土产业十分陌生,甚至是没有任何自信。


本土产业的消亡是国家经济的悲哀,更是国家工业的耻辱。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来源于处在不同位置的人心,监管的不足,企业的侥幸,大众的陌生,最终导致诸多本土产业的消亡。抛开民族大义,或许只有当某一天大众感受到了真正的伤害,才会深刻认知洋货也有危害。任何企业,任何生产者,都无法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绝对100%没有任何纰漏,但对于纰漏的评判却全然在于媒体,在于大众。本土产业固然落后,但如果没有本土的支持,那么它面临的结局是出生即死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3814.html

更多阅读

谁杀了我的牛? 谁杀了我的牛txt

序这个故事凭什么能够和如此众多的读者产生共鸣,而无论是他们身在北京、墨西哥、伦敦还是曼谷呢?我觉得,其中一个简单却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幸福,渴望拥有美满的生活。推荐序(1) 推荐序(2) 前言(1) 前言(2)谁杀

八十年前是谁丢掉了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地图高清版

         八十年前是谁丢掉了东北三省?  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日,日军侵占沈阳,几天之内又占领长春、吉林等地。随后,东北全境沦陷

谁发明了人字拖? 人字拖断了怎么修

“我不知道你们怎样看待日本人,”1952年,一位名叫艾略特·查兹(ElliotChaze)的记者写道,“不过我真的喜欢他们的脚。”当时二战刚刚过去7年,很多美国人仍然将日本人看作是敌人,并且对与这个国家有关的一切都不信任。然而一种叫做“zori

是谁精心谋杀了美男子潘安? 潘安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中,潘安是最为复杂的一个。他人生的百分之八十堪称完美,却在最后的百分之二十走上歧途。此君高风亮节了五十年,五十岁之后突然个性大变,谄媚权贵,帮助一代奸后贾南风陷害太子,最后身首异处,实在令人惋惜。就他的结局

声明:《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谁谋杀了中国本土产业?》为网友浮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