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岗位绩效三合一的薪酬制



在企业管理中通常有几种类型的薪酬模式,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岗位有不同的使用。

第一种是绩效导向的工资制度,员工的薪酬取决于劳动效率,随业绩的多少而变化,薪酬与劳动结果紧密结合,完全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结果,其典型形式有计件工资制、销售提成工资制等。该制度的本质是忽略劳动个人能力和岗位价值,完全是“业绩论英雄”,传统上比较适合销售岗位、生产线工人等劳动结果容易量化的岗位。

第二种是岗位导向的工资制度,员工的薪酬取决于所担任的职务或岗位的重要程度、任职要求以及劳动环境等影响因素,薪酬随职务或岗位变化而变化,其典型形式有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等,传统上比较适合职能、管理等劳动结果不易量化的岗位。

第三种是能力导向的工资制度,员工的薪酬取决于能力和潜力决定,薪酬随员工能力变化而变化,其典型形式有能力资格工资制、技术等级工资制等,传统上比较适合技术、研发类岗位。

 基于能力岗位绩效三合一的薪酬制

但是,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才是21世纪最重要的”,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发现薪酬管理不能单纯偏向于绩效,或者偏向于岗位,或者偏向于能力,在薪酬管理中需要关注能力、岗位、绩效三者的平衡。

比如在技术密集型的设计院,过去以采用技术等级工资制为主,通过员工技术等级的上升体现薪酬差异。但是管理中发现,技术等级高的人对公司的贡献不一定高于技术等级低的人,甚至存在倒挂;但是由于技术等级决定了员工薪酬的绝大部分,因此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如果完全按照业绩导向设计薪酬,技术等级高的人毕竟在知识结构、经验等方面优于技术等级低的人,如果完全忽略技术等级,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基于这样的原因,一些公司开始尝试基于能力、岗位、绩效三者平衡的混合薪酬制。

 

混合薪酬制的核心要解决好几个矛盾:

第一,能力、岗位、绩效如何有机结合在一起,三者对薪酬影响的比重有多少;

第二,能力、岗位、业绩的评价方式是什么,体现在薪酬中哪个部分;

第三,三者如何互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38842.html

更多阅读

能力素质模型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知识管理

  能力素质模型是岗位任职资格的重要内容,目前正逐渐应用于人才选拔、员工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侧重于利用能力素质模型进行人才测评而不是员工能力提升。相比之下,微软公司基于能力素质模型进行的企业知

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 高管薪酬背后的竞争

  从汽车上市企业高管年薪排名和企业利润排名来看,虽然近几年来汽车市场持续走高,但国内上市汽车高管的薪酬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妙。尤其是与国际汽车企业放在一起时,更有天壤之别。  例如江铃汽车2010年公司总销售收入157.68亿元,同

设计人员绩效考核方式 绩效考核的三种设计方式

企业里的绩效考核设计一般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基于工作分析的设计方法。一个员工的工作任务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必须要做的任务,另一类是应该做的任务,最后一个是要求做。这三类任务里面,必须做的是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应该做的是属于员工

声明:《基于能力岗位绩效三合一的薪酬制》为网友如此如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