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三兄弟 “牛倌兄弟”的苦乐创业路



20出头的兄弟俩选择了一条与同龄人不同的道路,投身农业养殖,遭受曲折,承受艰辛,将汗水和眼泪默默地埋在心头,不抛弃,不放弃,终于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农业养殖之路。他们就是泰顺县下洪乡下彩村青年黄贻云、黄贻雷两兄弟。 

  饱尝艰辛 半天卖出一只鸭 

  黄贻云、黄贻雷兄弟俩都当过兵,2006年和2007年先后从武警部队退伍。回乡后,由于家庭贫困,兄弟俩曾外出干过保安等工作,收入状况不乐观。2008年,泰顺兴起农业开发养殖热潮,兄弟俩经过多次考虑,毅然回乡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没有经验技术,没有资金,起步何等艰难。但困难并没有压倒一心想要做出点事情的兄弟俩,他们创办了金鸡口养殖场,开始养殖土家鸡。 

  养殖基地选在公路边山冈上的板栗林里,距离公路400多米,垂直坡度达到90度。2000多只鸡和一些鸭,每一星期就要消耗1吨多饲料,全靠兄弟俩背上山。缺少资金,雇不起工,白天忙完农活,兄弟俩就晚上干活,一百斤一麻袋扛在肩膀上,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结束。躺在床上,骨头都要散架了,可是天微亮,俩人又起床开始忙碌起来。 

  “虽然很累,但是我们从没想过放弃,有时躺在板栗山上休息,我和弟弟谈起眼前的困难,总是相互鼓励,相互打气,我们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样能做到,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成功。”采访中,创业之初的艰难,让24岁的黄贻云眼睛湿润,他稍做停顿又继续说:“那时,一些鸡鸭可以上市后,就要开着三轮车到四处的乡镇去赶集。一次,我们俩凌晨4点就起来装鸭子,去西洋赶集,半天下来,60只鸭子才卖了一只。当时两个人站在那里,内心不知道有多么悲伤,但是60只鸭子卖不掉,拉回去,要花费更多的饲料,我俩咬咬牙,连中饭都没吃,又开着三轮车沿着老分泰公路转到南院一带销售。 

  挺身救火 村民帮助兄弟俩 

  采访中,两兄弟说起了一件感人的事情。有一次,兄弟俩拉着60只鸭子去罗阳镇南坪村出售,半路上发现附近村里的一个老人因放火烧田埂引发山火,眼看大火蔓延开来,兄弟俩将车子一停,折了两棵小树就赶上山灭火,当时附近围观的人很多,但没一个人愿意出手扑救,熊熊烈火中,兄弟俩扑救了2个小时才将大火扑灭,可他们的眉毛和头发都被火烤焦了。因为灭火,半天一只鸭子都没卖出去。半路上,兄弟俩在溪里洗尽了乌黑的脸,回家没敢说救火耽误卖鸭的事。但是第二次,黄贻云和黄贻雷拉着鸭子再到南坪村推销时,村里的人认出了他们,纷纷喊着“救火英雄”来卖鸭了,大家上前争先购买,十几分钟,60只鸭子销售一空,当时兄弟俩感动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创业之路本来就没有捷径,黄贻云兄弟俩的经历也如此。后来,一次进种苗时,由于没做好隔离措施,新进的鸡苗带了病毒,感染了整个养殖场,2300多只眼看要上市的土鸡先后死亡,黄家兄弟旧债未还,又添新债。 

  黄贻云说:“事情发生后,我们反思总结出了失败的原因,一是销路,二是技术,三是资金。” 

  遭遇失败的那段时间,兄弟俩经常坐在板栗山上默默地发呆,困难太多,道路太曲折,连周转的资金都没有。他们想过放弃,可是转念一想,村中的大伙都在看着他俩,希望他俩能做个榜样出来,如果就这样轻易认输了,值得么?站起身,兄弟俩决心开始重新寻找创业的目标。 

  养殖黄牛 每天割草两吨 

  黄贻云的父亲在家务农,一直养着好几头牛。兄弟俩一次外出到龙港,参观了当地的一家养牛场后,想到父亲曾有几十年的养牛经验,而自家周围又是大山水草丰美,具备养牛的条件,于是在今年的4月开始养殖黄牛。 

  这一次,兄弟俩又在资金上遇到了困难,没有钱兄弟俩就分头去借,亲朋好友纷纷出手相助。因为之前兄弟俩养鸡鸭的精神,已感动大家,大家认为这样的人不帮,又该帮什么样的人。 

  兄弟俩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来自亲朋好友们的支持,又鼓起了他们的信心。 

  养殖黄牛,技术上无须担心,可辛苦程度却远超养殖鸡鸭。 

  70多头黄牛,每天需要4000斤青草,兄弟俩割草最远跑到了本县的月湖乡。中午吃着冷饭,喝口山泉水,草草填饱肚子,又开始干活,直到天色漆黑才赶回家,来不及吃饭又开始准备牛饲料,一直忙碌到半夜三更。 

  养牛的活实在辛苦,兄弟俩却在劳累之中时刻不忘照顾对方。黄贻云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我们俩轮流在牛舍里值班,但是身为哥哥,弟弟的行为一直感动着我,每当轮到弟弟黄贻雷值班时,他总是一大早就起来,把牛舍里的粪便全部扫干净,把该喂的牛全部喂掉。他是怕我太辛苦,就承揽了所有的活,而我每次也会早些过来,争取让弟弟多睡一会儿。养牛的劳动量比较大,他年龄比我小,更应该多休息。” 

  半年多来,尽管缺少资金,缺少援助,但是兄弟俩却通过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励,将存栏的牛发展到了70多头。 

  扶弱助困 义务帮忙不言酬 

  在精心饲养黄牛的同时,两个年轻人还经常在村民最需要的时候,不忘默默地出手帮助别人。 

  村中一些留守的老人,由于没有劳力,稻谷收割不回来,焦急万分。兄弟俩闻讯,利用中午吃饭的空隙,就拿着镰刀赶到帮助对象的田里,帮忙收割谷子。对于乡亲的感谢,兄弟俩说,我们还年轻,有的是体力,帮助乡亲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谁都有难处,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兄弟俩的行为赢得村里人的钦佩,他们没想到在后来的日子里也得到回报。 

  今年6月份兄弟俩先后遭遇车祸,住进医院。家里70头黄牛的饲养成为他们最大的顾虑,没想到就在此时,村里几位乡亲闻讯后赶过来,每天上山割草,下午切草,晚上喂牛,打扫牛栏,帮忙了一个多星期,没提一句报酬。兄弟俩恢复健康,前去感谢,那些人回话说:我们需要帮助时,你们俩尽己所能,如今,我们做的也是应该做的事情。 

  采访中,黄贻雷说:“我们年纪还小,投身养殖事业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们只有养好牛,才能回报和帮助更多的人。 

  志存高远 领大家齐致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养牛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困难,但是兄弟俩看到村中几位贫困户没有经济来源,就请他们帮忙给牛场里割草,一天也有一百多元的收入。 

  黄贻云说,我们虽然有压力,但是栏里还有一些牛,而这些贫困户没有收入,请他们割草,让他们也能有一定的收入,则可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苦乐三兄弟 “牛倌兄弟”的苦乐创业路
  黄贻云告诉记者,目前他和弟弟养殖的牛当中一部分是种牛,一部是肉牛,销路成为一个大难题,但是,万事开头难,他们还是要努力做好手头的事,将来带动村里的乡亲们一起从事黄牛养殖,共同致富。 

  黄贻云兄弟俩相信,只要真心付出,投身养殖业,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能等到收获硕果的那一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1116.html

更多阅读

小三是离异女人的必经之路 必经之路 英文

说起来这个话题很沉重,女人离婚本来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离异后再沦落到做小三的地步,合着就有点破罐子破摔了!大部分女人离异原因都是遭老公抛弃的,离异后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情感上空虚生活无着落,索性破罐子破摔,找个有妇之夫投怀送抱的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三位大龄创业者的励志创业故事

 这些都是让人振奋的故事:一个满腹牢骚的职员突然有了勇气辞职,并开始从事能实现自己抱负的行业;一位经验丰富的天才发现了一种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的方法,也辞职去开了一家新公司。对这些人来说,创业是他们自然而然需要迈出的一步。   

政府采购300万元以上 从3元钱到300万元的曲折创业路(2)

艰难的创业之路 在厦门,胥定国有许多同乡生意做得不错,只要向他们开口,借点小钱是很容易的事。可是,他却不愿找他们借钱。想来想去,他想到房东。房东老伯是厦门客车总厂的工程师,为人和善,平时跟他很谈得来。第二天,胥定国到老伯住的地方

阿莫迪罗房车300万元 从3元钱到300万元的曲折创业路(1)

  是啊,从3元钱到300万元,对于所有期望白手打天下的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梦想成真更是每一个创业者追求的终极目标。     可是,通往梦想的道路又应该经过怎样的曲折?完全解读胥定国这个创业样本,给更多创业者一些启示,

云南贫困山区女孩征婚 贫困女孩的艰辛创业路

 每一分钱都要用在有价值的地方  社会流行什么,就做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样,就开发什么   熊铭霞,39岁的湖北黄冈女人,民间女艺术家、中国铭霞创业超市培训总监。   16岁时从家乡只身到武汉闯荡,做过幼师、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做过

声明:《苦乐三兄弟 “牛倌兄弟”的苦乐创业路》为网友香椿丛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