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的一个下午,当时在做卡车司机的成志林刚刚跑完长途回家。饥肠辘辘的成志林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可是翻遍了厨房,连一点剩菜也没找到,就在他为没菜吃感到恼火的这时候,他发现了几块红红的霉豆腐。
成志林:“平常豆腐乳吃多 但是这次拿出来吃感觉味道特别好”。
成志林吃的这种霉豆腐是他的母亲何玉华做的。这种霉豆腐成志林吃了二十多年,但还是第一次吃得这么香,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的一些村子里,许多人家都会做霉豆腐,1992年,作为两儿一女的母亲的何玉华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隔三差五做一些霉豆腐到市场上去卖。
成志林的母亲 何玉华:“有的人跟我抢生意,他们卖得便宜些,但是他们不买他的,要买我的,他便宜也不要他的,你得卖多少钱一斤?我一斤起码比他高五角钱。”
何玉华霉豆腐做得好,但是自家人并没在意,儿女们谁都不知道这种豆腐具体怎么做?咸鲜微辣,口感细腻,这一次出远门回来的成志林第一次注意到自家霉豆腐。而这让也当时正感觉做司机前途暗淡的他豁然开朗。成志林:“我就突然想到了,要是我把这个豆腐乳做出来 做成一个品牌 打进市场的话 也许这里有钱赚 。”
有了这个发现,成志林再不去开车了,他马上买进了200多斤豆子,完全按照母亲的做法与妻子一起做起了霉豆腐。他们把发霉长毛的豆腐块散上辣椒粉、花椒粉、精盐等调味料,装进坛子,灌上米酒再装坛儿密封好。20多天后,第一批霉豆腐开封了,成志林把这些霉豆腐挑到菜市场上一边请人品尝一边卖。
成志林:“几乎有一半是给别人尝了,免费给别人品尝的,有一半就卖了一点本钱。这样把那200多斤豆腐乳卖掉了,没想到顾客反映我的豆腐乳挺好的,都一致反映我的豆腐乳颜色和味道挺新鲜的。”
第一批霉豆腐两天就卖完了,半卖半送还挣了100多块钱,这让成志林感觉出师顺利。
成志林媳妇 刘智红:“每天上午做,早上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出去卖, 卖完了又回来做,做了下午又推出去卖,当时是做一点卖一点 。”在当时南岳市场上,成志林的豆腐乳远不是一枝独秀,因为早有其他地方的豆腐乳占据鳌头,其中一种四川豆腐乳有着绝对优势。没有名气的成志林,怎样才能卖出更多的酶豆腐呢?他开始动起脑筋。
记者:“当时你做四川豆腐乳的时候,他在你身边摆了个摊,是吧?”
四川豆腐乳 荣辉:“是啊,就在前面那边,他摆了个摊。”
对于自己身边突然出现的这位同样卖豆腐乳的小伙子,当时刘老板并不在意,因为他的老主顾很多,老顾客们谁的豆腐乳都不认几年来只买他代销的这种四川豆腐乳。
成志林:“买四川豆腐乳的人 人家来买四川豆腐乳,我就让他尝一下我的豆腐乳看看,吃一下我这个豆腐乳的味道。”
然而不久,刘老板对身边的小兄弟的存在有了感觉,而且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刘荣辉:“后来我看他的豆腐乳好卖了 好多人就去买他的 我的就没有生意了。”
成志林:“他也觉得奇怪 后来他问了那些顾客 顾客都说我们本地新做的豆腐乳比你们四川的豆腐乳还要好吃”。刘老板被挤得几乎没有生意可做了,不久在南岳发展了几年的这家四川豆腐乳便销声匿迹了,而成志林的豆腐乳却借四川豆腐乳大长了名气。起初成志林也和母亲一样,少量制作,每次不超过二百斤。全家人都做这一件事情,又不见什么大利润,这时成志林的妻子刘智红决定冒一次险。
妻子 刘智:“红我多做几坛,摆出去,我婆婆还在那里着急,说做这么多到时卖不出去怎么办”。
那一次,在刘智红的坚持下,一次做了400多斤豆腐乳,比平时多了一倍,这400多坛豆腐乳怎么卖完?当时刘智红也没底,加上婆婆的唠叨让刘智红心里敲鼓,正在这个时候生意找上门了。
刘知红:“刚好一次很好的机会,南岳区的宣传部组织一个会议,要发放一些特产什么的东西,就是我们南岳的特产给他们带回去, 刚好就把我们的腐乳推上去了,一次就给他们50坛,50个人开会,50个人每人一坛。”
1998年末,走过最初的艰难,成志林的霉豆腐生意开始红火了,成家豆腐乳被当成了南岳特色食品名气越来越大,尤其受到外地游客欢迎。成志林的制作规模也由每批做几百斤扩大到上千斤。就在这时成志林发现了一个对他构成威胁的竞争对手,那家卖的霉豆腐和他家的几乎一模一样,成志林辛苦一年培养的客户正在悄悄流失。不久成志林发现,原来威胁就在身边。
成志林:“他做,他必须要进一些原材料 我们都可以看得到”。 两家的豆腐乳为什么会如此相似呢?原来这家的豆腐乳与成志林的豆腐乳都是一个师父。成志林母亲 玉华:“大儿子做了一年,小儿子看到他挣了钱 ,小儿子第二年也要做, 让我教他做。”
这个对手就是成志林的弟弟成秋林。
成志林的弟弟 秋林:“我哥哥的(商标)是成怪 我的(商标)是南岳成氏。”
成秋林在区里某机关上班,在哥哥成志林做一年豆腐乳后,他也要求母亲把技术交给他,兼职和妻子一起做起了豆腐乳。兄弟俩房子挨着,住在一个院子里,而对于成秋林也学做霉豆腐的事成志林一开始却全浑然不知。
成志林:“我们没有通过气的,因为我们两 兄弟那时候就已经分了家了, 他要做的话,他做他的,我做我的”。
同是儿子,何玉华教了大儿子,也得传二儿子,这在做母亲的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成知林的母亲 玉华:“不过开始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 我说你做也可以,不能够到外面去喊生意,只能在屋里做,到屋里来,各做各的生意,到你屋里你做,到他屋里他做不能抢,先都交代了。
但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何玉华的预料,兄弟间就因为都会做这种酶豆腐生出了很多烦恼。
成志林:“原来没有这种包装,原来没有 原来是那种土坛的,不是这种,原来 土坛我是第一个,搞这种包装我也是第一个,我做什么包装他们也就跟着我做什么包装,跟着我走吧,他产也做什么包装。所以现在这些包装从外形上分不出来 。”
妻子 刘智:“现在的商标好多是跟我们模仿的 ,都是一样的, 只是字样不同,混淆顾客的视觉了,包括因为太近了嘛,随便进什么东西,他随便可以问得到,反正保持了多久,他们马上就能做一样的出来”
都打着成氏旗号卖豆腐,对于把成家酶豆腐闯出名气的成志林来讲,弟弟成秋林半道杀出无疑是坐收渔利。而成秋林却不这么想。
成秋林:“主要靠自己的产品质量,自己的信誉和服务 才能把生意做好”。
质量一样、包装类似,而后来者弟弟成秋林为了多卖一点儿,他步步紧逼,与哥哥掀起了价格战。
成志林:“像这种坛子的豆腐乳 以前我自己做的时候买15元 后来降到13元 再次降价到10元 现在是9元一瓶了。”
成志林妻子 志红:“我有时候不能理解他,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每天这么辛苦的做,但是价格越来越低,没有什么效益了,自己没有什么利润的话,跟他也有争执,后来我觉得我老公也是对的,因为你如果失去了市场的话,你的东西做得再好也没有价值了。
就在兄弟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同是邻居的成志林的姐姐也做起了霉豆腐,加上成志林的母亲何玉华也每天延续她的小生意,一家分四伙儿卖霉豆腐。此时,供应南岳的90%以上的霉豆腐都产自这个小院子里。因为没有专门店面,姐弟三人都在家里卖,客户上门来买,表面上各卖各的,但实际上小院却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霉豆腐突出重围?成志林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这时他瞄准了超市,如果能让产品进超市,那么自己的霉豆腐档次不就胜出一筹了吗?1999年11月的一天,成志林捧着几瓶霉豆腐踏出了第一步。超市经理 冬娥:“他当时拿了一个很大的箱子,这些产品一样装了一瓶,等于说是样品 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就看了一下,但当时来看的时候, 我也不能凭他口头说就相信他”。
见谭经理对他的霉豆腐并不感兴趣,成志林马上拿出各种经营证件,并提出产品只算寄卖,包退包换,只要给他一个月试卖时间,保证赢利,还打开一瓶霉豆腐,请在场的每一位品尝。
超市经理 冬娥:“我们尝了他的产品以后,觉得味道很好,我们答应让他在这里试一段时间,这一试卖得很好,一炮就打响了”。
随后,成志林又把酶豆腐推销到了衡阳、长沙等地,一些大型超市里都能买到他的产品,经过这翻运作,成志林的生意做大了,每天他要生产上千斤的豆腐乳供应市场,旺季每天利润更达到了两三千元,此时他成了小院里的绝对龙头。按理说,这时成志林可以松口气了,但是没过多久老问题又出现了,弟弟的产品也通过低价竞争挤进了超市,而且两家产品经常是被放在一起,难以分辩,这时,两家如何处理关系的问题又摆在了眼前。
姐姐 秋香:“外面人也都说,你们三家三姐弟,合在一起,搞个家族集团就要好些,生意向外面扩大,一方面好管理,另一方面好经营些,反正初步有这个遐想,还没有具体实施。”本是亲兄弟,但在生意中又是较劲儿的对手,虽然矛盾很深,但五年来,两人从来没有商讨过生意上的事情,对于两家能否合并,他们心里各有盘算。
成秋林:“我的想法是最好上升成股份制之类的,这就比较合理,如果成立股份公司,你希望自己的股份占多少呢?希望我的股份当然是在对半分这个范围内 ,百分之五十左右”。
成志林:“假如说两家合作以后,他更加认为担子有人挑了,他更加不会那么专心了,我觉得到时担子肯定是我一个人挑,赚了钱肯定是两个人分,那还不如干脆我一个人搞”。
看来红红的霉豆腐带给成志林的不只是财富,还有烦恼,怎么样才能把成家霉豆腐成更强的品牌,对于成家两兄弟来讲还真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