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谈房价2017 郑永刚谈郭广昌和李嘉诚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服装起家的杉杉在低调地进行着公司的多元化经营“试验”,直至越来越多的业务被置入到上市公司杉杉控股之中,杉杉公司的大部分投资路径才为人所知。

   与总部位于上海,又同是浙商掌舵的复星集团的有所不同,在多元化扩张的路上,杉杉并不偏好杠杆,在财务上倾向保守,也因此错过一些“可以将盘子做得更大”的机会。

   不过,郑永刚认为这样会比较踏实些;有些矛盾的是,如今杉杉选择的重点耕耘领域是新能源和生物科技——一些需要烧钱,甚至烧大钱的领域。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矛盾是:郑永刚认为自身某种近乎天赋的经营创意,是可以控制投资成本的重要筹码;而显然,这种能力尚未内化成为这家公司的系统能力。

   在谈及多元化逻辑时,郑永刚并没有条分缕析地探讨李嘉诚或者复星的路径,虽然郑永刚曾经多次提及李嘉诚,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并不以长实、和黄为样本,进行解剖研究。这多少体现了郑永刚略带保守、充满智慧,偶尔会流露出无意识地优越于别人的性格,如他所说,他已经当了“大哥”好多年了。

   那么,一起侧耳听听“大哥”的投资逻辑。

   从实业家到投资人

   《21世纪》:你什么时候开始把自己定位为产业投资人的?

   郑永刚:企业还小的时候不敢想。1996年之前,我一心一意做中国民族品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市场一下子成了买方市场,消费者在服装方面的需求变得多元化、个性化了。这个时候要面对消费者,面对变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需要不同的品牌。现在不是卖方市场了,服装品牌方面需要多品牌,国际化。

   这就迫使我去思考,如何才能聚集更多的人才去做更多的事情。思考和摸索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定位就自然而然升级了。我出资本,给专业人员不断地提供平台,让他们去做品牌,去运营。这是就服装品牌而言的。

 李嘉诚谈房价2017 郑永刚谈郭广昌和李嘉诚
   《21世纪》:那怎么想到涉足多元化产业的?

   郑永刚:1997年把自己定位为投资人后,我就一直琢磨,到1999年我的思路就清晰了:作为投资人,我不光能投资服装品牌,我还能投资高科技,走多元化的路子。

   我多元化的第一个方向是新能源,因为我当时分析,在未来,新能源肯定是全球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主线。当时鞍山热能院的碳素研究所在研究锂电池正极材料,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当时国内就这么一个研究所,而且他们的成果是863发展计划之一。在这个基础上,我用资本搭建一个产业平台,用股权结合的方式把他们的科研人员和成果资源拿过来,把这个技术产业化,具体的产业经营让专家团队来做,我就给他们提供支持和服务,让他们专业化的运营。同样的道理,我也能投资银行,投资矿业。

   收购兼并的逻辑

   《21世纪》:在选择哪个行业进行投资时,你的逻辑是什么?如果把同城的另一家多元化经营公司作为参照物,复星选择地产、医药、钢铁等产业,盘子可以迅速做得很大,为什么杉杉不进入相类似的行业?

   郑永刚:总的来说,广昌快,我慢。我比较传统、保守,广昌年轻、优秀,是年轻人当中我比较尊重的人。我过去也比较自负,一般的年轻人我看不上。

   我是靠产业起家,从工厂厂长一步步做起来的,因此我的思路是以产业为基础,以实业起家,发展比较扎实,杉杉系的大部分企业都是我自己的孩子。收购兼并也是有主线的,围绕自己的核心技术、市场、理念来。譬如在服装领域作并购,是因为杉杉是行业老大,有自己文化、体系和自己根基;譬如在锂电池方面向上下游拓展,是因为锂电器材料是我们从小培育起来的,这样比较扩张会比较慢,但整合难度相对小。

   我们的资金链从来没有紧张过,做实业的比较保守,不愿把橡皮筋拉得太紧。虽然拉紧了,你就扩张快点,但如果资金链断裂就麻烦了,德隆就是个例子。

   我的能力、财富、智慧就是这么多,让我再做大,我没有这个能力。没有钱就可以胆大,获得来之不易的成功,就可能变得保守些,守业比创业的难。

   《21世纪》:那会不会因为保守错过一些机会,而这些机会又恰恰可以让杉杉再上一个台阶?

   郑永刚:会错过。譬如1999年总部搬到上海,当时土地价格非常低廉,我们没有参与地产开发。因为怕风险。

   但我们也抓住了不少机会。1994年时候,我的企业比广昌的大多了,现在他比我大,但复星毕竟是少数,具有不可复制性。跟我20年一起走过来的企业,很多都很羡慕我,因为杉杉上市、发展了,和他们拉开了距离。在杉杉两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抓住了很多机会,服装、电池、投资,基本上没有重大失误。

   李嘉诚50岁时企业还没有我现在这么大,广昌不走弯路的话,七八十岁时企业就有可能比李嘉诚还大。但做大是不是好,我现在还在怀疑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合适就最好。我们一定要做成有竞争力、稳定的公司。

   《21世纪》:复星总结自己的模式,是融资+投资+管理的闭环管理,杉杉会有专门的人进行金融方面的创新,保持现金充裕,投资然后输出管理吗?

   郑永刚:不太一样。复星是投资型企业,我们是实业,我们不是以资本运作为主线,而是以产业为主线,资本对于杉杉来说只是手段。我们首先需要把技术、品牌做好,然后拿一部分闲钱作投资,所以不靠融资平台去借款投资。

   《21世纪》:做投资的,都喜欢谈ROE。你说你是做产业为主线,那么你的投资会不会出现战略整合需要,而不太注意ROE? 

   郑永刚:无论收购还是参与国企改制,我都靠输出无形资产,帮助投资对象来改制、升级。首先,我有杉杉品牌,其次,我有很多创意,我卖“知识产权”,如果某家公司给别人,卖2亿,那给我,或许只卖8千万。我喜欢靠智慧赚钱,而不是靠钱赚钱。

   中科英华就是个例子,说实话我们收购的时候,这个企业并不太好,我当时觉得中科英华热缩材料不合适,就帮助它调整业务,往铜产业链的方向发展。现在中科英华产业链很清晰了,规模也出来了,我当时讲,中科英华要做全东北最好的上市公司,现在已经是了。

   我做投资的原则是四两拨千斤,风险太大的买卖我不做,要钱太多的生意我不干,要绝对有把握才行。

   多元化下的“联邦制”

   《21世纪》:有段时间你对李嘉诚很感兴趣,有没有仔细研究过他?例如,李嘉诚一定会控制一些可以长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业务,例如最初的港灯公司以及码头港口业务。

   郑永刚:我在长江商学院读EMBA的时候就研究过他。李嘉诚是与众不同、不可复制的。

   李嘉诚有利的地方在于,在香港,政府管制相对较小,更加市场化。而且李嘉诚和别人不在一个量级上,舞台也不一样,有1000亿资产的人,投资20亿很轻松,但只有10亿的,投资2亿就会发抖。譬如,我当初也想投资宁波眉山港,但光注册就要20亿,随后还要准备50亿;没有足够多的钱,没办法投资港口。

   《21世纪》:你管理那么多不同产业公司的原则是什么?

   郑永刚:多元化集团的这些企业实质上是种联邦制。产业根本不同,人也不同,事情也完全不同。所以我还是一句话,产业经营必须专业化,做钢铁的就是做钢铁的,做服装的就是做服装的。我的投资可以多元化,但产业经营必须专业化。广昌和我作为投资人,可以多元化,但下面做产业的必须专业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7999.html

更多阅读

杉杉系郑永刚 杉杉股份前董事长郑永刚退而不休

已经辞任杉杉股份[19.23 -2.29%](600884.SH)董事长的郑永刚依然“退而不休”,他说:“只有当整个杉杉收入在2018年达到1000亿元的时候,我才会完全退休。”而支撑杉杉实现这一理想的两大支柱将是服装产业链和锂电池产业链。“锂电池行

杉杉集团郑永刚:金融危机中我还是赚到了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今年上半年,杉杉集团的整体销售下降4%。近日,刚开完集团半年工作会议的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一身休闲打扮,举重若轻。对于金融危机,郑永刚毫不避讳“集团的科技、服装业务都受影响”。在上半年业绩不甚理想的

杉杉控股郑永刚:要做动力电池全球老大

未来拉动杉杉集团“千亿产值帝国”的三驾马车是:服装、新能源和投资。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杉杉集团的灵魂人物郑永刚的理想是要成为世界第一的锂电池供应商。眼下,他正在运筹帷幄,从整合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着手……记者:目前杉杉在锂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龙头 押宝锂电池郑永刚豪赌新能源

服装大佬杉杉集团正试图扩张自己的新能源版图。“杉杉未来几年将投入数百亿元支持新能源开发,在未来几年内要做世界第一的锂电池原料供应商。”8月28日,在上海的杉杉集团办公室内,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说,杉杉的下一个重点是新能源。

多元化富豪郑永刚:投资好像也没那么难

郑永刚以服装起家,但他总说自己不是服装科班出身。或许正因如此,杉杉企业长大再长大的过程中,郑永刚尝试了N种多元化的可能,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科技谷产业园、国际贸易、奥特莱斯……近两年来,郑永刚开始逐隐江湖。但作为杉杉企业的实

声明:《李嘉诚谈房价2017 郑永刚谈郭广昌和李嘉诚》为网友闻风丧破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